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08: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在不断运动着
C.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液态空气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B.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C. 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Co——1个一氧化碳分子
B. 3Fe3+——3个亚铁离子
C.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
D. 4N2——4个氮原子
7.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符合要求的是( )
A. 氧离子:O-2
B. 2个氢原子:H2
C. 氢氧化镁的化学式:Mg(OH)2
D. 铁离子:Fe2+
8.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
B. 钙元素的离子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
C. 钙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为20
D.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08
9.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10.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12.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都属于阳离子:
B. 都属于阴离子:
C. 属于同一种元素:
D. 属于同一种原子:
1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金
C. 氢气
D. 金刚石
14.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D.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1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下列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1) 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 (1)(3)(5)
B. (2)(4)(6)(8)
C. (2)(5)
D. (1)(5)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1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一般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阳”或“阴”)离子。
(2)钠原子与图2哪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填选项)。
18.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要抓住题中关键信息: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应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2.【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用物理方法是可以将原子再分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A选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④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符号为:Mg2+,故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错误;D④表示的元素是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故答案选D。
4.【答案】D
【解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故要含有氧分子,必定要含有氧气,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故选D。
5.【答案】A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结合成分子,比如CO2,B错误;C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A. 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 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应选C。
7.【答案】C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表述,应该为O2-;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2个氢原子2H;C选项氢氧化镁的化学式Mg(OH)2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应该为铁离子Fe3+。故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钙元素的离子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是错误的叙述,应为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C选项钙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为20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08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9.【答案】A
【解析】分子的三大基本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要能利用此知识点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②③属于同种元素,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为同种元素的原子;A选项都属于阳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原子。后者为阳离子;B选项都属于阴离子是错误的,前者为阴离子,后者为原子;C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是正确的,分别为镁离子和镁原子;D选项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错误的叙述,二者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答案选C
13.【答案】A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如氯化钠。故答案应选A。
14.【答案】B
【解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而不是氢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答案应选B
15.【答案】A
【解析】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就会形成离子,原子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核一定不会发生改变,故选A。
16.【答案】12m/n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从题中可以得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m/n。
17.【答案】(1)失去,阳; (2)A
【解析】(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2)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粒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故A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18.【答案】(1)2N (2)Na2O (3)Fe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化学用书的书写可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