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夯实基础练习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上述现象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洋务运动开始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2.近代中国,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人物是 ( )
A.吴佩孚 B.张作霖 C.詹天佑 D.张謇
3.[2021重庆月考]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孙中山更是积极倡导实业,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他与黄兴、宋教仁等一起积极从事各种实业建设。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上述材料说明了 ( )
①由革命转向建设是历史的必然
②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③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窒息了民族工业的生机
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1广东汕头模拟]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轴,其中③处对应的时间应该是 (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5.[2021江苏淮安中考]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一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这里的“三座大山”指的是 ( )
①帝国主义 ②封建主义 ③资本主义 ④官僚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国产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设立在内地的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 )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受外国资本控制
知识点2社会生活的变化
8.外白渡桥是上海最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有人统计过,在1926年5月17一18日这两天,从上午7点到下午7点,桥上平均通过行人50823人次,人力车14600辆,汽车4999辆,公共汽车172辆,有轨电车922辆。这体现出 ( )
A.上海道路交通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B.汽车是上海人出行的首要选择
C.上海马路上新旧交通工具混杂 D.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上海近代化的缩影
9.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不能反映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情义深
10.[2021山东德州期末]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官宦人家中,广大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 )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 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 D.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中考模拟演练
1.[2021青海中考]“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 )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2.[2021湖南株洲中考]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表格中的哪项组合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 ( )
3.[2021山东德州中考]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2021山东东营中考]观察下图,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5.[2021内蒙古包头中考]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 )
A.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6.[2021山东滨州中考]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7.[2021河南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至1898年新创办的企业有60余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下表为这一时期兴办的主要企业。
材料二 甲午战后,清政府改变工商政策,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华设厂,洋货在华大量倾销,造成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企业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8分)
(3)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使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夯实基础练习
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此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实业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纷纷创办工厂,以抵制外国资本的流入.故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故选D。
3.C
[解析]依据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均正确,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后已然终结,中国未出现产业革命的原因并非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排除③.故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短暂春天处对应的时间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一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小组搜集的史料均为近代民族工业企业,表明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故选D。
7.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情况。沙厂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设立在内地的纱厂很少,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
8.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发展。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中汽车的通过量低于行人与人力车,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要表达的观点,排除;材料体现了上海交通工具的近代化,其发展是上海近代化的缩影,D项正确。
9.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平等”“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兴民权、行新礼等变化。A、C、D三项的叙述都是新变化,B项依然是旧的人物形象,不能反映这一时期社会习俗变化。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据材料“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广大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可以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故选D。
中考模拟演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状元实业家张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
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族企业。张之洞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汉阳铁厂的官员。张謇是创办大生纱厂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前者注重于重工业发展,后者注重于轻工业发展。故D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排除A和C;福新面粉公司由荣氏兄弟创办于上海,排除B。
3.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漫画中的“民族实业家”的背上压着三个分别标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重物,充分说明了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本题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由图示1914一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迅速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1914一1919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给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会,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口也随之增加,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C符合题意。
5.B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孙中山、张骞所做出的的贡献的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等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三个人不同的实践活动均在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促进社会进步,B正确;张謇的“实业救国”与“加速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符,排除A;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人的实践活动都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符,排除C;只有孙中山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D。
6.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其中之一是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握手鞠躬礼,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精神,故C符合题意;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故A不符合题意;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故B不符合题意;《新青年》是.1915年发行的刊物,故D不符合题意。
7.(1)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分)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家庭手工业破产,劳动力增多(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企业生产利润的刺激。(8分)
(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6分)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时空观念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据材料一中企业名称及所在地可知,中国民族企业的特点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据材料二“甲午战后,清政府改变工商政策,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可知,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由“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可知,家庭手工业破产。由“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可知,企业生产利润刺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有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劳动力增多(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3)结合所学即可得出变化: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