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9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课件(共29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2 19:30: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文,理解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2、体会并学习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3、学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重点 1、回顾课文,理解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2、体会并学习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3、学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难点 1、体会并学习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2、学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写一篇作文总得有明确的内容,即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赞颂或批评什么?倡导或反对什么?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回忆课文,填写下面表格。课文中心《猫》《动物笑谈》《狼》《猫》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无论做什么事,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管武断。《动物笑谈》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狼》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道毙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那么如何突出中心呢?板书课题 回答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回顾课文,理解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2、体会并学习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3、学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表达情感和思考。讲解:什么是中心?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作用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如何突出中心技法一: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文段一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一路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的无精打采,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有的说说笑笑,特别兴奋;还有的却在那里不断地抱怨走得好无聊。很可惜路上没有厕所,我又喝多了水,实在憋不住了,就选了个没人的地方小便。文段二 昨夜两点半,集结号吹响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好衣裤奔向操场。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马路上的车稀稀拉拉。大约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到了能量补给点,说是能量补给,也不过是把我们出发时佩戴的下士勋章换成了中士,然后有一杯姜汤。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在夜晚远足,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文段三 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着雨,时大时小,仿佛是在给我们鼓劲儿加油,我看见前面的女生居然摘下雨帽,昂着头,大踏步地走,一副雄赳赳的样子。耳边是海浪汹涌的声音,一大一小,一短一长,宛若一首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在模糊的夜色里,我依稀看见泛白的浪花兴奋地、一次次地、永不疲惫地冲向沙滩,我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上面三段文字都写的是夜行军的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出:文段一记叙了夜行军的场景和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但文段没有中心;文段二交代清楚了夜行军的时间、地点、人物,有中心——觉得第一次夜行军有意思,但没有突出中心的内容;文段三有中心——夜行军很快乐,而且是通过女生大踏步走的细节、细雨海浪的烘托来表现这一中心的。技法二: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猫》围绕猫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楚,不蔓不枝,有效突出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技法三: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在这方面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了算。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技法四:巧用方法技巧: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开宗明义,紧扣题目;引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提炼升华,耐人寻味中间:处处扣题,上下连贯,层次分明写作注意审题:先审题目的限定性:提炼中心:事情或者是景物如何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选材组织:筛选素材,再组织材料。确定人物主次,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展开叙述,点明中心。 巧用方法:
  多用对比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卒章显志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议论抒情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比如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复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主题词在文中频繁的出现,如乐曲的主旋律不断响起,这样一方面能增加主题词对读者的刺激量,另一方面能增加文字语言的主题含量。例文:餐桌前的谈话“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①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西红柿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养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我们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②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放学后我和思睿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地里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③ 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填一边说:“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爷爷看着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们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后来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差五弄些鱼啊肉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看看现在,这一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④“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⑤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饭也吃得更加起劲了!总评:小作者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一次最平常的“餐桌前的谈话”,通过野菜这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来行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首先从妈妈做的一盘野菜谈起,让奶奶和爷爷追忆起过去吃野菜的苦日子,最后得出了一家三代人吃野菜的不同目的:“吃饱”“吃好”和“吃出健康”。展现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也说明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珍惜。中心十分鲜明突出,是一篇不错的佳作。 读讨论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1目标2
答案示例:(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还可以是“我喜欢的书包”“我曾经用过的书包”“我书包的故事”等等拓展: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1.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2.不管是谋篇布局、详略处理,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周末作业: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地点是“电视机前或者餐桌旁”,人物是“一家子”,时间是早晨,还是晚上?是周末,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家人在干什么?是其乐融融的吃饭或观看电视节目,还是一次激烈的争论,抑或是一次郑重的讨论?总之,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就需要你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首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做练习 目标3
课堂小结 突出中心需注意: 选择材料,紧扣中心 设置线索,贯穿中心 安排详略,凸显中心 巧用技法,强化中心写人突出个性;记事叙出波澜;描景绘出特征。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如何突出中心
第五单元写作
新知导入
写一篇作文总得有明确的内容,即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和事?意在告诉人们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赞颂或批评什么?倡导或反对什么?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回忆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课文 中心
《猫》
《动物笑谈》
《狼》
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无论做什么事,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管武断。
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本文写了屠户从遇狼,避狼道毙狼的经过,生动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细致刻画了屠户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习目标
1、回顾课文,理解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
2、体会并学习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3、学习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新知讲解
什么是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作用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技法一:
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
文段一
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一路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的无精打采,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有的说说笑笑,特别兴奋;还有的却在那里不断地抱怨走得好无聊。很可惜路上没有厕所,我又喝多了水,实在憋不住了,就选了个没人的地方小便。
文段二
昨夜两点半,集结号吹响了,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好衣裤奔向操场。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马路上的车稀稀拉拉。大约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到了能量补给点,说是能量补给,也不过是把我们出发时佩戴的下士勋章换成了中士,然后有一杯姜汤。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在夜晚远足,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
文段三
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着雨,时大时小,仿佛是在给我们鼓劲儿加油,我看见前面的女生居然摘下雨帽,昂着头,大踏步地走,一副雄赳赳的样子。耳边是海浪汹涌的声音,一大一小,一短一长,宛若一首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在模糊的夜色里,我依稀看见泛白的浪花兴奋地、一次次地、永不疲惫地冲向沙滩,我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上面三段文字都写的是夜行军的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出:
文段一记叙了夜行军的场景和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但文段没有中心;
文段二交代清楚了夜行军的时间、地点、人物,有中心——觉得第一次夜行军有意思,但没有突出中心的内容;
文段三有中心——夜行军很快乐,而且是通过女生大踏步走的细节、细雨海浪的烘托来表现这一中心的。
技法二: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猫》围绕猫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叙述清楚,不蔓不枝,有效突出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技法三:
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在这方面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了算。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
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
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
技法四:
巧用方法技巧:
开篇点题: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开宗明义,紧扣题目;
引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
提炼升华,耐人寻味
中间:
处处扣题,上下连贯,
层次分明
审题:先审题目的限定性:
提炼中心:事情或者是景物如何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选材组织:筛选素材,再组织材料。确定人物主次,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展开叙述,点明中心。
写作注意
巧用方法:   多用对比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
巧用方法: 卒章显志
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议论抒情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比如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反复扣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主题词在文中频繁的出现,如乐曲的主旋律不断响起,这样一方面能增加主题词对读者的刺激量,另一方面能增加文字语言的主题含量。
评析
餐桌前的谈话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①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西红柿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养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我们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②
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放学后我和思睿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地里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③
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填一边说:“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
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抢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
爷爷看着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们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后来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差五弄些鱼啊肉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
看看现在,这一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④
“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⑤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饭也吃得更加起劲了!
总评:
小作者抓住了日常生活中一次最平常的“餐桌前的谈话”,通过野菜这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来行文,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首先从妈妈做的一盘野菜谈起,让奶奶和爷爷追忆起过去吃野菜的苦日子,最后得出了一家三代人吃野菜的不同目的:“吃饱”“吃好”和“吃出健康”。展现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也说明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珍惜。中心十分鲜明突出,是一篇不错的佳作。
课堂总结
突出中心需注意:
选择材料,紧扣中心
设置线索,贯穿中心
安排详略,凸显中心
巧用技法,强化中心
写人突出个性;记事叙出波澜;描景绘出特征。
课堂练习
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将你想到的填写在下图中。
(1)“我的书包”侧重于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对“我”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确立中心。
(2)“我是书包”则要求以“书包”的口吻表露自己的心声。
(3)“我和书包”,着眼于“我”和书包的关系,写两者之间的故事。
还可以是“我喜欢的书包”“我曾经用过的书包”“我书包的故事”等等
拓展提高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
1.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2.不管是谋篇布局、详略处理,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要为突出中心服务。
作业布置
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地点是“电视机前或者餐桌旁”,人物是“一家子”,时间是早晨,还是晚上?是周末,还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家人在干什么?是其乐融融的吃饭或观看电视节目,还是一次激烈的争论,抑或是一次郑重的讨论?总之,题目有很大的开放性,就需要你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首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板书设计
如何突出中心
安排详略凸显中心
选择材料紧扣中心
设置线索贯穿中心
巧用技法突出中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