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测试卷9 含解析(适用宁波)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测试卷9 含解析(适用宁波)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3 09: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期末测试卷9 含解析(适用宁波)
一、单选题(1-10每题4分,其余每题3分;共55分)
1. 豇豆的茎,虽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但它的茎却又沿着其他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它的茎属于( )
A. 缠绕茎 B. 匍匐茎 C. 攀援茎 D. 直立茎
2.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01 B. 157 C. 258 D. 359
3. 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受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施力物体 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 “胜哥”给同学们上完了《牛顿第一定律》的课程后,为了检查掌握情况,提了一问题:“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突然消失,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 江河中的水将停止流动 B. 天上的雨滴将掉不下来
C. 鸡蛋和砖块都可以悬浮于空中 D. 一切物体的质量为零
5. 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B. 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C. 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D. 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6. 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 )
A. 说明甲杯装的液体密度较乙杯的小 B. 测量出当地的大气压强数值
C. 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 D. 说明此时甲杯液体中探头承受的压强较大
8.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若甲杯中的液体是水,则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

A. 40g、40cm3 B. 40g、50cm3 C. 50g、40cm3 D. 50g、50cm3
9. 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压的值总是等于1.01×105Pa B. 覆杯实验和“瓶吞鸡蛋”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1.01m高的水柱 D. 高压锅内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低
10. 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跟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B. C. D.
11. ( 3分 ) 如图所示为描述某种人体结构或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乙代表人的左心室,甲代表肺静脉,则丙、丁可分别代表主动脉和肺动脉
B. 若乙代表人的小肠,甲代表食物中的脂肪,则丙、丁分别代表甘油和脂肪酸
C. 若乙代表B淋巴细胞,甲代表抗原,则丙、丁分别代表T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D. 若乙代表人的组织细胞,甲代表葡萄糖,则丙、丁分别代表乳酸和尿酸
12. ( 3分 ) 如图所示为模拟人体呼吸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A. 图甲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 图乙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 图甲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图乙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3. ( 3分 ) 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其单质在工业上常用来制耐高温合金等。则( )
A. 钪原子的原子核中有21个中子 B. 钪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
C. 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 钪单质稍微加热就会熔化
14. ( 3分 ) 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的密度是1.25×103kg/m3 B. 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103kg/m3
C. 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 D. 当h>10cm时,物体M漂浮
15. ( 3分 )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水、铜 B. 氦气、高锰酸钾、食盐水
C. 硅、石灰水、二氧化碳 D. 氮气、稀盐酸、空气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6. 取甲、乙两个密闭的无色玻璃钟罩(如图),分别放入等量同种且健康的昆虫,再在乙钟罩放入绿色植物,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请预测      钟罩内的昆虫平均存活时间更长,请说明理由       。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习的特点。
(1)用符号表示三个氢离子:________。
(2)请写出符号“O2”中“2”的意义:________。
18. 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8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为120℃,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煤油(试管与烧杯不接触),煤油________沸腾;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水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19.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C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则A系统是________。
(2)D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如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 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
(1)当时间t=3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当时间t=5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2)若在第4s末以后,拉力F变为5N,则木块接下来的运动情况是: 。
22. ( 4分 ) 为了测量硬塑料制成的锅形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先用一圆柱形容器盛满水,该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壁厚度不计)。将锅形物体开口向上放入容器中,物体漂浮(如图所示),溢出了300cm3的水,然后慢慢翻转使物体浸没沉底,液面下降了1cm。则锅形物体的质量为 , 密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6分)
23. 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
(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 , 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
方法是: 比较小车速度减少的快慢或小车不同表面上运动的 。
(3)怎样得出“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
24. 新建的广场喷泉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喷水时,“泉水”中央有一颗硕大的石球不停地翻滚。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有种种猜测。小玲联想所学知识,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有关,她与同学们反复讨论,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如图(a)为实验情景。
实验器材:圆珠笔杆、乒乓球、软管、自来水等。
实验步骤:
①取圆珠笔杆作为喷管,通过软管接于自来水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自来水从笔杆尖端竖直向上喷出水束。
②将乒乓球放在水束上方,观察乒乓球的情况。
观察结果:多次实验表明,乒乓球能稳定在水束上方旋转。
分析讨论:
(1)乒乓球能稳定在水束上方某一位置,是因为它在竖直方向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缘故。乒乓球在水束上方旋转,是由于水对乒乓球左右两侧向上的推力不相等所造成的,从图(b)中乒乓球的旋转情况看,此时水束对乒乓球左侧向上的推力 (选填“大、于”或“小于”)右侧;在多次实验中,每次乒乓球旋转的方向 (选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图(b),水束略偏左,球为什么没有向右远离而下落呢?这是因为,左侧水的流速与右侧水的流速不同导致左侧水的压强 右侧水的压强,使球在水平方向能维持平衡。(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 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把一株2.3千克的柳枝栽培在装有90.8千克土壤的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6.7千克,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0.1千克。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养料”。到了1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干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 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
普通水 2次 56天 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 2次 56天 309
蒸馏水 1次 56天 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 选用薄荷苗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 进行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偶然性
D. 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以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的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 有关。
(3)根据你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伍德沃德的实验不能证明植物质量的增加与大气成分中的 密切相关。
26. 人体内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形成H2O和O2 , 这种酶在马铃薯体内也存在。某同学将马铃薯块茎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H2O2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 。
(2)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H2O2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曲线A是实验 (选填“Ⅰ”或“Ⅱ”)的结果。
(3)曲线A和B中,H2O2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
四、解答题(共7题;共45分)
27. ( 6分 ) 小安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部分实验过程。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处,观察现象;
②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发现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
③调整好器材后,重新实验。在深度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A所示,在深度15厘米处观察到现象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②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
(2)小安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小安补充的其中一个实验步骤是:将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比较B、C现象可说明________;
(4)如图D为一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 的液体,O点在深度为h处的水平横截面上,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请根据压强公式推导出O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0与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28. ( 6分 ) 蛋白质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其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g?
29. ( 6分 ) 某现代农业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瓜果,即使用营养液培养植物。
(1)无土栽培的植物主要从培养液中吸收水和         。
(2)植物的根毛细胞能够从培养液中吸收水分,主要原因是           。
(3)若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培养液中缺乏            元素。
30. ( 6分 ) 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使用人工肺是有效的支持疗法。通过使用人工肺改善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机。图甲为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乙为人工肺原理示意图,图丙表示呼吸过程肺内相对气压变化,请分析回答:
(1)写出肺炎病毒通过空气进入肺的途径________(用图甲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通过人工肺后,气体②相对气体①变少的成分是________。
(3)正常人的肺有弹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________时,肺会回缩导致呼气,图丙中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阶段是________(选填“Ⅰ”或“Ⅱ”)。
31. ( 6分 ) 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图丙是浮力随水深度h变化的图像。
(1)图丙中的B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C点时,拉力为4N,此时该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顿?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32. ( 9分 ) 某校兴趣小组模仿“曹冲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0cm 2 , 高度为15cm。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33. ( 6分 )(1)如图甲所示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生物学家通过很长的时间才弄清其中的奥秘:大鼠洞口的这种设计,是犬鼠为了适应洞内的生活而建立的通风设施。请在图甲中标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2)如图乙所示,乘客候车时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A
考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植物的茎按生长习性分: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按质地分:草质茎、木质茎、肉质茎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茎的概念。
豇豆的茎有沿着其它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属于缠绕茎。
故选:A。
2.A
考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
故选A。
3.D
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根据对力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受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施力物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发生力的作用,例如重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考点: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根据对重力大小和方向的认识分析判断。
A.江河中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依靠的是水的重力,故A不合题意;
B.天上的雨滴落下来,依靠的是雨滴的重力,故B不合题意;
C.鸡蛋和砖块在空中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如果没有重力,那么它们可以在空中悬浮,故C不合题意;
D.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考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1)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2)(3)根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的知识判断。
A.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杆,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判断;
(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
(4)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A.物体沿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不变,根据s=vt可知,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错误;
B.物块的高度增大,质量不变,那么它的重力势能增大,故B错误;
C.物块的速度不变,质量不变,那么它的动能不变,故C正确;
D.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C
考点:液体的压强
解析:根据图片描述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图中的仪器叫液体压强计,可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压强计上的金属盒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但方向不同,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就可以判断压强的大小,因此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8.C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小球的重力,再根据计算出小球的质量,再根据排水法计算出小球的体积。
根据甲图可知,小球在甲中下沉,则它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
根据乙图可知,小球在乙中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即G=F浮=G排;
mg=m排g;
解得:m=m排=50g。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B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根据对大气压强以及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判断。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天气和高度的影响,故A错误;
B.覆杯实验和“瓶吞鸡蛋”中,都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正确;
C.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水柱高度为: , 故C错误;
D.高压锅内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10.B
考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掌握植物的组织以及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A.是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是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图,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等,属于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C.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体循环和肺循环及营养物质的消化,据此分析解答。
A:若乙代表人的左心室,甲代表肺静脉,则丙,丁可分别代表主动脉。不能代表肺动脉,故A错误。
B:若乙代表人的小肠,甲代表食物中的脂肪,脂肪在小肠内被多种消化液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则丙,丁分别代表甘油和脂肪酸,故B正确。
C:若乙代表B淋巴细胞,甲代表抗原,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到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则丙,丁分别代表淋巴因子和抗体,故C错误。
D:若乙代表人的组织细胞,甲代表葡萄糖,葡萄糖在组织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丁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
故选B
12. B
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膈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当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便吸入,因此乙图模拟吸气,橡皮膜向下拉,导致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外界气压进入玻璃罩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B
考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质子数=原子序数=21,则中子数:44.96-21=23.96,故A、C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符号为Sc,故B正确;
根据“常用来制耐高温合金”可知,该单质的熔点很高,不容易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14.C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的重力,可求M的重力,再利用G=mg求M的质量,求出M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正方体M的密度;
(2)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 , 据此求此时M受到的浮力,求出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液体的密度;
(3)当h=10cm时,先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4)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M的状态。
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
M的质量:;
M的体积:V=(0.1m)3=0.001m3 ,
正方体M的密度:;
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G-F浮=7N,
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
此时物体M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05m=0.0005m3 ,
则液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当h=10cm时,M排开水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 ,
M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
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
D.因为物体M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物体M最终会在液体里下沉,故D错误。
故选C。
15.B
考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据此分析判断。
A.氧气、水、铜,分别为单质、化合物和单质,故A不合题意;
B.氦气、高锰酸钾、食盐水,分别为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硅、石灰水、二氧化碳,分别为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故C不合题意;
D.氮气、稀盐酸、空气,分别为单质、混合物和混合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6.乙;乙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可供昆虫呼吸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动物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预测乙钟罩内的昆虫平均存活时间更长,因为它内有植物,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需要氧气才能活着。
故答案为:乙;乙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可供昆虫呼吸
17.(1)3H+
(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1)元素符号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氧原子的个数。
(1)氢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氢离子写作H+;在离子符号前面加3表示离子的个数,即3H+;
(2)“O2”中“2”的意义: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18.(1)晶体
(2)不会;不会
考点:晶体与非晶体,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2)如果固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即有熔点,那么它就是晶体。
(1)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煤油(试管与烧杯不接触),那么煤油的温度只能达到100℃。由于没有达到它的沸点,因此煤油不会沸腾。
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那么水只能达到沸点100℃,而不能继续从烧杯中吸热,因此水不会沸腾。
(2)根据表格可知,该固体在熔化时保持48℃不变,有熔点,应该为晶体。
19. (1)循环系统
(2)肾脏(肾)
考点: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据图可知,A表示循环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表示消化、②表示排遗。
(1)人体通过C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进入人体之后,随着A循环系统,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
(2)图中D是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每个肾单位都可以通过滤过与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所以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该图列出的排泄途径有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两条途径。
故答案为:(1)循环系统(2)肾脏(肾)
20.大于;小于;小于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即可。
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21. (1)4;4
(2)做加速运动
考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1)根据丙图找到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再根据乙图确定木块受到的推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木块受到摩擦力。最后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分析摩擦力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判断。
(1)根据丙图可知,在4~6s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推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受到推力4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4N。当t=3s时,木块做加速运动,此时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4N。
(2)在第4s末,拉力变为5N,此时拉力大于摩擦力,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则木块做加速运动。
22.300g;1.5g/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物体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即根据V=V排'=V排-S△h计算该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1)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即F浮=G,
ρ水gV排=mg,
ρ水V排=m,
那么:m=ρ水V排=1×103kg/m3×300×10-6m3=0.3kg=300g。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
即V=V排'=V排-S△h=300cm3-100cm2×1cm=200cm3。
那么该物体的密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
23.(1)同一高度
(2)距离
(3)保持原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1)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越大;
(2)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它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的越快,最终运动的距离越短;
(3)如果物体不受阻力,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即始终保持原来的速度永远不停的运动下去,据此分析解答。
(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方法是:比较小车速度减少的快慢或小车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3)怎样得出“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保持原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24.(1)大于;不一定相同
(2)小于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既然乒乓球顺时针旋转,那么说明左侧和右侧水向上的推力的合力是沿顺时针方向的,即左侧推力大于右侧推力。乒乓球的位置不同,左侧推力和右侧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就不同,则乒乓球旋转的方向应该不同。
(2)球偏向右方,有向右远离的趋势,而此时乒乓球却在原地保持不动,则说明左右两侧推力的合力是向左的,即左侧水的压强小于右侧水的压强,据此分析解答。
(1)乒乓球在水束上方旋转,是由于水对乒乓球左右两侧向上的推力不相等所造成的,从图(b)中乒乓球的旋转情况看,此时水束对乒乓球左侧向上的推力大于右侧;在多次实验中,每次乒乓球旋转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2)如图(b),水束略偏左,球为什么没有向右远离而下落呢?这是因为,左侧水的流速与右侧水的流速不同导致左侧水的压强小于右侧水的压强,使球在水平方向能维持平衡。
25. (1)B,C,D
(2)土壤
(3)二氧化碳
考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和资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光合作用的概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资料中的信息从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并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从而得出答案。
(1)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可以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因此, 选项BCD正确,A错误。
(2)实验数据表中显示,伍德沃德实验不仅用了水,还有土壤,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有关。
(3)实际上,植物增重主要是因为吸收了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
26.(1)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Ⅱ
(3)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考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1)任何一种酶的生物活性都有适宜的温度,而30℃是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的适宜温度;
(2)马铃薯提取液数量减半,那么它们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效果减小。即在相同的pH溶液中分解的过氧化氢数量减小,而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会增大,据此分析;
(3)根据酶的生物活性和溶液pH的关系分析解答。
(1)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H2O2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的含量更高,应该是实验II的结果。
(3)曲线A和B中,H2O2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四、解答题
27.(1)装置漏气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pa= =ρhg
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1)如果装置漏气,那么即使金属盒的位置不变,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也会不断的减小;
(2)在科学研究中,往往需要改变实验器材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可以避免偶然性,具有普遍意义、。
(3)比较B、C两个实验,确定相同的因素和不同因素,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成确定压强的大小是否相同,最后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实验结论。
(4)液柱产生的压力等于液柱的重力,根据重力公式G=-mg、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推导计算即可。
(1)②中金属盒在水里的位置不动,但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逐渐减小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2)小安反思:只进行两次实验就得出结论,结论是不可靠的。还需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小安补充的其中一个实验步骤是:将金属盒放入盐水中深度15厘米处时,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比较B、C现象可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横截面上受到的压强 pa= =ρhg 。
28.(1)有机物
(2)18:7
(3)m(N)=17.8g÷×100%=17.8g÷×100%=2.8g。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有机物的定义为,除去碳酸盐,碳酸,碳氧化物以外,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质量比=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分数=×100%。

(1) 由于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 中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物;
(2)m(C):m(N)=12×3:14×1=18:7;
(3)m(N)=17.8g÷×100%=17.8g÷×100%=2.8g。
故答案为: (1) 有机物; (2) 18:7 ; (3) 2.8g 。
29.(1)无机盐
(2)细胞液浓度大于培养液浓度
(3)N
考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1)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2)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当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吸水。
(1)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而培养液中含有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无土栽培的植物主要从培养液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2)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培养液浓度(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因此植物的根毛细胞能够从培养液中吸收水分。
(3)若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培养液中缺乏N元素。
故答案为:(1)无机盐(2)细胞液浓度大于培养液浓度(3)N
30. (1)A→F→B→E→C (→D)
(2)氧气(或O2)
(3)舒张;Ⅰ
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当人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容积会缩小,肺跟着收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进而肺内气体被呼出体外。
(1)肺炎病毒通过空气进入肺的途径为:A鼻→F咽→B喉→E气管→C支气管 (→D肺)。
(2)人体吸入肺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有所减少。通过人工肺后,气体②呼出气体相对气体①吸入气体变少的成分是氧气。
(3)正常人的肺有弹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肺会回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进而导致呼气,因而图丙中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阶段是Ⅰ,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故答案为:(1)A→F→B→E→C(→D);(2)氧气(O2);(3)舒张;Ⅰ
31.(1)漂浮
(2)8N
(3)由题意可知,线拉直后,水还在倒入,所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继续增大,浮力增大,则下端线的拉力也相应增大;当木块浸没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则下端线的拉力也不变。
由图象可知,木块浸没时所受拉力最大为4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F,
则木块的重力:G=F浮-F=8N-4N=4N,
木块的密度:。
考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1)根据丙图中浮力的变化规律,结合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丙图确定木块此时完全浸没,然后根据F浮=ρgV排可求出木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
(3)由图丙可知浸没时绳子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出木块的密度。
(1)根据图丙可知,从A到B,水的深度增大,但是木块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即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这段时间内木块应该漂浮在水面上,它的位置随水面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B点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2)C点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次保持不变,即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细线被拉直。
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0.8dm3=8×10-4m3;
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
32.(1)解:∵杯子在水中漂浮
∴F浮=G=mg=0.2kg×10N/Kg=2N
(2)解:V排=F浮/(ρ水·g)=2×10-4m3=200cm3
H= =5cm
(3)解:当液面与杯口齐平时为最大称量,此时杯子仍然漂浮
所以,G总=F浮=ρ水·g· V排=6N
m总= =0.6Kg=600g
M=m总-m0=400g
考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根据F浮= ρ水·g V排,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解答。
33. (1)
(2)运动的火车周围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乘客靠近运动的火车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空气流动的方向;
(2)首先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火车周围空气压强的大小变化,然后确定乘客受到大气压力的方向即可。

(1)根据图甲可知,左边的洞口为平面,右边的洞口为曲面。当空气从两个洞口经过时,左边洞口上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而右边洞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是空气从压强大的左口流向压强小的右口,如下图所示:
(2)乘客候车时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其中的原因为:运动的火车周围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乘客靠近运动的火车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