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推荐作业:氨和铵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推荐作业:氨和铵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6 07: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氨和铵盐
一、选择题
1.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能在空气中燃烧
B.氨水呈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雾
D.在反应NH3+H+===NH中,氨气失去电子,被氧化
2.能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
A.HCl和CO2      B.NH3和CO
C.O2和CO2 D.NO2和NO
3.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09·上海高考)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加热NH4HCO3制取氨气
C.将浓氨水向生石灰固体上滴加
D.将NH4Cl稀溶液和NaOH稀溶液混合
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
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8.某种常见的白色晶体A,与盐酸反应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若在A的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则析出白色沉淀C和无色气体D;D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固体A,可生成水、B和D,而且B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出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__.加热固体A生成水、B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
A.浓硫酸  B.固体氢氧化钠  C.五氧化二磷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H2SO4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____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乙是____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详解答案
1.B
2.选A 要利用该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所选气体必须易溶于NaOH溶液或易与NaOH反应,B中的CO,C中的O2,D中的NO都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
3.选A 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H2直接化合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NO与O2直接化合生成NO2,②、③、④都能一步实现,只有①,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
4.选B 氯化铵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也使幕布不易着火.
5.C
6.选A B项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铵盐的水溶性与制氨气无关;D项液氨用做制冷剂是利用氨的易液化的性质.故B、C、D选项均错误,A项正确.
7.选B ①中NH4NO3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3、+5价;⑤中NH4HCO3能与酸反应生成CO2.
8.解析:根据B的性质可判断B应当是CO2而不是SO2,又根据D的性质可确定D是NH3,根据A分解产生的NH3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知A为NH4HCO3.
答案:NH4HCO3 CO2 BaCO3
NH4HCO3NH3↑+CO2↑+H2O↑
9.解析:由图中C、D两气体生成E固体,则E不可能是酸或碱,E固体和F固体反应生成D气体和CaCl2,通过复分解反应得到D,则D为酸性或碱性气体,那么F为酸或碱,又因F是固体,所以F为碱.D为碱性气体氨气.F中应有钙元素,则F为氢氧化钙,E为氯化铵,C为氯化氢,A、B为氢气和氯气.
答案:(1)NH3 NH4Cl
(2)H2+Cl22HCl
(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10.解析: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NH3为碱性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1)A B  (2)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NH3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
11.解析: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图乙装置恰恰相反,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到上瓶形成“喷泉”.
(1)B中氧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不能形成喷泉.
(2)①D中NH4HCO3+HCl===NH4Cl+CO2↑+H2O,随着CO2气体产生,锥形瓶中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C选项中CaCO3与H2SO4(稀)也可生成CO2但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使反应生成的CO2气体的量较少,故不能形成“喷泉”.
②浓H2SO4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锥形瓶中的酒精挥发加快,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答案:(1)B
(2)①D NH4HCO3+HCl===NH4Cl+CO2↑+H2O,随着CO2气体产生,锥形瓶中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②A ③减小 增大 (3)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