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7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
第二单元
1
3
4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2
6
布置作业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新课导入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学习目标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不停地到处寻找,屋子里冷冷清清,内心一片凄凉、惨痛、悲戚。)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气候时暖时冷,身体最难保养。)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喝了几杯淡酒。又怎挡得住晚上突然到来的寒风。)
分析词句
整体感知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从空中飞过,看到它们就伤心,那是过去曾要托它们给丈夫传递书信的旧相识了。)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院子里满是菊花,憔悴枯损,如今有什么可采摘的呢。)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守在窗子边,孤孤独独的,怎么挨到天黑啊!)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天近黄昏,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哒哒。)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种情况,怎一个愁字说得尽啊。)
1.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研读课文
愁
2.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愁情。那这种愁情又是如何展现的呢?请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提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抒愁之重之多,是全词的主旨句。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3.为了传达出这种愁思,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提示】酒 、秋风、雁、黄花、雨、梧桐
为何说是“淡酒”?
【提示】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风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结论:常以雁抒写离愁或相思哀怨的感伤。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代表凄清、冷落、愁苦。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雨
愁
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景
(词眼)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总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李清照的愁表现在: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总结: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退出
1.背诵本首词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共22张PPT)
作者:李清照
声声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醉花阴》,感受了李清照凝练含蓄、脱俗雅致的词风,也感受了南渡前的李清照作为少妇清新、温婉、痴情的特点。那么,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在性格上和创作风格上又有什么改变呢?我们通过欣赏《声声慢》来一探究竟。
目录
深度探究
整体感知
拓展提升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词意,感受《声声慢》不同于《醉花阴》的创作风格。
2.读懂诗人情感,对比《醉花阴》,探究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情感变化及词风转变。
整体感知
朗读全词,勾画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并展示。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凄凉、寂寞)
(内心愁苦、哀伤)
(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
叠词的作用:
感情基调:凄惨悲凉、惨淡愁苦
乍暖还寒
三杯两盏淡酒
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黄花、憔悴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写天气)
(孤独寂寞凄凉)
(悲凉内心的反照)
(移情手法)
(移情手法)
(独坐窗前,孤独终日,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
(表达秋怨和悲凉)
点点滴滴
(秋雨连绵不绝的雨态,如词人的思绪一般)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叶飘黄,谴情伤
——柳永《玉蝴蝶》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晏殊《清平乐》
李清照是
梧桐表闺怨的集大成者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深度探究
1.读感对比
《醉花阴》一种清新、雅致的哀愁
《声声慢》深沉、悲戚,哀愁当中带有幽怨
这首词相比《醉花阴》,在读感上带给大家什么样的体验?
2.意象对比
都有酒,黄花和风
(2)这三个共同意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否相同?填写表格。
(1)两首词在意象选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酒 黄花 风
意象
课题
醉花阴
声声慢
形态
情感
形态
情感
东篱把酒
暗香盈袖,瘦
帘卷西风
悠闲
淡雅,愁思
凉意,生气
三杯两盏淡酒
堆积,憔悴损,无人摘
晚来风急
悲凉
孤苦、寂寞,悲哀
凄清,悲凉
拓展提升
(一)讨论:对比阅读,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转变。
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新雅致
南渡前
南渡后
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李清照传
(二)拓展阅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
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zhì)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思考:
背景:李清照随夫来到项羽兵刎的乌江,抚昔思今,感慨万千。
目的: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讽刺南宋朝廷的敬且偷安、了无气节的昏庸无能。
(1)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①气节是一个人活着的尊严,安身立命的前提。
②拥有气节的人,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与景仰。
③李清照本人不南渡,不投降,显示个人的气节;其丈夫赵明诚抱病赴任,死于途中,显示其为国而死的气节。
④失去气节的人,将会遗臭万年。
课时作业
1.《醉花阴》与《声声慢》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选取的意象有何异同?
同:都选取了酒、黄花、风三个意象。
情感
意象
离别相思之惆怅
瑞脑、重阳
醉花阴
情感
意象
国破、家亡、夫死后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雁、梧桐、雨
声声慢
异:
烘托愁绪
2.两首词的意境有什么异同?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表达方式
意境
情景交融,多白描
清新、寂静
醉花阴
表达方式
意境
融情于景、直接抒情
凄惨悲凉
声声慢(共30张PPT)
武汉西藏中学 王婧
把 握 情 感
问题一:李清照写于晚年的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探 寻 愁 因
问题二:作者蕴于词中
的愁情缘自何处?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愁
体 味 情 感
问题三:哪些词句抒发
了作者的愁情?
探 究 意 象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在词中选择你喜欢的意象进行分析,揣摩其情感特征.
酒
雁
黄花
梧桐
合 作 探 究
情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口语化语言)
间接抒情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
归纳小结: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泪珠与珍珠》
迁 移 拓 展
1、推荐阅读——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2、请课下继续其他典型意象的收集及研究,小组形成报告展示。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花期是女子的寂寞年华。
黄花,花末是女子的残损容颜。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细雨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共35张PPT)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殁于建康(今南京),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作品集:《漱玉词》(《易安集》)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浓愁、哀愁--沉郁凄苦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本词为晚年的名作。一题作“秋情”。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一首悼亡诗,主旨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沉,一唱三叹,发人共鸣。突出“愁”之深之重。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阕:
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
凄凉的心境。
下阕:
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
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
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环境冷清寂寞)
以情入手
凄凄惨惨戚戚
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形象,委婉细致)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基调:凄凉、惨淡和悲戚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凄凄惨惨戚戚(心灵空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刚
将息:保养,休息
还:又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酒
愁
李白 “举杯销愁愁更愁”
范仲淹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样
守
秦观《鹧鸪天》:“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孤独
人物动作刻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贺铸《半死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烘托?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景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愁
愁
愁
愁
愁
愁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
1、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愁?
2、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
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是遭遇与
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写作特色:
1、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
2、层层铺叙日常生活,线索分明
3、创造性地使用叠词
各时期作品欣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重要信息
相同信息 花 秋 独 雁 愁
不同信息 月 《一剪梅》
梧桐细雨 《声声慢》
花
《一剪梅》
花已过盛期 “惜花更惜己”
《声声慢》
正是盛时 却因“憔悴损”而不去赏去摘
显得没有生活意趣
凉秋 冷秋
心凉 心冷
《一剪梅》 《声声慢》
《一剪梅》
“独上兰舟”————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 “闲情逸致”
《声声慢》
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 “独自怎生得黑” 是苦捱时间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一剪梅》
雁是“回”,与“去”相对,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 “失望”
《声声慢》
雁 “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不相干,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心情已是绝望了。
《一剪梅》
“闲愁”——相思之情,精神上的苦恼。这“闲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与人言之意。
《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透露词人见所不欲见,感所不欲感的凄苦心绪。
《一剪梅》
“月满”,月满——团圆,然而却是两地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烦人心,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
《一剪梅》
幽怨失望 相思无限
《声声慢》
凄苦绝望 相思无地
《一剪梅》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词中十分细腻地写出了她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豪放诗词文,
找一找读一读。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