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2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堂自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22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堂自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2 14: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夯实基础练习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秋风寒……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十送红军》。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扩大革命根据地
C.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农村进军 D.“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2021辽宁铁岭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34一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这三个关键信息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南昌起义 B.古田会议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3.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途中……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集体”开始形成于 ( )
A.强渡乌江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5.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正确的是 ( )
A.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6.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同学们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7.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四渡赤水河 ②巧渡金沙江 ③翻越大雪山 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8.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强渡大渡河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9.[2020江苏盐城月考]某中学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活动,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
A.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中考模拟演练
1.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
2.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这次会议指的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九大
3.暑假快到了,安顺市某初中部分同学准备探究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打算进行实地考察,请你给他们推荐合适的地点 ( )
A.瑞金、遵义 B.安顺场、遵义 C.会宁、遵义 D.赤水、遵义
4.[2020四川自贡中考]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
A.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毛泽东在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下列诗句与之有关的是 (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6.下图生动体现了“长征精神”。对其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C.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D.追求民主科学、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7.[2020北京昌平模拟]国家文化建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某历史社团开展了相关考察活动。(4分)
材料 红色的文化-长征
从下表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与材料中的一则材料相对应,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和材料)
【示例】
研究主题:长征的重要转折
选择材料:③
理由:《遵义会议文献》中记录的遵义会议的决议内容和中央的相关文件,可以证实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夯实基础练习
1.D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依据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1934一1936年”“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可知,与这三个关键信息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符合题意;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A排除;古田会议发生在1929年,B排除;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C排除。
3.D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由材料“贵州”“房子”“人文旅游”,并联系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
4.B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故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错误;B项是中共“二大”的内容,B错误;C项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D正确。
6.D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过程。据所学可知,A、B、C三项均为长征时期的史实,排除;D项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不是长征时期的史实.故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路线为: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一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一强渡大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爬雪山,过草地一突破腊子口一进入甘肃.故选B。
8.D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
9.A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
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所以“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活动选择的路线应是瑞金一遵义一吴起镇一会宁.故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意义。结合材料“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宣传队”“播种机”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选D。
中考模拟演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据材料“两万五千里”“蒋委员长逼着”“陕北”并结合所学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材料中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红军长征.故选B。
2.A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瑞金在江西,遵义、赤水在贵州,安顺场在四川,会宁在甘肃。探究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合适的地点是赤水、遵义.故选D。
4.C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的意义。依据题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可知,这里的“行军”指的是1934一1936年的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不符合题意;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B不符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精神。A项描述的是秋收起义的史实;B项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D项是对人民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描述;C项出自《七律·长征》,描述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A、B、C符合题意;D不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故选D。
7.示例研究主题:长征的革命精神。选择材料:④。理由: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证据,他们的事迹体现了长征精神的铸就,具有重要意义(或研究主题:长征的海外传播。选择资料:②或⑥。理由:《救国时报》积极传播红军长征的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的“宣传阵地”;《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反映党和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成为世界人民了解长征的经典作品)。(4分)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根据表中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研究主题可以确立为长征的革命精神。选择材料可以为④。因为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证据,他们的事迹体现了长征精神的铸就,具有重要意义。或研究主题可以确立为长征的海外传播。选择资料可以为②或⑥。因为《救国时报》积极传播红军长征的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的“宣传阵地”;《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反映党和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成为世界人民了解长征的经典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