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5 22:51:52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未能奏效,落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困境 改 革 打破单一公有制,
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实行普遍的“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 ”;“实行多党制”
缓和苏美关系,放松对东欧
控制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背景
(2)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4)重大影响
①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国内局势逐渐失控(混乱);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共和国独立苏联走向解体
②东欧发生剧变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莫斯科的大胆挑战高涨的独立呼声把戈尔巴乔夫的帝国带向四分五裂 1989年1月22日波兰团结工会
领导人瓦文萨(右)宣布,团结
工会接受政府举行双方会谈邀请。
这位前格旦斯克造船厂的电工推
倒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东欧剧变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
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
协定,要求取消苏联。12月21日,俄罗斯等
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
首脑会议。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
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
克里姆林宫降下了苏联国旗。12月26日,苏
联正式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图片资料戈尔巴乔夫(1985—1991
年任苏共总书记) 现在的世界局势
非常复杂,十分紧张,
我甚至可以用一触即
发来形容。
——戈尔巴乔夫《时代》周刊封面人物“8.19事件”中的戈尔巴
乔夫和叶利钦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8.19事件独联体建立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戈氏改革导致局势混乱探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从中我们应 吸取哪些教训? 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等。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1、冷战后的世界形势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
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天下
并不太平,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
并存的局面。
在白宫南草坪,巴以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和平与动荡并存各地区的动荡
世界和平的潮流
2、世界形势特点的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对峙,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和,所以和平是主流。
②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
③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④加上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3.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表现:
①海湾战争1991
②波黑内战1992
③科索沃战争1999“911”事件
海湾战争波黑内战
科索沃战争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阿里·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宗 教 纠 纷民族矛盾——巴以冲突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特点
2、原因
①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②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我们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
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
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
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
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
理想还任重道远。 角色扮演:你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 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第三世界:联合自强,不可忽视阅读与思考:反映了美国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解析与探究:①第一种观点的主张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第二种观点是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推行霸权主义。
②我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比美国一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更有利于世界和平。
③依据在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有利于抑制和减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霸权主义是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根源之一,这是被历史和事实所证明了的。练习
1、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D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C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与新旧格局的交替过渡时期,导致原来掩盖的许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力量对比失衡
B.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民族、宗教、地区冲突
D.长期殖民冲突的影响
A
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组织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C5、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B13、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总趋势的基本特点是( )
A.和平共处 B.动荡加剧
C.区域性合作加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4、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的分化和组合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霸世界
B.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迅速衰落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
D.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形势特点,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通过讲解、讨论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授课过程
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改革背景:
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未能奏效,落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戈氏改革,
①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追求西方化的人道和民主,实质是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②影响:导致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独立,最终导致国家、党和社会制度三合一的灭亡。戈改革中的民主社会主义和政治多元化也成为引起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外部原因。
外交:放弃同美国全面对抗国内政局失去控制,民族纷争,苏联开始解体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从1989年开始,大多数国家纷纷实行多党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很短的时间内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
(2)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过程:
①一些加盟共和国率先独立(波罗的海三国)
② 8.19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③?独联体的成立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取消苏联。
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独联体的建立。
④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苏联解体
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⑴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⑵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对峙,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和,所以和平是主流。
②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
③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
④加上恐怖主义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
⑴格局特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⑵原因: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极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当前世界格局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展。
探究
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理想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