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潼 关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
新知导入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遥想当年,一位14岁的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
新知讲解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公元1878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感知少年谭嗣同的壮志豪情。
2、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初读感受音韵美
1.读准字音;
2.划出节奏。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再读理解内容美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大意。
终古:久远。簇:簇拥。束:拘束。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人立马城关,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反映在诗人心里便成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三读品味意境美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
次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现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
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都在写山水,确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了,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三读品味意境美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对此他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写下这首诗。
诗人来到潼关: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人赞叹佩服!
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课堂总结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课堂练习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作用?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李贺的诗,做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暂上:一上,试上。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1、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抒情有什么特点?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谭嗣同的诗歌,并选择1-2首背诵。
板书设计
潼关
1-2句绘景:高云拥城,寂寥辽远
3-4句抒情: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潼关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感知少年谭嗣同的壮志豪情。2、背诵默写诗歌。
重点 1、理解诗意;感知少年谭嗣同的壮志豪情。2、背诵默写诗歌。
难点 理解诗意;感知少年谭嗣同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遥想当年,一位14岁的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理解诗意;感知少年谭嗣同的壮志豪情。2、背诵默写诗歌。范读:公元1878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终古:久远。簇:簇拥。束:拘束。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人立马城关,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反映在诗人心里便成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三读品味意境美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次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现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都在写山水,确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了,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对此他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写下这首诗。诗人来到潼关: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道巍峨险峻,不知晓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人赞叹佩服!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跟读读读划节奏口译品味读,背,写 明确目标目标2了解文常完成目标2完成目标1完成目标1完成目标2
课堂练习: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作用?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李贺的诗,做题: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74d46d599f15.aspx ) 〔唐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94%90%e4%bb%a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暂上:一上,试上。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1、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巩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潼关》练习
课堂练习: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作用?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李贺的诗,做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74d46d599f15.aspx ) 〔唐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94%90%e4%bb%a3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暂上:一上,试上。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1、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抒情有什么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潼关》练习
课堂练习: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李贺的诗,做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 https: / / so.gushiwen.cn / authorv_74d46d599f15.aspx ) 〔唐代〕 ( https: / / so.gushiwen.cn / shiwens / default.aspx cstr=%e5%94%90%e4%bb%a3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暂上:一上,试上。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若个:哪个。万户侯:受封食邑达一万户的侯爵,借指高位厚禄。
1、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问是反问,也是自问。用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写出了诗人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虑万分的心境和投笔从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奋然之气。(李贺早已诗名远扬,但以才学入仕晋身之路被“避父讳”的礼教教条无情堵死,“何不”又多少出于无奈,用反问语气,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愤激不平之情)第二问继续用反问,从反面有力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同时亦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牢骚的意味更加浓郁。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第一问:表达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第二问:连用反问,直接表达上战场为国建功,自己也可画像挂入凌烟阁,获取万户侯之爵位的渴望。属于直接抒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