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高度差有关
2、重力势能的性质
标量、相对性
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
思考
E
F
+
q
A
B
1.点电荷q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由静止释放,将如何运动
2.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静电力做功
M
E
W = F·|AB| cosθ
= qE·|AM|
1.将电荷q从A沿直线移至B:
A
B
+
q
F
M
F
静电力做功
E
A
B
2.将电荷q从A沿折线移至B:
对AM:
W1 = q E ·|AM|
对MB:
W2 = 0
对全程:
W = W1 + W2= q E·|AM|
+
q
+
q
F
静电力做功
3.将电荷q从A沿曲线移至B:
M
E
A
B
+
q
F
E
A
B
+
q
F
+
q
F
+
q
F
+
q
F
W = W1 + W2 + W3 +… = q E·|AM|
W1 = q E ·x1
W2 = q E ·x2
W3 = q E ·x3
… … … …
M
x1 + x2 + x3 +…=
x1
x2
x3
W总=qE·(x1+ x2 + x3 +……)
静电力做功
4.将电荷q从A沿其它曲线移至B,静电力做功?
5. 如果移动负电荷,1—4结论又如何?
M
E
A
B
q
F
-
B
+
M
A
F
q
+
静电力做功特点
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初、末两点在电场线上的距离有关)。
这个结论适合于任何电场(对于非匀强电场也适用)
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2、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
W = qEd
(d是初末位置沿电场线方向的位移)
3、判断功的正负
(1)根据电场力和位移(或速度)夹角
(2)+q顺(逆)着电场线移动,W>0(W<0)
-q顺(逆)着电场线移动,W<0(W>0)
一、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类比重
力做功
E
A
B
+
q
F
1、试探电荷q只受电场力作用由A运动到B,能量如何变化?
2、由能量守恒定律,增加的动能由什么能转化而来?
3、试探电荷q由不同位置运动到B,能量变化相同吗?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势能。
二、电势能(EP)
E
A
B
+
q
F
试探电荷q由A运动到B:
ΔEk↑
ΔEp↓
试探电荷q由A运动到AB中点:
ΔEk↑
ΔEp↓
思考:如何确定试探电荷在A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O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势能。
2、电势能具有相对性:
通常取无穷远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
3、标量
正、负号表示大小
二、电势能(EP)
类比重
力势能
1、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减少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的功。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
2、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
3、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练习:
ab为电场中的两点,如果把q = -2 10-8 C的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4 10-7J的正功,则该电荷的电势能( )
A、增加了4 10-7J C
B、增加了2 10-8 J
C、减少了4 10-7J
D、减少了8 10-15J
无论电荷是正、是负,只要电场力做正(负)功,电势能一定减小(增大)。
C
练习:在甲、乙两图中,AOB是两点电荷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O是连线的中点。
问:分别在甲图和乙图中,把单位正试探电荷从O点沿OA移动到无穷远处,静电力是否做功?电势能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A
O
B
A
O
B
甲图
乙图
练习:
有一电荷量q=-3×10-6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时,克服静电力做功6×10-4J,从B点移到C点时静电力做功为9×10-4J。问:
1、以B为零势能点,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EPA1是多少?
2、如选取C点的电势能为零,则电荷在A点时的电势能EPA2又是多少?
-6×10-4J
3×10-4J
讨论
1.若在AB两点间分别移动正、负电荷,请比较电荷电势能的变化
M
E
A
B
L
+
q
F
EPA=qELCOSθ
2.若取B点的电势能为零,则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3.点电荷的电量为2q、3q
… 则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4.分析EP/q的值如何变化?
EPA/q=ELCOSθ
5.点电荷的电量为-q、-2q、 -3q、… 则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6.分析EP/q的值如何变化?
EPA/q=ELCOSθ
1 V = 1 J/C
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2. 公式:
3. 单位: 伏特(V)
(计算时要代入正负号)
四、电势
4、物理意义: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相对性: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
6、标量:正、负号表示大小
7、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
正试探电荷q由A运动到B:
负试探电荷q由A运动到B:
E
B
A
+
q
F
-
q
F
WAB=EPA-EPB=qφA-qφB>0
φA>φB
WAB'=EPA-EPB=qφA-qφB<0
φA>φB
4、物理意义: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相对性:取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
6、标量:正、负号表示大小
7、判断电势高低的方法:
1)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
电势降低的方向不一定是电场线的方向
2)正电荷在电势能大的地方电势高;
负电荷在电势能大的地方电势低。
一单位正电荷在一电场中的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5J,则A点电势为____;
若在该点放入单位负电荷,则A点电势为______;
若在A点不放入电荷,则A点电势为______
5V
5V
5V
电势是反映电场本身能的性质的物理量,与是否存在检验电荷、检验电荷的电量及电性无关。
1、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
2、电场强度相等的地方电势不一定相等
比较下列三幅图中A、 B两点的场强的大小及电势的高低
A
B
A
B
A
B
EA
EB
EA
EB
EA
EB
<
>
>
>
=
>
如图所示的电场线,可判定( )
A、该点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A点电势一定低于B点电势
C、负电荷放在B点电势能比A点的大
D、负电荷放在B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右
A
B
C
判断电势能高低的方法:
1、电场力做正(负)功,电势能降低(升高)。
2、正电荷在电势高(低)的地方,电势能大(小);
负电荷在电势高(低)的地方,电势能小(大)。
1)、等量异种点电荷
a、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变大,中点场强最小
b、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上,场强方向沿水平方向,即总与中垂面垂直,由中间向两边场强逐渐减小
1、沿点电荷的连线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降低;
2、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电势均相等(若取无穷远处电势为0,则中垂线上电势处处为0)
-
+
O
+
+
2)、等量同种点电荷
a、两点电荷连线电场强度逐渐减小,中点O处场强最小为0
b、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c、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1、两电荷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连线中点O电势逐渐降低,且关于O点对称;
2、两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由中点O向两侧电势到无限远电势逐渐降低,且关于O点对称
O
-
-
2)、等量同种点电荷
a、两点电荷连线电场强度逐渐减小,中点O处场强最小为0
b、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0
c、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1、两电荷连线上,由负电荷到连线中点O电势逐渐升高,且关于O点对称;
2、两电荷连线中垂线上,由中点O向两侧电势到无限远电势逐渐升高,且关于O点对称
O
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维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的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传统经济模式到新动能模式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有无可限量的未来这一观点。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艺家勇攀文艺高峰创设良好客观条件,但伟大杰出作品的产生依然有赖于文艺家自身努力,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想。
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
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
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11.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