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高2021级(高一上)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B D A B B A A C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D D B A A B B C D A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15分)
(1)每点3分,共9分
①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变为学识才能(考试成绩),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选官范围由士 族门阀扩大到寒门庶族,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共6分
发展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分)
消极影响:①分化事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②过度集权,导致地方自主 性严重削弱,影响地方行政职能发挥。(每点2分,共4分。照抄材料不给分)
32.(25分)
(1)走向:(4分)
①中国:由宗法、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②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走向民主制。
原因:(以上任选两个方面即可得6分)
①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地域广阔、大河文明;希腊山岭沟壑多,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②经济基础不同:中国小小农经济为主体需要的中央集权保护;希腊是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为主。
③思想基础不同:中国“家天下”思想占主导,相对封闭。希腊海外活动频繁,思想多元、开放。
(2)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2分)
局限性:(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①民主范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奴隶、妇女、外邦人均被排除在外。②民主性质: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民主结果:后成为野心家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雅典的混乱和内耗,雅典最终衰落。
(3)主要历程:(4分)
①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②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所产生的所有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③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④共和国晚期,西塞罗进一步发展了人人生而平等、理性正义的自然法思想,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重要地位:①是古代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当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3分)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高 2021 级(高一上)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全科)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80 分钟
第 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曾以"夷狄"自居的楚人,在春秋中后期将其先祖追溯至同中原政治联系更为密切的祝融,到战国时期再将其先
祖追溯到五帝之一的颛顼,同中原炎黄世系建立起直接血缘联系。这一过程反映了( )
A.宗法制趋于强化 B.华夏认同逐渐扩大
C.分封制已经瓦解 D.统一格局初步形成 2.《诗经 商颂 玄鸟》 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 正域彼四方”等诗句。这反映
出商代( )
B.借助了神权进行统治
D.扩大了封建国家疆域
3.柳宗元认为,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 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分封制( )A.让统治者素质得到提高 B.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C.不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 D.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清明祭祖雨绵绵,爆竹声声唤祖先。供品一盘飘雾气,清香三柱起云烟。 ”与这 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一文化现象直接相关的政
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5.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 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
又能水淹对方,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造成这一状况 的原因是( )
A.环境恶化 B.分封制度 C.君主专制 D.秦国强大
6.司马迁认为,秦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一评价肯定了郡县制( )
A.明确的封建等级秩序 B.形成君主专制体制
C.完善了封建官僚制度 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7.西汉初年,“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这表明当时实行了( )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8.王符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才,以桀逆应至孝,以 贪餐应廉吏,以狡猾应方
正……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 。这一制度可能是( )
A.监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朝贡制
9.某同学在学习唐朝政治制度时釆用了表格学习法。表 1 中①②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
表 1
政治制度 制度特点
① 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
② 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A.科举制和政事堂议事制度 B.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C.谏议制度和道州县三级制 D.世官制和御史台监察制
10.樊树志认为, “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裁体制的形成。 ”能够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增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设太尉管理军事
C.设置刺史加强地方控制 D.利用文臣做知州
高一历史试题
11.有历史学家认为,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后,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特性,“并非纯粹的地
方官府” 。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当时行省(
A.具有双重的性质
C.没有管理的实权 D.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12.古今中外,凡是有官员的地方,一般都有监督官员的机构,于是官员便分为了 “治事之官”与“治官
之官” 。下列属于“治官之官”的是( )
A.太尉 B.参知政事 C.刺史 D.军机大臣
13.某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朝皇权的强化: “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
据此推测,该学者评价的朝代可能是( )
A.秦朝 B.西汉 1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 中写道,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C.唐朝 D.宋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 自强。 ”这反映了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确立
15.明朝时期,“内阁首辅之权最重”“而司礼监制权又在首辅上”, 皆因“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 这表明当时宦官专权的根源是( )
A.皇帝职位世袭没有制约 B.君权与相权的基本矛盾
C.世袭制被官僚体制取代 D.皇权至高无上的独断性
16.“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
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材料认为( )
A.世袭制造成天子不贤 B.君主应该传位给贤人
C.宰相的废除弊端较大 D.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17.图 2 是中国古代某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度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8.乾隆说: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 皇考(雍正) 以来,一切用人 听言,大权从未旁 假……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形成“(雍正) 以来, 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的
措施是( )
A.废除宰相 B.设立内阁 C.增设军机处 D.设枢密院
19.古风时代(公元前 8——公元前 6 世纪)的希腊陶瓶分为用作储藏、用作日常、用作礼仪等多种功能,其 中储藏古希腊特色产品橄榄油用的耳瓶在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提取的图 案。这表明( )
A.古希腊文明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B.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C.古希腊商贸活动传播了其审美观念 D.古希腊人主动适应海外市场需要
20.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 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
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 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 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 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第 1 页 共 3 页
21.柏拉图认为: 欧多克索斯等通过试验和工具将学问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尝试,迫使属于智力层面的几何学去利 用物质,从而需要大量体力劳动介入,使几何学成为奴隶们从事的对象。结果,力学与几何学相分离,长期受
到哲学家们的鄙视。这说明,当时的希腊(
A.追求智慧轻视钱财
C.自然科学研究匮乏
22.“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理性的思考和感 性的尝试。而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一大群清闲的统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 动。 ”材料旨在说明( )
A.特定的社会条件产生了独特的精神文化 B.古代希腊人比中国人更具人文情怀
C.理性思考和感性尝试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D.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人的心智发展
23.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 现
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 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 )
A.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 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
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
24.历史研究离不开对历史概念的正确解读,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发展中若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解负令——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的法令
B.陪审法庭——梭伦改革时期创立以受理公民投诉的最高法院
C.公民大会——伯里克利时期创立的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
D.五百人会议——伯里克利时期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25.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力的划分比较策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 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负责。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
A.轮番而治 B.权力制约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6.公元前 5 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 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27.公元前 536 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 公元前 449 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法律条文刻写于 12 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28.根据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代法学家的解释,万民法的地位优于公民法,意味着公民与臣民之间差别的消失,
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已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对上述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平等”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③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②平民逐步掌握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④万民法使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别消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罗马人对“法”的观念源于 ius,即“法”被认为是关于善良与公正的艺术,所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立法者 “都不意在创制新的法律,而只是陈述法律是什么及其始终是什么。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注重立法正义 B.维护民主共和 C.保障私有产权 D.忽视法律发展
30.恩格斯说,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可以“把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
主、契约、债务等)所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 。恩格斯旨在强调罗马法( )
A.极力维护债务奴隶制
C.维护商人的经济利益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 第 31 题 15 分,第 32 题 25 分,共 40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提高行政效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 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得到许多启示。
材料一
西方缺乏可与中国相媲美的文字系统,也没有中国的科举制度。这种文字系统提供 了文化上持久的同 一性,而这一科举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 用。……在中央削弱 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 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 地方监督知州 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
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 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 形成机构 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 低下, 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权力、选官标准和选官范围方面的变化,说明科举制如何提升了 国家治理能力?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行政效率的消极 影响。(6 分,照抄材料不给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 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 。在这 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 代的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在历史上大体处于 同一年代的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却显示出如此鲜明的反差,其由安在?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 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 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第 2 页 共 3 页
材料二
公元前 5 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 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 中进一步论述道: “真正的 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 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 “既 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 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 、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希腊与 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 (6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是什么? (2 分) 分析雅典民主
政治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6 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从公元前 509 年到公元前 27 年,罗马法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 (4 分)概括罗 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分)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分析栏:
第一次月考成绩 Ⅰ卷选择题得分 Ⅱ卷材料题得分 总分
期 中 考试成绩 Ⅰ卷选择题得分 Ⅱ卷材料题得分 总分
第三次月考目标 Ⅰ卷选择题得分 Ⅱ卷材料题得分 总分
考后 SK 分析 (知识性失分、技能性失分)
考后反思提升:
第 3 页 共 3 页
A.形成了宗法等级秩序 C.依靠了武力征服四方
)
B.扩大了地方的权利
)
)
B.社会制度阻碍科学发展
D.个人崇拜禁锢思想
B.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D.经济方面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