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能力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能力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20 15:28:1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能力提升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汕头期中)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为9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A不符合题意;
B.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B不符合题意;
C.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当入射光线靠拢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C符合题意;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7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70°+70°=140°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2021八上·本溪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光的反射
C.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光的直线传播
D.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光的漫反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发生镜面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2021八上·本溪期中)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日食
C. 林中万缕阳光
D. 小孔成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CD.日食、林中万缕阳光、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2021八上·雨花台期中)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单色光
B.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红外线来杀菌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紫外线
【解析】【解答】A.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B不符合题意;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不能自主发光,只是反射光线,C不符合题意;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红光进入人眼,人就看到了红色的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的色散白色光是复合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
5.(2021八上·雨花台期中)如图,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的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如果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列成语中也包含了此原理的是(  )
A.镜花水月 B.鱼翔浅底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A.镜花水月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这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鱼翔浅底是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B不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竿)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2021八上·长春期中)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涵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涵的像逐渐变大
B.镜子上有只小飞虫,小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完整
C.小涵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轩,则小轩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涵
D.小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对于小涵是静止的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像物等大,走近的过程,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像大小不变,故错误。
B.镜子上有飞虫,不影响像的完整程度,故正确。
C.因为光路可逆,故错误。
D.物面镜,像也面镜,所以相对于物体,像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光路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
7.(2021八上·长春期中)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眼睛看见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①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
②牙医检查用的镜子是平面镜,故正确。
③平面镜成虚像,眼睛可以看到虚像,故错误。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是为了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以用眼睛看到。利用等效替代法,用透明较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8.(2021八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屏幕上色彩画面是由红、黄、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显示隐藏在钞票中的荧光防伪标记的
D.紫外线可以杀菌,紫外线照射越强对人的身体越好
【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光的色散,可以将白光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证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故正确。
B.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错误。
C.紫外线用来使钞票的蓝色荧光物质显示。故错误。
D.紫外线可以杀菌,但是太多容易导致皮肤癌,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的色散证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紫外线显示荧光物质,可以杀菌。
9.(2021八上·烟台期中)2020年6月21日恰逢“夏至”节气,下午13:00开始,烟台的天空中出现了“日偏食”,见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 水中折筷
B. 拱桥倒影
C. 手影游戏
D. 雨后彩虹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日偏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水中折筷,是由于光的折射,A不符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10.(2021八上·烟台期中)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疫情在烟台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着对国家、家庭和个人负责任的态度,烟台人民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不戴口罩不出门。小华出门前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关于镜中小华像的虚实、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虚像、0.6m、不会 B.实像、0.6m、不会
C.虚像、0.8m、不会 D.虚像、0.8m、会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则她的像距平面镜1m,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则小华向平面镜靠近0.2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0.2m=0.8m
而像的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11.(2021八上·烟台期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的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楼台在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A错误,符合题意;
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马为参照物,百花向后退去,即百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相对行驶的小船来讲是运动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即青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2.(2021八上·烟台期中)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首先明确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造成的。光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变浅的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2021八上·江汉期中)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14.(2021八上·泸县期中)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为了更清楚地看到A的像,应选择较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逐渐变小
D.移去后面的蜡烛B,从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镜成像应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更容易成像,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移去后面的蜡烛B,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后的光线会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前面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5.(2021八上·庐阳期中)小丽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纸板ABCD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实验过程中,她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到反射光线也随之转动;②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呈现。关于以上操作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
B.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角越来越大
C.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反射光线与AO、ON在同一平面
D.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A选项错误;
B.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角越来越小,B选项错误;
CD.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反射光线与AO、ON在同一平面,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龙门期中)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有的同学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漫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漫;镜面;遵循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上的字反射的光传播到我们的眼中。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有的同学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的某些地方较光滑,使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较集中是射入同学的眼睛,冲淡了纸反射的光线,所以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因为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平面凹凸不平,才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分析】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17.(2021八上·龙门期中)小孔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变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变小。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8.(2021八上·龙门期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的三原色是指红、   、蓝。人站在岸边会看到池底变浅,这是光的   现象。
【答案】3×108;绿;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3×108m/s。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人站在岸边会看到池底变浅,是因为池底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所看见的池底是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3×108m/s。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9.(2021八上·汕头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80;升高;不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0°+40°=80°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20.(2021八上·汕头期中)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戮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为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灯丝形状”)。
【答案】倒立;实;灯丝形状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由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即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由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仍是灯丝形状。
【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性质是倒立实像。注意光线通过小孔,若孔较大,则在孔后面呈现的是与孔形状相同的亮斑,若孔较小,无论孔是什么形状的,孔后面是物体的倒立的实像。
21.(2021八上·本溪期中)小明身高1.76m,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如果小明远离平面镜1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教室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3;不变;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由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m,所以像与物体的距离是3m;当他向穿衣镜远离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表面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发生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2.(2021八上·兴化期中)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安排老师用测温枪给学生检测体温,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   (填“强”或“弱”)。吸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就获得物体的温度数值。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   ,而早期冰箱中的氟利昂会   (填“破坏”或“保护”)臭氧层。
【答案】强;紫外线;破坏
【知识点】紫外线
【解析】【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能量越多,红外线越强。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早起冰箱中的氟利昂漂浮在空中,由于受到太阳中紫外线的影响,容易分解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23.(2021八上·兴化期中)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学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是   色。
(2)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   色光斑。
(3)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能看到   。
(4)可见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   的色光。
【答案】(1)紫
(2)红
(3)蓝色光斑
(4)透过的色光;相同
【知识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因为三棱镜倒置,所以A端为紫光,B端为红光。
(2)透明物体可以让与它相同的色光透过,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透过红光,所以白屏上将会呈现红光。
(3)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蓝色屏只能反射蓝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会观察到蓝色屏上只有一条蓝色光斑,不能看到彩色光斑。
(4)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分析】(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24.(2021八上·兴化期中)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小明做了下面几个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红色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小明在暗室里用喷水壶喷了些小水珠,果然看清了激光的传播路径。唐代张志和曾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述了光的   现象,小明此时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该现象;
(2)小明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静置几分钟后从侧壁   (选填“水平”或“斜着”)照射激光,更容易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变弯了,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3)图丁中,让一束平行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不考虑大小)。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半径为R的圆形(虚线)轨迹运动,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是   (选填“线段”、“圆”或“椭圆”)。
【答案】(1)色散;不能
(2)斜着;在均匀介质中
(3)线段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1)“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述是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水雾时在折射和反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类似彩虹的现象,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而红色激光是单色光,所以不可能出现色散现象。
(2)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中时,在界面处会发生偏折,称为折射现象,所以要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光线要斜射。
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糖水就变得均匀了,光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但是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做垂线,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根据圆的对称性,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
【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2)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3)影子是光射到物体上后不能继续向前传播而形成的黑色区域,根据小球在轨迹上的运动情况,确定光线能够射到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光线范围,而二者之间的部分就是影子的轨迹。
三、作图题
25.(2018八上·高邮月考)按下列要求作图.
(1)请画出图甲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2)入射光线AB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乙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1)先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该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
(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1)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由此先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连接人眼与像的连接得到反射光线,再画出入射光线即可.
(2)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侧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是虚像,根据成像特点作图即可.
26.(2020八上·太和期末)作图:如图所示的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7.(2020八上·郧西期末)小明站在水池旁观赏游鱼,恰好看见一只蜻蜓飞过,分别用A代表小明的眼睛、B代表看到的鱼、C代表蜻蜓,请画出小明看见蜻蜓和水中鱼的光路图,并用“D”大致标出鱼在池水里的实际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人眼看到蜻蜓,是蜻蜓反射外界的光线沿直线进入人眼,由此连接CA,是人眼看到蜻蜓的光路,方向指向人眼;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在鱼的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鱼的实际位置在D点,在B点的下方,所以先连接AB,AB与水面的交界点O为折射点,OA即为折射光线,D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1八上·桂林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多次改变   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若将光线AO向ON靠近,则OB向ON   (选填“靠近”或者“远离”)。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一束蓝光沿原BO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答案】(1)入射角;靠近
(2)不能;在
(3)OA;可逆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由于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改变入射角;若将光线AO向ON靠近,即入射角变小,则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3) 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纸板E、F已经不共面了,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共面,故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纸板F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4)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一束蓝光沿原BO向射到O点,反射角变为了入射角,那么入射角变为了反射角,它将沿着OA射出;逆着原来的光线射出,说明光的传播路径是可逆的。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9.(2021八上·巴南期中)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   。
(2)小明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A侧观察,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   (选填“虚”或“实”)。
(3)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
(4)接下来,小明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
【答案】(1)位置
(2)相等;虚
(3)左
(4)6;不变
(5)不变
(6)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透明的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像的位置。
(2)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是等大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由提干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可知所成像为虚像。
(3)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左右相反,所以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左手点燃蜡烛。
(4)蜡烛A最开始距离玻璃板由2cm,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后,此时蜡烛A与玻璃板相距3cm,由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等距可知,此时像与玻璃板相距3cm,所以B蜡烛应与A相距6cm;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等大所以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所以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会变。
(6)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所以将显示的像 数字依次左右互换并将每个数字左右反转后就是实际时间,即实际时间为 。
【分析】(1)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成像规律,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5)玻璃板左右平移时,物距不变,像的位置不变;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0.(2021八上·本溪期中)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选用两个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   (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将则小勇在A侧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小勇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答案】(1)垂直;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2)A
(3)能;不能;虚
(4)较黑暗;不能
(5)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为了比较物象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人眼需要在玻璃板前侧(A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照射到玻璃板,玻璃板反射光线形成的虚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对观察无影响,即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将则小勇在A侧还能看到A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分析】(1)实验中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人眼需要在玻璃板前侧(A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
(5)规律类实验,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五、科普阅读题
31.(2021八上·东台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
汽车装有雷达装置,它在工作时会发出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的是   (超/次)声波信号。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
(3)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远离/靠近)挡风玻璃。
(4)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   (内/外)侧。
(5)根据图丙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
【答案】(1)超
(2)45
(3)靠近
(4)外
(5)50
【知识点】光的反射;超声波与次声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汽车装有雷达装置,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4)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所以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外侧。
(5)由图像可知光照度和透明度为反比例函数,所以300Lx×20%==60Lx
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为 =50%
【分析】(1)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若像和物体成直角,则平面镜和水平面成45°角;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反射面一侧使同侧的物体发生平面镜成像现象;
(5)根据光照强度规律,计算玻璃的透明度。
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能力提升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汕头期中)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为9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为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
2.(2021八上·本溪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光的反射
C.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光的直线传播
D.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光的漫反射
3.(2021八上·本溪期中)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日食
C. 林中万缕阳光
D. 小孔成像
4.(2021八上·雨花台期中)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单色光
B.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红外线来杀菌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
5.(2021八上·雨花台期中)如图,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的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如果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列成语中也包含了此原理的是(  )
A.镜花水月 B.鱼翔浅底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6.(2021八上·长春期中)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涵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涵的像逐渐变大
B.镜子上有只小飞虫,小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完整
C.小涵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轩,则小轩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涵
D.小涵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对于小涵是静止的
7.(2021八上·长春期中)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眼睛看见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8.(2021八上·长春期中)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屏幕上色彩画面是由红、黄、绿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显示隐藏在钞票中的荧光防伪标记的
D.紫外线可以杀菌,紫外线照射越强对人的身体越好
9.(2021八上·烟台期中)2020年6月21日恰逢“夏至”节气,下午13:00开始,烟台的天空中出现了“日偏食”,见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 水中折筷
B. 拱桥倒影
C. 手影游戏
D. 雨后彩虹
10.(2021八上·烟台期中)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疫情在烟台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本着对国家、家庭和个人负责任的态度,烟台人民保持着良好的习惯,不戴口罩不出门。小华出门前想看看口罩有没有戴好,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关于镜中小华像的虚实、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虚像、0.6m、不会 B.实像、0.6m、不会
C.虚像、0.8m、不会 D.虚像、0.8m、会
11.(2021八上·烟台期中)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为参照物的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2021八上·烟台期中)当你站在岸边,看到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而发生危险。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错觉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3.(2021八上·江汉期中)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 B.
C. D.
14.(2021八上·泸县期中)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  )
A.小明为了更清楚地看到A的像,应选择较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逐渐变小
D.移去后面的蜡烛B,从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
15.(2021八上·庐阳期中)小丽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纸板ABCD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实验过程中,她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观察到反射光线也随之转动;②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线呈现。关于以上操作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光线顺时针转动
B.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角越来越大
C.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反射光线与AO、ON在同一平面
D.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反射
二、填空题
16.(2021八上·龙门期中)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有的同学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漫反射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2021八上·龙门期中)小孔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1八上·龙门期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的三原色是指红、   、蓝。人站在岸边会看到池底变浅,这是光的   现象。
19.(2021八上·汕头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0.(2021八上·汕头期中)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戮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为   (选填“圆形”“三角形”或“灯丝形状”)。
21.(2021八上·本溪期中)小明身高1.76m,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如果小明远离平面镜1m,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教室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2.(2021八上·兴化期中)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安排老师用测温枪给学生检测体温,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它的原理是:一切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   (填“强”或“弱”)。吸收到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就获得物体的温度数值。臭氧层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   ,而早期冰箱中的氟利昂会   (填“破坏”或“保护”)臭氧层。
23.(2021八上·兴化期中)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做光学实验。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白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其中A端是   色。
(2)一块红色玻璃加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则白屏上将会呈现   色光斑。
(3)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能看到   。
(4)可见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   的色光。
24.(2021八上·兴化期中)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小明做了下面几个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红色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小明在暗室里用喷水壶喷了些小水珠,果然看清了激光的传播路径。唐代张志和曾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述了光的   现象,小明此时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该现象;
(2)小明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静置几分钟后从侧壁   (选填“水平”或“斜着”)照射激光,更容易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变弯了,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
(3)图丁中,让一束平行光垂直于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不考虑大小)。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半径为R的圆形(虚线)轨迹运动,则小球的影子在地面MN上运动的轨迹是   (选填“线段”、“圆”或“椭圆”)。
三、作图题
25.(2018八上·高邮月考)按下列要求作图.
(1)请画出图甲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
(2)入射光线AB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乙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丙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6.(2020八上·太和期末)作图:如图所示的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27.(2020八上·郧西期末)小明站在水池旁观赏游鱼,恰好看见一只蜻蜓飞过,分别用A代表小明的眼睛、B代表看到的鱼、C代表蜻蜓,请画出小明看见蜻蜓和水中鱼的光路图,并用“D”大致标出鱼在池水里的实际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1八上·桂林期中)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多次改变   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若将光线AO向ON靠近,则OB向ON   (选填“靠近”或者“远离”)。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一束蓝光沿原BO向射到O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29.(2021八上·巴南期中)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且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   。
(2)小明先在玻璃板前面2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A侧观察,直到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   (选填“虚”或“实”)。
(3)在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
(4)接下来,小明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B蜡烛应与A相距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做实验的时候,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对面竖直墙上挂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
30.(2021八上·本溪期中)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选用两个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   。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   (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将则小勇在A侧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小勇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五、科普阅读题
31.(2021八上·东台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
汽车装有雷达装置,它在工作时会发出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图甲),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丙)。
(1)汽车雷达启动后发出的是   (超/次)声波信号。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   度。
(3)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远离/靠近)挡风玻璃。
(4)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   (内/外)侧。
(5)根据图丙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A.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A不符合题意;
B.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B不符合题意;
C.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当入射光线靠拢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C符合题意;
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7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7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70°+70°=140°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雨后天晴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城市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强烈阳光照射时,造成光污染发生镜面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CD.日食、林中万缕阳光、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4.【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紫外线
【解析】【解答】A.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B不符合题意;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不能自主发光,只是反射光线,C不符合题意;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红光进入人眼,人就看到了红色的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的色散白色光是复合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A.镜花水月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这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鱼翔浅底是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B不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竿)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像物等大,走近的过程,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像大小不变,故错误。
B.镜子上有飞虫,不影响像的完整程度,故正确。
C.因为光路可逆,故错误。
D.物面镜,像也面镜,所以相对于物体,像是运动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光路是可逆的,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等大。
7.【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①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
②牙医检查用的镜子是平面镜,故正确。
③平面镜成虚像,眼睛可以看到虚像,故错误。
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是为了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以用眼睛看到。利用等效替代法,用透明较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答】A.光的色散,可以将白光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证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故正确。
B.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错误。
C.紫外线用来使钞票的蓝色荧光物质显示。故错误。
D.紫外线可以杀菌,但是太多容易导致皮肤癌,故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的色散证明白光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紫外线显示荧光物质,可以杀菌。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日偏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A.水中折筷,是由于光的折射,A不符合题意;
B.拱桥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10.【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1m处,则她的像距平面镜1m,如果小华向她的像靠近0.4m,则小华向平面镜靠近0.2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0.2m=0.8m
而像的大小不变,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11.【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楼台在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A错误,符合题意;
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马为参照物,百花向后退去,即百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相对行驶的小船来讲是运动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即青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2.【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首先明确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池底的光线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造成的。光从池底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变浅的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14.【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镜成像应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更容易成像,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移去后面的蜡烛B,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后的光线会进入人的眼睛,所以从前面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A.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A选项错误;
B.①操作中观察到反射角越来越小,B选项错误;
CD.②操作中纸板上无反射光线的原因是反射光线与AO、ON在同一平面,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6.【答案】漫;镜面;遵循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上的字反射的光传播到我们的眼中。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有的同学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黑板的某些地方较光滑,使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较集中是射入同学的眼睛,冲淡了纸反射的光线,所以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因为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平面凹凸不平,才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分析】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17.【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变小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变小。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8.【答案】3×108;绿;折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3×108m/s。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人站在岸边会看到池底变浅,是因为池底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所看见的池底是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所以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3×108m/s。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9.【答案】80;升高;不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
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0°+40°=80°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20.【答案】倒立;实;灯丝形状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由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即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由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仍是灯丝形状。
【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性质是倒立实像。注意光线通过小孔,若孔较大,则在孔后面呈现的是与孔形状相同的亮斑,若孔较小,无论孔是什么形状的,孔后面是物体的倒立的实像。
21.【答案】3;不变;镜面反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据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由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m,所以像与物体的距离是3m;当他向穿衣镜远离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表面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发生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2.【答案】强;紫外线;破坏
【知识点】紫外线
【解析】【解答】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能量越多,红外线越强。
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早起冰箱中的氟利昂漂浮在空中,由于受到太阳中紫外线的影响,容易分解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23.【答案】(1)紫
(2)红
(3)蓝色光斑
(4)透过的色光;相同
【知识点】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因为三棱镜倒置,所以A端为紫光,B端为红光。
(2)透明物体可以让与它相同的色光透过,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红色玻璃是透明的,只透过红光,所以白屏上将会呈现红光。
(3)拿掉玻璃,将白屏换成蓝色屏,蓝色屏只能反射蓝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会观察到蓝色屏上只有一条蓝色光斑,不能看到彩色光斑。
(4)综上所述,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分析】(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
24.【答案】(1)色散;不能
(2)斜着;在均匀介质中
(3)线段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1)“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述是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水雾时在折射和反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类似彩虹的现象,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而红色激光是单色光,所以不可能出现色散现象。
(2)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中时,在界面处会发生偏折,称为折射现象,所以要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光线要斜射。
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糖水就变得均匀了,光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但是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做垂线,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根据圆的对称性,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
【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2)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3)影子是光射到物体上后不能继续向前传播而形成的黑色区域,根据小球在轨迹上的运动情况,确定光线能够射到的最左边和最右边的光线范围,而二者之间的部分就是影子的轨迹。
25.【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解:(1)先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与人眼,该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从而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和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
(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1)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由此先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连接人眼与像的连接得到反射光线,再画出入射光线即可.
(2)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侧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是虚像,根据成像特点作图即可.
26.【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7.【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人眼看到蜻蜓,是蜻蜓反射外界的光线沿直线进入人眼,由此连接CA,是人眼看到蜻蜓的光路,方向指向人眼;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人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在鱼的实际位置的上方,因此鱼的实际位置在D点,在B点的下方,所以先连接AB,AB与水面的交界点O为折射点,OA即为折射光线,D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8.【答案】(1)入射角;靠近
(2)不能;在
(3)OA;可逆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由于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要改变入射角;若将光线AO向ON靠近,即入射角变小,则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3) 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纸板E、F已经不共面了,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共面,故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纸板F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4)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一束蓝光沿原BO向射到O点,反射角变为了入射角,那么入射角变为了反射角,它将沿着OA射出;逆着原来的光线射出,说明光的传播路径是可逆的。
【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改变入射角,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9.【答案】(1)位置
(2)相等;虚
(3)左
(4)6;不变
(5)不变
(6)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透明的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像的位置。
(2)观察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是等大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由提干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可知所成像为虚像。
(3)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左右相反,所以小明同学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左手点燃蜡烛。
(4)蜡烛A最开始距离玻璃板由2cm,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1cm后,此时蜡烛A与玻璃板相距3cm,由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等距可知,此时像与玻璃板相距3cm,所以B蜡烛应与A相距6cm;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等大所以此过程中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5)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所以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会变。
(6)平面镜所成像与实物镜面对称,所以将显示的像 数字依次左右互换并将每个数字左右反转后就是实际时间,即实际时间为 。
【分析】(1)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成像规律,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左右相反;
(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5)玻璃板左右平移时,物距不变,像的位置不变;
(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0.【答案】(1)垂直;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2)A
(3)能;不能;虚
(4)较黑暗;不能
(5)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为了比较物象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人眼需要在玻璃板前侧(A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照射到玻璃板,玻璃板反射光线形成的虚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对观察无影响,即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将则小勇在A侧还能看到A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4)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B。
【分析】(1)实验中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人眼需要在玻璃板前侧(A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在实验中玻璃板起到平面镜的作用,在镜面前的亮度越大,则其成的像越清晰。
(5)规律类实验,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31.【答案】(1)超
(2)45
(3)靠近
(4)外
(5)50
【知识点】光的反射;超声波与次声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汽车装有雷达装置,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2)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随着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
(4)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所以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外侧。
(5)由图像可知光照度和透明度为反比例函数,所以300Lx×20%==60Lx
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 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为 =50%
【分析】(1)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若像和物体成直角,则平面镜和水平面成45°角;
(3)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反射面一侧使同侧的物体发生平面镜成像现象;
(5)根据光照强度规律,计算玻璃的透明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