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九月份月考试题
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各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狼籍 鄙夷(bǐ ) 震撼 (hàn) 维妙维肖
B.迁徒(xǐ ) 哽咽 (yè ) 模样(mó ) 锋芒必露
C愤慨(kǎi) 嫉妒(jí )亢奋(kǎng) 义愤填膺
D.烦燥(zào) 干涸(hé0 憧憬cōng 轻飞曼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公交司机吴斌同志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获救的市民们耿耿于怀,一生难忘。????
B.?虹山湖的山光水色,在濛濛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C.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亚洲网坛的骄傲。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3分)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自传的。
B.看到眼前的毕业合影,小亮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互相帮助,同窗共读。
C.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使学生的团结意识和拼搏精神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中华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词代表了宋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B.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C.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和欧,亨利、契可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
6、下列各项对消息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3月31日晚,中国124城市参与了自愿环保行动--------“地球一小时”,响应环保号召。“地球一小时”活动是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该活动号召大家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关上灯,并作出一个环保改变,同时动员身边的其他人也加入环保行列。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今年活动主会场。蜿蜒的长城盘旋而上,在夜色中显露出别样的柔美。晚上8点半,长城上的原先五彩的灯光一段一段从上至下熄灭,一时间只剩下空中的星光,让人的眼睛还有些适应不过来。演员李冰冰身穿白色运动服,带领300多名环保志愿者在长城上跑步。作为“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李冰冰今年的环保宣言是“亲近自然,多做跑步运动”。
据了解,“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共有14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是2007年“地球一小时”首次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环保家”。今年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中国城市数量也创下新高,由去年中国85个城市参加增加到124个城市参加。
A、WWF发起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
B李冰冰成为“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
C、全球147个国家参与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D、中国124个举行活动城市举行活动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7、古诗文默写填空.(4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月是诗人的最爰。李煜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表达了寂寞的情怀:而苏轼用 ,
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今年“五一”,十堰市的小长假旅游火爆。在四年前,“两圈一带”省级发展战略中,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重要一翼。到目前为止,十堰市已经打造出了一些旅游品牌。
①“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武当山的旅游广告词,请你依照此形式,为你熟悉的一个旅游景点拟写一个广告词。(1分)
②“五一”期间,学校准备组织学生旅游,遭到你父母的反对。你准备怎样劝说,征得他们同意?(2分)
③如果有机会去神龙架,你认为何时去最合适?说说理由。(1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9.概括文章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10.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1.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2分)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3分)
13.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3分)
(二)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4分)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1)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2)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3)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池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4)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5)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6)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5.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选文(2)(3)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3分)
17.选出最适合作选文(5)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沦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18.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③ 处处志之(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1.对下列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2.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
四、作文(5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2)做不了伟大,就做实在,平凡而并不自卑;关键是要做到最最美好的自己;未必总是 欣赏别人,最应欣赏的是自己……请以“欣赏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题⑴的补全题目后作文,选题⑵的自拟题目作文;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