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有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2、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镁条迅速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放出热量
3、能帮助我们探究许多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是( )
A. 推理 B. 测量 C. 实验 D. 计算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观察 D. ③为设计实验
5、化学是同学们进入到九年级刚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程,下面对它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各种物质
B.化学的发展必将带来环境的恶化
C.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
D.化学可以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6、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凿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刻舟求剑
7、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 A B. B C. C D. D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晾干 B. 菜刀生锈 C. 铁丝弯曲 D. 冰雪融化
9、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到昆明西山旅游时随意乱扔丢垃圾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拆除建筑物时喷洒水雾
D.向滇池中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
10、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
A.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小木条熄灭,证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铜和锌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由于CO也有可燃性所以CO点燃前也要验纯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榨汁 B. 面包生霉 C. 冰雪融化 D. 蔗糖溶于水
二、填空题
13、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
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14、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
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④把木炭砸碎; ⑤把木炭放入水中。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 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15、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
(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16、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 环节.大家真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
操作:________ 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________ 现象________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真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 (一条即可)
1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18、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19、将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差
(1)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将药品放在管口:__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干净的烧杯中:______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
三、简答题。
20、小捷从冰箱中取出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发现杯子外壁有水珠,她奇怪了,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2021秋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练习有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
B.增加燃煤火力发电厂
C.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D.加强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B
2、用来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镁条迅速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放出热量
【答案】C
3、能帮助我们探究许多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最常用的手段是( )
A. 推理 B. 测量 C. 实验 D. 计算
【答案】C
4、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③为实验 B. ②为猜想假设
C. ①为观察 D. ③为设计实验
【答案】A
5、化学是同学们进入到九年级刚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程,下面对它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各种物质
B.化学的发展必将带来环境的恶化
C.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
D.化学可以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答案】B
6、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凿壁偷光 C.悬梁刺股 D.刻舟求剑
【答案】A
7、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解答
A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 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
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 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晾干 B. 菜刀生锈 C. 铁丝弯曲 D. 冰雪融化
【答案】B
9、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到昆明西山旅游时随意乱扔丢垃圾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拆除建筑物时喷洒水雾
D.向滇池中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
【答案】C
10、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答案】C
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
A.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小木条熄灭,证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铜和锌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由于CO也有可燃性所以CO点燃前也要验纯
【答案】D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苹果榨汁 B. 面包生霉 C. 冰雪融化 D. 蔗糖溶于水
【答案】B
二、填空题
13、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是各个阶段的重大成果或发现:①火药;②铜器;③纸④火的使用⑤纳米技术;⑥陶瓷
⑦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⑧发现元素周期律;⑨“绿色化学”。请你将序号填入相应的阶段中。
古代化学: ;
近代化学 ;
现代化学 。
【答案】①②③④⑥; ⑦⑧; ⑤⑨。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因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
(3)古代用墨绘制的字画能长久保存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疏松多孔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5、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面的问题:
(1)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________夹取。
(2)在使用酒精灯时,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________扑盖。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由于________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应用这部分火焰进行加热。
【答案】(1)药匙;镊子 (2)湿抹布 (3)外
16、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
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④把木炭砸碎; ⑤把木炭放入水中。
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 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
【答案】④ 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 木炭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答案】(1)④; (2)①⑥; (3)②③。
18、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
(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内的水面下降),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19、将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差
(1)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将药品放在管口:__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干净的烧杯中:_______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__
【答案】(1)B (2)A (3)C
三、简答题。
20、小捷从冰箱中取出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发现杯子外壁有水珠,她奇怪了,怎么回事呢?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答案】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