(共21张PPT)
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
前滚翻
前滚翻
(第一节课)
教法学法、教学流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材、学情
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小学生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通过练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模仿力强、注意力易分散等身心特点。因此,本课我设计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在玩中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一些鼓励和表扬。通过相互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团身紧 低头、含胸、
滚动圆滑 滚动成直线。
五、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思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用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
2、模仿练习法:学生自主模仿团身滚动的方法。
3、表扬、鼓励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满足其张扬、自我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小组互助法。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设疑:在平地上,是方的东西容易滚还是圆的?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2、拿出模型让同学们自己试验,再告诉老师结果,然后问学生“你能像球一样向前滚动吗?
(让同学们自己先尝试如何向前滚动)
从坡上往下滚与在平地上滚有什么
区别(引出蹬地动作)?”
教学过程
学习与练习
1、教师讲解示范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利用挂图展示完整动作)
1 2 3 4 5
学习与练习
教学过程
2、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
蹲撑, 现象:两手支撑过远
两手撑垫,两脚蹬地 纠正方法:使两手与膝关节
在同一垂直面
分解动作之一
易犯错误
教学过程
分解动作之二
学习与练习
屈臂,低头,使头后
部、肩、背、腰依次
着垫。
现象:砸垫
纠正方法:使其头、肩、背、腰依次着垫
现象:头顶垫子
纠正方法:使头后部着垫
易犯错误
教学过程
分解动作之三
背部着垫时抱小腿团身。
现象:身体松散。
纠正方法:大腿与胸之间夹小布球,使其身体团紧。
易犯错误
学习与练习
教学过程
跟上体成蹲撑。
现象:坐于垫上。
纠正方法:胸部积极、主动地于大、小腿靠拢。
易犯错误
分解动作之四五
学习与练习
教学过程
3、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位于练习者体侧,外侧腿单膝 跪地,一手托肩,一手扶其大腿后部,前
滚翻时推手,助其完成。
学习与练习
教学过程
4、学生尝试练习与分组练习
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腿的伸
直过程。
②团身滚动练习。
③腿夹篮球练习。
④完整前滚翻练习。
5、学生展示
教学过程
6、游戏比赛:滚翻接力
游戏规则:学生男生、女生各两组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小组,分别站在规定的起跑线后,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同侧的同学迅速跑动到垫前用双脚夹住球进行前滚翻并把球放置另一侧垫前后迅速跑到对面队列与同队队员拍手接力,速度快一组为胜,适量奖惩。
要求:球丢后必须把球放回原处。
认真按教师要求完成。
7、教师评价
教学过程
结束放松
1、教师领做,学生模仿放松操。
2、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
3、宣布下节课内容
目的: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
学生机体功能。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通过前滚翻第一次课的教学 ,我发现在我演示了圆球与方盒的滚动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滚翻时要团身的要领,但是在实际的练习中,依然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成完整动作。关键的原因在于低头的问题。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准备活动时的 “低头看天”和“倒看人”游戏,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后脑勺着地的要领,尽管有些学生
团身不紧,但是一低头还是可以翻滚过去。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展示纸人,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结合图解,使学生初步认识前滚翻技术动作,脑里有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中,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练习,真正体会前滚翻技术动作,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