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7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7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5 22: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自强”“求富”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习西方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纽约时报》认为,中国最需要从美国学习的是什么?变革政治制度第7课 戊戌变法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戊戌变法背景: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下列强在甲午战后在中国的行为戊戌变法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1858-1927)
广东南海人。生于官僚之家,深谙孔孟之道;后游历上海、香港,阅读西方书籍,了解到日、俄依靠变法强盛起来,开始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
自幼有“神童”美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无一不见其身影。后结识康有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新鲜,投其门下,拜康有为为师。康有为梁启超康、梁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了怎样的请求?变法图强——指导思想   早在汉代,就有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以公车指代进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兴起:戊戌变法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变法图强——指导思想兴起: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万国公报》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呼吁改革政制(维新变法)、提倡教育、改良社会风气、鼓励与西方国家交往等,翻译介绍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西方学说。专以开通风气,输入文明为宗旨兴起: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 《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强学会机关报兴起: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兴起:发展:开展: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初步发展1897年创办的苏经缫丝厂1898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1896年创办的苏纶纱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274个1432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北洋新军首领:
袁世凯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兴起:发展: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结果: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张之洞1898年9月13日,光绪帝给康有为的密诏:
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谭嗣同秘访袁世凯1889年9月18日夜......袁世凯谭嗣同谭劝袁说:“(1)包围颐和园(2)杀死荣禄,而他自己(谭)负责派刺客去干掉那个”老朽“(慈禧皇太后),袁世凯巧妙回避任何承诺,告诫谭行动不要过于仓促。荣禄戊戌六君子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变法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所以很难成功谭嗣同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希望唤醒人们的觉醒兴起:发展: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结果: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失败——光绪帝遭禁,戊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兴起:发展: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结果: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评价: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失败——光绪帝遭禁,戊戌六君子被杀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1898.6.11-1898.9.21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思想启蒙兴起:发展: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结果: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评价: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失败——光绪帝遭禁,戊戌六君子被杀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启示:3.启蒙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序 幕
酝酿和开展高 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晚清封建专制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换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之路两半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改变晚清社会之树兴起:发展:开展: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结果:戊戌变法维新团体的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公车上书(序幕) 评价: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内容: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失败——光绪帝遭禁,戊戌六君子被杀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启示:两半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改变
资产阶级改良之路不能救国3.启蒙国人的思想解放潮流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