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说课结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 材 分 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
中央集权制度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
义政体的建立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4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承上启下比较比较 2、课程标准: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难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
1、学生认知能力特点:感性认识逐渐上 升到理性认识。
2、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思维活跃,表现 欲,求知欲较强。
教 法 学 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
—— 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研析重点
重点:课前学案预习课堂互动体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重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解决策略:
第一步:播放视频资料《非常岁月》,使同学们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学生总结归纳,教师补充完善。
第二步:探究一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材料一: “人类史上至今仅有的一次争取并且成功了的那个人民群众无论是对‘谁’所做的事不满——哪怕这个‘谁’是再大的官、再富的人、再大的机构单位,也都能够从速妥善处理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才是真正的人类史上唯一的民主时期!”
周群《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史上唯一真正的民主时期》
材料二:
“窃人桑叶不满一钱,役三十天。”
“五人共盗一钱以上,斩左趾(断去左足)。”
“窃牛、羊、马者死。” ——《秦律》
材料三: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重点二: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创设情景感知体验情景一:模拟我校市人大代表选举情景二:《今日说法》基层民主选举法制建设案例一: “张晖遭遇交通钓鱼执法以行政诉讼求得清白”
案例二:“何鹏案”与“许霆案”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突破难点:
探究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身边有没有哪些反映出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完善的现象?从中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法制——法治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教 学 过 程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师生互动探究
(1)设疑导入
(2)研析重点
(3)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课堂练习
3、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用史实说明中国近代以来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并对比西方政治探究其如此艰辛的原因。 曲折板书设计: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革
首要环节
制度建设
法制措施发展伟大转折课件21张PPT。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数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毛泽东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文革发生原因:文革期间,《毛主席语录》共发行
10亿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1)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失误;
(2)“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
为纲;
(3)林彪、江青等推波助澜;
(4)狂热的个人崇拜破坏了党内的
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革”发动原因吴 晗 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熊十力 国学大师 1968.5.24 绝食身亡 文革中批斗彭德怀,
1974年被折磨致死。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傅雷,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老舍,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 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 自杀。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 以上海一月“全面夺权”为开端,经过20个月,到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中央成立了集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中央文革小组,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康生等出任组长。 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带来了什么?(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还是戴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帽子,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被折磨而死。
(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2、“文革”对民主政治的危害(1)人民的生命财产权遭到践踏(2)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宪法和法律遭到破坏(5)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文革”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伟大的转折“新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思想?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胡耀邦提出的“两个凡是”:
“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 2.措施材料1.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材料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新时期全国人大通过法律情况 从1979年到2008年,中国总共通过了400多件全国性的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决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8000件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法》 、
……通过以上信息,你可提得出怎样的结论?(3)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1999),
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民主政治建设一大进步)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
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基层民主选举(含义依据)地位: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基础
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保障群众民主权利,
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基层民主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