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1课时 观察细胞(课件 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1课时 观察细胞(课件 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3 08: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课时 观察细胞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例1 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需用结构③的凹面一侧对光
B.看见图像但不够清晰只能调节结构④
C.转动结构②可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D.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⑦
【解析】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光线较暗时需用结构[③]反光镜的凹面一侧对光; B.[⑤]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C.转动结构[①]物镜转换器可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⑥与⑦相比,镜头短,是低倍物镜,选用⑥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1.使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出现图1和图2两个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目镜一样,物镜1比物镜2短
B.如果物镜一样,目镜1比目镜2短
C.图1视野比图2视野亮度大
D.图1视野比图2视野可观察到的细
胞数量多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其中从视野丙到视野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例2 下图是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根据显微镜使用的操作规范,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解析】显微镜使用分四步:a.取镜安放,是图②;b.对光,在视野内见到一个明亮的视野,是图①;c.放片、调焦;d.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④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④。
3.在使用显微镜时,小明完成如图这一环节规范操作时,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4.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缓缓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该操作目的是( )
A.使镜筒上升,找到物像
B.使镜筒下降,物像清晰
C.使镜筒上升,视野更亮
D.使镜筒下降,视野更暗
例3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
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解析】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⑦→③→①。
5.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纵切片时,观察到如图所示
的视野,若想要找到胚根的尖端进一步观察,应该进行
的操作是( )
A.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使视野变亮
B.在高倍镜视野下将胚根尖端移到视野中央
C.将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使胚根尖端移到视野中央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视野中出现最清晰的物像
6.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过程中,看到如下四个视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要使视野甲亮度增大,可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B.要使视野乙变为视野丙,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甲,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D.要使视野甲变为视野丁,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例4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一个明显的不规则黑点,若要判断该黑点的来源,首先应该( )
A.移动装片,观察变化
B.转动目镜,观察变化
C.更换物镜,检查镜头
D.擦拭反光镜,观察变化
【解析】据分析可知,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出现一个明显的不规则黑点,若要判断该黑点的来源,首先应该转动目镜,观察变化。
7.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有气泡影响观察,为找到更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 )
A.擦拭目镜 B.移动装片
C.转动反光镜 D.调节细准焦螺旋
8.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
A.反光镜上有个污点
B.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C.镜筒离载物台太远
D.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临时装片的制作
例5 图1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请回答:
(1)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
(2)步骤④是为了 _____________。
④③①②
保持细胞形态
(3)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步骤②、④所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
____;如果制作的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上述步骤④应滴
加____。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4)某同学制作的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他最后在显微镜中观
察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1]是_______,是上述步骤_____操作不
当产生的;[____]是杂质,很可能是他实验前 _____________造
成的。
C
A
B
气泡

3
口腔没漱干净
【解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步骤可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故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2)(3)步骤②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步骤④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正常形态。(4)图2中的黑色圆圈[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气泡,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缓缓地盖下时引起的。图2中[2]是细胞。[3]杂质的存在很可能是他实验前口腔没漱干净留下的食物碎屑。
9.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都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为制作临时装片做好准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滴加的清水
B.都是滴加的生理盐水
C.两个实验滴加的液体不同
D.都是滴加的稀碘液
10.小莉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
题。请你分析并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小莉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
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皮撕得太厚(或表
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
(2)解决上述问题后,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
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
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