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5课时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 浙教版科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5课时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4 15: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5课时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及功能
例1 冬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枝条环剥的方法提高果实品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枣树根尖_______(填序号)区吸收的水分,
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图三中的_____(填序号)
散失到大气中。
根毛

(2)图二所示的环剥,切断了输导组织中的_______,使有机物
无法通过,从而能提高_____(填“Ⅰ”或“Ⅱ”)处果实品质。
筛管

(3)光合作用主要在图三中的_____(填序号)进行,它对维持
生物圈中的 ___________起了重要作用。

碳—氧平衡
【解析】(1)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枣树根尖根毛区为图一中的 ①(表皮细胞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图三中的⑤气孔散失到大气中。(2)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从而能提高Ⅰ处果实品质。(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是叶肉细胞(如图③)中的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如图为根尖各部位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D位于根的最尖端,具有保护作用,在根向土壤深处延伸
时,不断地和土壤颗粒摩擦,有一部分细胞会死亡、脱落,但
这部分结构始终存在,并没有因为摩擦而减少或消失,你认为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的生长是连续的,现在根的某一部位如图A所示,过一段
时间,它的形态将是____(用字母表示)。
(3)图B表示的是 _____细胞,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从根的最尖端向上依次是(用字母和箭头填写)___________。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来补充
B
根毛
从土壤中吸收水和
无机盐
D→C→A→B
2.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
A.全部切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3.某地区发现一种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该植物叶片在生命活动中总是处于卷曲状态,如图为其显微结构示意图。
(1)该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_____(选填“上”或“下”)
表皮附近,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家猜测该植物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以 下支持这一
猜测的有______。
A.气孔着生部位向内凹陷
B.叶片卷起,水蒸气可以积聚在卷起的叶片内
C.叶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绒毛,能降低叶下表皮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ABC
 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例2 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____。
A.清水、清水     B.10%盐水、10%盐水
C.清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C、D
两幅图中哪一幅图能说明A图中的现象? ____。
(3)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
D
C
小于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说明A烧杯中放的是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细胞内的水流到盐水里,因此萝卜细胞失水;B烧杯中放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图C水流向细胞外,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图D水流向细胞内,表明植物细胞吸水;图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表明细胞外的浓度大,此时C图说明与B烧杯中的现象相同。(3)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
4.将一个马铃薯切削成图乙所示的形状,然后放入一个容器中,分别加入1、2两种液体,过一会儿后,其液面发生图丁所示的变化,下列关于1、2两种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2都是清水
B.1、2都是盐水
C.1是清水,2是盐水
D.1是盐水,2是清水
例3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来运输的,小晨同学设计了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步骤一:她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均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红墨水的烧杯中固定(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1)实验中小晨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些,应将植株放在 _______
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后,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
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晨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自下而上运输的,还需要
再继续实验步骤三,请你帮她写出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
对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充
足、温度较高
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
的结构(导管)运输的
将A组枝条纵切,观察现象;发现纵切面越
靠近顶端,颜色越浅
【解析】(1) 将植株放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此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更加旺盛,水分运输会更快,现象就更加的明显。 (2)A组枝条不做处理;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树皮;C组枝条除去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发现A、B两组枝条的切面变红,C组枝条的切面不变色 这说明起运输作用的是木质部的导管,所以可以说明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的结构(导管)运输的。 (3)要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根部自下而上运输的 ,那就必须要观察植物的纵切面,比较纵切面上下两端的颜色深浅情况,故步骤三的实验设计及观察到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将A组枝条纵切,观察现象;发现纵切面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
5.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
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
_________。
(2)芹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___(选填“深”或“浅”),
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运输水
和无机盐

D
(3)小金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韧皮部也被染色,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6.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
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例4 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解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窗口”。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7.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叶片大小、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做处理,B和C的处理如图所示。(凡士林能封闭气孔,阻止植物与外界之间H2O、O2、CO2等气体的交换)
③将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相同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锥形瓶分别放置于3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的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胶片的质量。
(1)该兴趣小组设计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植物蒸腾作
用速率与叶片上_______的多少有关系。
(2)本实验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来反映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
气孔
锥形瓶中水的多少(变化量)或硅胶胶片
的质量
(3)该小组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
如果a1、a2、a3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或a3>a2>a1) ,那么
实验小组便可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
户”。该小组通过研究数据发现,(m1-m2)>(m2-m3),说明该植
物叶片下表皮气孔数目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上表皮。
a1<a2<a3
大于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5 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氮肥 磷肥、钾肥 磷肥、氮肥 不施肥
小麦产量(kg) 56.62 67.26 57.80 55.71
【解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甲与丁对照,实验变量是氮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氮肥;甲与丙对照,实验变量是磷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磷肥;小麦产量最高的是乙,并且乙施用了钾肥,说明该农田缺少钾肥。
8.家里养的花卉有时会出现下列现象: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时应该给植物施加( )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锌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9.请你当一回农业技术员,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或解答下
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张小明家买了碳酸氢铵、氯化钾、过磷酸钙三种化肥(这三种
肥料依次含氮、钾、磷无机盐较多),准备给作物施肥,你认为如
果想要绿豆早成熟、结果,那么多应施加一些____;他家种植的
芹菜茎秆细弱,容易倒伏,应施加一些____。
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过磷酸钙
(2)李玲玲家在种植花生之前,在花生地里撒上化肥,你认为这样
做是不科学的,应该施用 ________________,这种类型的肥料才
适合做基肥 。
C
B
农家肥 (有机肥)
(3)刘豆豆家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
原因是____。
A.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分和无机盐
C.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无作用
D.根只吸收水分和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