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
第二单元
1
3
4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2
1.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
学习目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所作词,前期多写闺怨离愁,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前期:美满幸福——闺怨相思离愁——情趣盎然
后期:颠沛流离——亡夫亡国之痛——哀怨凄凉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研读课文
品味鉴赏
【提示】“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 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龙脑香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 “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同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3. “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提示】感觉到凉意说明作者孤寂难眠而这正源于作者对丈夫的思念。
凉意从何来:
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提示】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5.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问题探究
1.元代伊士珍《琅环记》:“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妙处。
重难点解析
【点拨】(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写作特色
1.一个比喻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均不及本篇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非常亲切。
2.两处双关
“薄雾浓云”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还是词人心境的写照。“半夜凉初透”,这一个“凉”字,也不仅仅是秋风的凉爽,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
3.三处暗引
词中有三处暗化了诗词,丰富了词的内容。(1)“佳节又重阳”,化用了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不同的是陶诗表现出的是一种悠闲自得,而李词表现出的是独自一人的无聊寂寞。(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用了柳永的“衣带渐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多处衬托
“薄雾浓云”,用环境的凄冷,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侧面写词人独自一人的寂寞无聊。又通过“玉枕纱厨”这样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暗示词人的心境。下片的“酒”“西风”也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课文小结
退出(共6张PPT)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找出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思考词人
是怎样写愁的?
写一写
请同学们用诗意的语言抒写
自己心中的愁绪。
桃 殇
段巧
粉靥梨涡枝头笑,
蝶飞蜂舞春意照。
昨夜闲来轻酥雨,
残风断魂空飘零。
作业:猜一猜老师心中的愁绪
愁
烧(共23张PPT)
作者:李清照
醉花阴
《甄嬛传》的主题曲——唐代温飞卿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闺怨诗,描写的是一位宫女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李清照的《醉花阴》也是一首闺怨词,相较温词,李清照是如何表达自己思人之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醉花阴》。
目录
解读文本
整体感知
拓展提升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词意。
2.感受李清照词婉约、含蓄、雅致的风格。
3.分析意象,感受意境,概括李清照在词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一、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
(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工
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
词”,有《易安集》《漱玉词》传世,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李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少女时代的欢乐生活
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永昼:
漫长的白天
销:
焚烧
初透:
刚刚透露出
盈:
多,满
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
初,刚刚
还(huán):
返回
将息:
调养,保养
敌:
抵挡
损:
同“煞”,极,极点
堪:
能够
怎生:
怎样
得:
能够
黑:
到天黑
次第:
光景,状况
3.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4.文意概括
提问: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
上阕写重阳节时候,作者独自在家的情景。
下阕写作者独自饮酒赏菊的情景。
解读文本
一、找准诗眼,把握情感
愁,凉,销魂,瘦
忧愁,悲凉之情
愁
1.那些词语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
3.表达情感的核心词语,也即“诗眼”是哪个?
二、解读上阕
(1)作者是如何展现“愁”感的?
追问:“永昼”是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薄雾浓云愁永昼
(2)作者在无聊之中做哪些事情?
追问:请大家联想一下她的表情。
瑞脑销金兽
(3)重阳节应该干吗?
追问:有人陪她过重阳节没?
佳节又重阳
(4)还有哪里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追问:如何解读这个“凉”字?
追问:为何她会特写枕头和被褥呢?
上阕通过渲染阴郁沉重的气氛,描写闺房冷清孤寂的情境,表现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小结过渡:
三、解读下阕
(1)孤独一人的李清照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追问:哪里看出作者赏花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2)“暗香盈袖”如何理解?
追问: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暗香“盈袖”?
有暗香盈袖
(3)“帘卷西风”在尾句起什么作用?
追问:结尾这个“瘦”字妙在何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①移情手法。
②作者将自己的“瘦”和黄花的“瘦”进行比较,以突出自己比花更瘦,作者苦思丈夫的忧郁憔悴之情自然就跃然纸上。
拓展提升
本词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风格?
1.凝练含蓄
没有明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
1
开篇薄雾浓云渲染阴郁之情,“永昼”一词道尽了她无尽的相思;
2
总体概述
开篇
用“东篱”典故写出内心闲愁,而这闲愁又如暗香一般悠长连绵;
4
最后用一“瘦”字移情,塑造了一位苦思不得,面容憔悴的思妇形象。
5
下阕开篇
下阕尾
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玉枕纱橱之凉,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空漠凄凉;
3
上阕尾
《醉花阴》追求的是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情趣;
1
2.清新雅致
大胆选用民间口语入词,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
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
2
总体概述
用词
化用陶潜典故,天然浑厚,描绘出东篱把酒的闲适,暗香盈袖的淡雅;
4
移情黄花,人花同“瘦”的形象,更将这种“雅”凸显出来。
5
肖像刻画上,处处营造一种雅致:无论是在薄雾浓云中熏香也好,玉枕纱橱的清凉也罢,都脱离了词俗艳的风格;
3
肖像刻画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课时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薄雾浓云愁永昼:
漫长的白天
· ·
(2)瑞脑销金兽:
瑞脑,一种香料;销,燃烧,焚烧
· · ·
(3)半夜凉初透:
刚刚透露出
· ·
(4)有暗香盈袖:
充满,多
·
2.填空
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_
和__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__和_____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号_______居士,她著有词集
_______ _。“寻寻觅觅,____ ____ ,___ ________”
是她的词作___________中的名句。
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易安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是怎样突出重阳节的节令特点的。
抓住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重阳节的节令特点。
4.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菊花品格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3
菊花外形与作者消瘦的体态相近;
1
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2
以花喻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共18张PPT)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销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____郭沫若
朗诵体会
小组讨论
词中哪个字体现了对丈夫的浓烈的相思之情?
明确: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作者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表达这种愁情别绪?(小组讨论)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橱、西风、黄花……
小试牛刀:
如果你是李清照,在来年的暮春时节,又会通过哪些物象和画面来抒写思夫的情绪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拟照李清照的口吻来描述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拓展延伸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 围,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怎样的情感基调?
2、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 句,试作简要赏析。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李清照集》 上海中华书局(1962年)
《李清照评传》王延梯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李清照词鉴赏》周振甫、周笃文等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