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作者: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风波》,感受了苏轼疏野旷达的词风,也感受了他弃世归去之情。时隔四个月,学贯儒释道三家的苏轼又会悟出什么道理,又会达至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在游赤壁时写下的《赤壁怀古》。
目录
整体感知
解 题
拓展延伸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读懂词意,感受词作的豪放、高古的风格。
2.读懂诗人情感,分析其表现手法。
3.分析、概括苏轼在词中的观点、态度。
解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牌名
说明这首词是怀古诗
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1.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包含哪些信息?
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华发
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
(1)字词正音
(guān)
(qiáng)
(huā)
(liǎo)
(lǔ)
(huán)
(lèi)
(2)词义辨析
穿空: 纶巾:
樯橹:
华发: 尊:
酹:
吟啸:
芒鞋:
料峭:
萧瑟:
耸入天空。
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船的桅杆和桨,代指曹操水军。
花白的头发。
同“樽”,酒杯。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吟咏长啸。啸,打唿哨。
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
形容微微寒冷,多指刚入春时的寒冷。
风吹雨落的声音。
2.文意概括
(1)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
上阕写江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周郎(周瑜);
下阕描写了周瑜的形象,和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感受。
(2)上阕写出了什么样的江景?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同时谈谈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波澜壮阔,雄浑壮美等;
相关词语: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英俊儒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把握情感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读上阙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豪迈、奔放之情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周瑜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而去。
解读下阙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2.对比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一反上阕的豪情,作者借描写周瑜的少年得志、年轻有为来对比自己的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抒发自己被贬之后的悲愤之情。
下阙总结
拓展提升
(一)探究上阕表达的思想
大家读出了苏轼的悲愤之情,请带着这种悲愤,再读全诗,体味一下在悲愤背后,还蕴藏着苏轼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请大家仔细品位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注意动词,谈谈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1.这种超脱的想法,在下阕有无体现?请大家自读下阕,寻找文本线索。
①“人生如梦”除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悲愤之情外,也照应了上阕“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表现出诗人“人生无常”的领悟和对现世功名的否定。
(二)自读下阕,探究下阕表达的思想
问题引导:
②“一尊还酹江月”字面上是祭奠江月,实际上是祭奠逝去的英雄们,更是在祭奠自己的官场生涯,表现出他对官场的否定。
2.这种祭奠行为还有其他什么意味和目的?
也是一种自我慰藉
小结:祭奠江月确实是作者自我慰藉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所蕴涵的不仅仅是作者对官场的否定,更是对人世的退避。
正由于屡遭贬谪,苏轼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的儒派价值观与人生追求无法得以实现,于是对人生产生了“空漠”之感,转而投向了释、道的怀抱以求思想上的解脱。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价值标准。苏轼一生诗词传世近3000首,其中就有124首诗为和陶诗。而与陶渊明不同的是,“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李泽厚《美的历程》)
课时作业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_
(2)卷起千堆雪____________
(3)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____
(4)早生华发____________
(5)羽扇纶巾____________
(6)故国神游____________
(7)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____
冲刷 杰出的
比喻浪花
劲敌,指曹军
花白的头发
古代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忘形的神魂之游
酒器,通“樽”(古人祭酒)把酒洒在地上,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2.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1)苏轼,字 ,号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把他和他的父亲 、弟弟 一起合称为“三苏”。其词开创 一派,对后世影响甚远,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豪放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
(4) ,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对本词前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线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C
4.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生悲。
B.词人嘲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早生华发”,不如举杯对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的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显示出词人遭受压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B
5.对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共18张PPT)
导
2012年,武汉大学一位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宋词排行榜》,从两万多首宋词中遴选100首来排名,《念奴娇 赤壁怀古》当之无愧排在第一。
天
津
78
中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体会词人豪放旷达的精神
感受中华诗词的艺术魅力,
激起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习并掌握鉴赏怀古诗词的方法
读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读出感情
浪淘(táo)尽
羽扇纶(guān)巾
樯(qiáng)橹(lǔ)
还酹(lèi)江月
析
分析文本
分析鉴赏:怀古诗词的特点
析难辨疑: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 古 诗 词 特点
赏
眼前之景
想
历史人事
抒
个人感慨
1
江山如画
赏析这句富有表现力的话:
分析
鉴赏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怀 古 诗 词 特点
赏
眼前之景
想
历史人事
抒
个人感慨
1
江山如画
2
三国周郎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思人
哪个版本更好 并进行赏析
分析
鉴赏
樯橹灰飞烟灭 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
周瑜
苏轼
周瑜
周瑜、苏轼之对比
24岁,迎娶小乔,婚姻幸福
家庭
46岁,妻子逝10余年,生活困顿
家庭
东吴大都督,赤壁大战获胜
事业
被贬黄州,曾险些丧命
事业
黄州
惠州
儋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抒 个人感慨
周 瑜
苏 轼
黄州 惠州 儋州,州州失意
情场 官场 战场,场场得意
表达了对周瑜的缅怀敬仰之情,
对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感慨。
怀 古 诗 词 特点
赏
眼前之景
想
历史人事
抒
个人感慨
1
江山如画
2
三国周郎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思人
3
人生如梦
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抒怀
苏轼 情怀
豪放
潇洒
洒脱
旷达
乐观
练
当堂反馈
拓展练习
当堂反馈,拓展练习
怀古
诗词
赏眼前之景
想历史人事
抒个人感慨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课堂总结: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天生我材必有用”
“长江后浪推前浪”
愿在座的“风流人物”都能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挥斥方遒,绽放光芒!(共25张PPT)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第二单元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样描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 。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间如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初步了解怀古词的诗心、诗的本质。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古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黃庭坚齐名并称“苏黃”
词—开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黃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四大家
画—与胸有成竹的文与可并称“文苏”。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这首词是他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而作。
写作背景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录音见优教通本课素材部分。
听录音,读课文,把握情感。
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樯橹灰飞烟灭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
名作状,向东
名作状,像灰/烟一样
公瑾 羽扇纶巾
樯橹 酹
jǐn
guān
lǔ
lèi
研读课文
1、本词在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这些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又想到了什么?
所见
(赤壁)
大江、故垒
乱石、惊涛
所想
(怀古)
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
涌现多少豪杰
雄伟
壮丽
自由朗读并思考:
2、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所忆
(周郎)
雄姿英发
周郎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怀古)
所慨
多情善感
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伤今)
文中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壮丽”
乱:岩石山崖险怪 形 夸张
穿:山崖陡峭高峻 形 夸张
惊:江水之汹涌 声 比拟
拍:惊涛力度之大 声 比拟
卷:波涛气势之大 形 夸张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豪迈奔放
雪:浪花之白 色 比喻
词的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说说它好在哪里?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起怀古之思。境界开阔,气象恢弘。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写景和抒情、议论融合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二、“乱石穿空……千堆雪。”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先写江岸,再写江水。高耸入云的乱石,怒涛澎湃,雪浪千迭。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三、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壮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小结
即景
怀古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江山如画
三国周郎赤壁
一时多少豪杰
层层铺垫
情景交融
突出风
流人物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
_______
从容儒雅
谈 笑 间
_______
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足智多谋
下阕: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四、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想起“公谨”?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已年将半百,却被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和迫切建功立业思想的表现。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以美女衬托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大将风采形象。
婚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年龄:47
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苏 轼
周 瑜
年龄:
34
五、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是积极还是消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实现理想、建功立业。
六、《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总结: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课文小结
1.背诵这首词,思考:苏轼遇到挫折能乐观对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挫折,你是如何对待的?
2.预习下一课。
退出
布置作业(共16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打动,五千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苏轼一人而已,我要认真的,虔诚的,刻苦的……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做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 ——嫁给苏轼。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哪怕为此,历尽千年的情劫。
——梁衡《来生嫁给苏轼》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2.体会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 放派的艺术特点。
3.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品悟词风
诵读
—----------------------------------------------------------------------------------------------------------------------------------------------------------------------------------------------------------------------------------------------------
╲ ╲ ╲ ╲ ╲
----------------------------------------------------------------------------------------------------------------------------------------------------------------------------------------------------------------------------------------------------------
∨
----------------------------------------------------------------------------------------------------------------------------------------------------------------------------------------------------------------------------------------------------------
╱ ╱ ╱
--------------------------------—------------------------------------------------------------------------------------------------------------------------------------------------------------------------------------------------------------------------
一 一 一 一
---------------------------------------------------------------------------------------------------------------------------------------------------------------------------------------------------------------------------------------------------------- 大江 东 去 浪 淘尽,千古 风流 人 物
—----------------------------------------------------------------------------------------------------------------------------------------------------------------------------------------------------------------------------------------------------
----------------------------------------------------------------------------------------------------------------------------------------------------------------------------------------------------------------------------------------------------------
----------------------------------------------------------------------------------------------------------------------------------------------------------------------------------------------------------------------------------------------------------
--------------------------------—------------------------------------------------------------------------------------------------------------------------------------------------------------------------------------------------------------------------
---------------------------------------------------------------------------------------------------------------------------------------------------------------------------------------------------------------------------------------------------------------
大 江 东 去 浪 淘尽,千古 风流 人 物
体悟情感
词人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抒怀对象?
苏轼(1037~1101年),21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宋仁宗对皇后说:“我为后代选了两位宰相。” 25岁被英宗破格提拔在宫中图书馆任职,精通儒释道三家。29岁妻子王弗病逝。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35岁起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颇有政绩。44岁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生活困顿,躬耕城东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24岁就当上建威中郎将,吴中皆呼“周郎”。32岁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他的妻子小乔也堪称国色。周瑜是后人羡慕追思的英雄。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1)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
(1)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2)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此词作于公元1075(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苏轼十八岁迎娶王弗,二人夫妻恩爱,琴瑟和谐。苏轼二十九岁时,王弗去世。
小组合作探究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人生如梦”是不是消极的?
念 赤
奴 江山壮美如画
娇 壁
怀
风流倜傥如他
古
酾酒临江如我 旷达
作业
将你的思考和感悟,写成一段不少于200字的优美文字。
推荐书目
林语堂《苏东坡传》
梁衡《来生嫁给苏轼》
余秋雨《东坡突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