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欢迎指导!龙冈初级中学 李大茂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 日[宋] 王安石春节 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期待,最快乐的节日,春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过年有哪些习俗呢?贴春联、年夜饭、守岁、
压岁钱、放爆竹、拜年…...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本命年有什么讲究?系红腰带、穿红裤头、腰上系大钱……释题:走近名家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代表作有《蒲柳人家》。本文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2、品味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轻声快速读第四段,概括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旧时过大年的习俗?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按顺序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动词)年货(名词) ”)活动一:整体感知活动要求:个人朗读——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炒年货(“腊月初一晚上···”--“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下一页吃腊八粥(“化食汤···”--“不原放下筷子”)买糖果 (“喝过腊八粥”--“自卖自夸”)挑绒花 ( “还有···”--“···插在小疙瘩鬏上”)
下一页宰牲禽 (“村南村北”--“···开刀问斩”)
备食物 (“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说闲话儿”)下一页送灶王爷(“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下界才能保平安”)换门神(“灶王爷走了”--“···不敢登门骚扰了”)
下一页拜新年(“天麻麻亮”--“我又长了一岁”)返回守岁(“腊月三十”--“压岁钱转满了荷包”)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买糖果增温腊月二十三:挑绒花杀牲禽备食物送灶爷换门神发烧正月初一:大年三十:除夕守岁红 火拜新年过年(大年)旧过年习俗热爱生活 热爱家乡 期盼美好未来(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味) 时间顺序从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家乡过年的十个习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果实,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喜庆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祈求来年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增进亲人感情,和睦人际关系。
活动二:品味语言作者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体现民风民俗的优美生活图画,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精妙语言?
把文章中这样的词句圈画出来,放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示例:写炒年货,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
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
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
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 。(活动要求:个人朗读、作批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近些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说说现在过新年和以前过新年有什么不同??
活动三:今昔比较活动要求: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现时的年放烟火礼花
拿压岁钱
吃团圆饭
守岁
拜年
贴春联
看春节晚会
网络、电话、短信拜年
外出旅游……
腊月初一 1 炒年货
腊月初八: 2 吃腊八粥
3 买糖果
4 挑绒花
5 宰牲禽
6 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 7 送灶王爷
8 换门神
腊月三十: 9 除夕守岁
正月初一: 10 拜新年旧时的年vs 1.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2.某些传统文化在消亡,需要保护,有些新的文明方式在产生,要发扬;
3.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
这些变化说明 1、??收集几条春节的对联;???2、??拟写?一条拜年短信。春联添新意 短信传真情 春联添新意 短信传真情烟花烂漫绘人才蓝图爆竹声脆传学子佳音 春联添新意 短信传真情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
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蛇年快乐幸福平安! 教师寄语: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寄予了中国人祈求幸福,祝愿美好、和谐。它渐渐成为中国人的情结。这个情结是今天的,也是明天的,是我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老师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心想事成;祝听课的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作者家乡几十年前的风俗,领略了当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课堂巩固
一、读二十四节气歌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指出诗歌中加点的字代表什么节气?
(2)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课堂巩固
二、读下列诗句,辨析是什么节日?
1、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 )
2、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饶江啼小莺 ( )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七夕节春 节课后作业
1、读第四节,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一件事,仔细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准备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2、有人说,过年忙碌又累人,而且铺张浪费,在新时期,过年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个习俗了。你认为呢?说出你的
理由来。
谢谢指导!字词纠错(红色的是错误多的) 大嚼(jiáo) 鬼祟(suì) 阖家(hé)
烙饼(lào)疙瘩(gē da)抠(kōu)
捅进(tǒng)栗子(lì)渍(zì)
糁儿(shēn)脚丫(yā)鬏(jiū)
簸箕(bò ji)秫秸(shú jiē)张也的歌曲《万事如意》歌词如下:
三百六十五个祝福,最甜最美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红灯照照出全家福,红烛摇摇来好消息。亲情乡情甜醉了中华儿女,一声声祝福,祝福你万事如意!
结合你自己过年的经历,说说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过年?你如何认识文中所写的这些过年习俗中寄托的美好期盼?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教师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2、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
3、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难点: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新年好》,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投影出示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问: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春节)
2.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大家喜欢过春节吗?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年夜饭(团圆饭)、守岁、红包(压岁钱)、新年放爆竹、拜年。
我们这过春节有这么多的习俗,那么京郊运河的老百姓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刘绍棠的文章《本命年的回想》,看看京郊运河的老百姓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本命年的回想》
二、解题:
1.什么叫本命年?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是十二岁。(可参照书下注释①)
2.参考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本命年有何习俗?本命年的人,系红腰带,穿红裤衩,腰上系大钱……目的是为了避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体现。
3、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2、品味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学生结合活动单。
刘绍棠(1936~1997) 现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他的作品具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代表作有《蒲柳人家》。本文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下汉字。
大嚼(jiáo) 鬼祟(suì) 阖家(hé)烙饼(lào)疙瘩(gē da)抠(kōu)捅进(tǒng)栗子(lì)渍(zì)糁儿(shēn)
脚丫(yā)鬏(jiū)簸箕(bò ji)秫秸(shú jiē)
五、【活动方案】
活动一: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第四段,概括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旧时过大年的习俗?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按顺序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动词)年货(名词) ”)
(活动要求:个人朗读——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明确:1、炒年货2、吃腊八粥3、买糖果4、挑绒花5、杀牲禽6、备食物7、送灶王8、换门神9、守岁10、拜新年
(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味)2、第四段交代的十件风俗活动多而不乱,很有条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明确:1、时间顺序 明确交代时间( 腊月初一—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正月初一)
2、过渡自然 使用承上启下的词语或句子
3、快速阅读第3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表现作者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可提示学生注意文中表现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
明确: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4、这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重视过年——热爱生活 热爱家乡 期盼美好未来
5、刘绍棠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文章给我们描绘了京郊运河的父老乡亲过年的浓厚气氛和情景。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尝一年的劳动果实,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喜庆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祈求来年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增进亲人感情,和睦人际关系。
活动二:品味语言
作者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体现民风民俗的优美生活图画,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精妙语言?
把文章中这样的词句圈画出来,放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 。
参考: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写挑绒花,体现观察人物细致入微,描写人物细腻生动;写送灶王,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滑稽的举止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父老乡亲的可爱而又可笑;写换门神,“换岗”一词很幽默。
B、"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用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
C、"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既侧面写“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风景图)
D、课后练习二: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可谓营养丰富;“占全了色香味”可谓达到了食品的高境界;“舍不得吃”而又吃起来“没有个够。——(十分富于情趣)
E、“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
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很有点情味)
F、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G、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有虔诚和愚昧两个侧面
明确:文章对过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民俗风景画。生动而传神,能激起我们对生活经历的相关感受。
H、“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灾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 明确:不说“村里到处”,而说“村南村北,村东村西”,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乎有点同情;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乎有点从严宣判。读起来很有情味。 作者语言生动传神,不多几笔,勾勒了一派热闹的生活情景,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 问题三、找出文中运用到的群众语言?并讨论:这样是否削弱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生答:“红火”、“发烧”、“年根”;“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小疙瘩鬏”、“忙得脚丫子朝天”、“天麻麻亮”、“玉米花儿”、“玉米粒儿”等。
生答:作者运用丰富的群众语言与描述过年习俗是和谐一致的,增强了文章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
小结:群众的语言是最有活力的,文中大量采用北京话中特有的“儿”化音:玉米花儿、玉米粒儿、玉米粉儿、卖挂落枣儿等,并且用到了一些口语和方言,这并没有削弱文章的感染力,相反,由于采用了群众语言,为文章打上了一道深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烙印。
活动三:今昔比较
1、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近些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说说现在过新年和以前过新年有什么不同?你现在新年是怎么过的?
(活动要求: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1、明确:放烟火礼花 拿压岁钱 吃团圆饭 守岁
拜年 贴春联 看春节晚会
网络、电话、短信拜年 外出旅游……
2、这些变化说明
1.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 2.某些传统文化在消亡,需要保护,有些新的文明方式在产生,要发扬;
3.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
2、春联添新意 短信传真情
1、??收集几条春节的对联;?? ?2、??拟写?一条拜年短信。
(活动要求: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对联:春回大地千峰秀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日暖神州万木荣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一声除旧 天增岁月人增寿
桃符万户更新 春满乾坤福满楼
短信: 年年祝福年年送,今年祝福换短信;短短几句温情话,愿您温馨又快乐;新年贺岁平安到,福运幸运常相伴;祝您事事均顺利,全家幸福更健康,新年快乐!
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龙年快乐幸福平安!
六、【课堂巩固 】
一、读二十四节气歌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指出诗歌中加点的字代表什么节气?
(2)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读下列诗句,辨析是什么节日?
1、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 元宵节 )
2、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饶江啼小莺 ( 端午节 )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明节 )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重阳节 )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七夕节 )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春节 )
七、教者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作者家乡几十年前的风俗,领略了当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另外通过分析文章的第四段,学习了精读文段、筛选出主要信息分层次的方法。
教师寄语:
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传统,寄予了中国人祈求幸福,祝愿美好、和谐。它渐渐成为中国人的情结。这个情结是今天的,也是明天的,是我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最后老师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心想事成;祝听课的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课后作业】
1、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试着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2、读第四节,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一件事,仔细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准备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腊月初一:炒年货————————预热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
买糖果 ∣
挑绒花 增温
杀牲禽 ∣
备食物 ∣红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火
换门神 ∣
除夕:守岁—————————发烧
正月初一:拜新年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活动导学单
(第1课时)
(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有条理地展现春节民俗。
2、品味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理解春节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内涵,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下汉字。
大嚼( ) 鬼( )(suì) 阖家( )烙饼( )疙瘩( )
抠( ) 捅进( )栗子( )浸渍( )糁儿( )
脚丫( )小鬏( )簸箕( )秫秸( )
2、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 ,现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他的作品具有“ ”格调,通俗易懂清新淳朴.所著《 》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代表作有《 》。本文选自《 》。
3.搜集资料解题:什么叫“本命年”?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4.搜集资料:我们现在过年有什么习俗?请将它写下来。
【活动方案】
活动一: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第四段,概括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旧时过大年的习俗?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按顺序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动词)年货(名词) ”)
(活动要求:个人朗读——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活动二:品味语言
作者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传神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幅体现民风民俗的优美生活图画,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精妙语言?
把文章中这样的词句圈画出来,放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义。
(活动要求:个人朗读、作批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活动三:今昔比较
(1)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近些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说说现在过新年和以前过新年有什么不同?你现在新年是怎么过的?
(活动要求: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2)春联添新意 短信传真情
1、??收集一条春节的对联;?? ?2、??拟写?一条拜年短信。
对联:
短信:
【课堂巩固】
一、读二十四节气歌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指出诗歌中加点的字代表什么节气?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
二、读下列诗句,辨析是什么节日?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 )
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饶江啼小莺 (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课后作业】
读第四节,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一件事,仔细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准备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有人说,过年忙碌又累人,而且铺张浪费,在新时期,过年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个习俗了。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