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字词句,疏通文意
2.通过诵读,体会文中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出处与背景
出处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
部分选本题作《春夜宴桃李园序》。
背景
大约为李白33岁(公元733)时于安陆所作,当时李白不得意,甚或遭受毁谤。依本文看“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或许就是他不经意间流露的心事,但“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整体看来,也自有他乐观的一面。
题 解
标题告诉你了哪些信息?
春 夜:时间
从 弟:人物
宴从弟:事件
桃花园:地点
序:一种文体,本文属序跋体中的诗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常地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
把握节奏 体会情感
琼筵(yán) 羽觞(shāng)
秉(bǐng)假(ji )
数(shù)
注意字音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形式:同学们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四人一组,讨论解决遇到的字词难题,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其他学生来回答。)
译文参考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人生漂浮无常,就像一场梦,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手持烛火在夜里游玩,确实是有原因的啊。何况那温暖的春天用淡烟轻雾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五彩缤纷的花纹图案提供给我。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我们叙谈兄弟之间的欢乐事情。各位堂弟英俊灵秀,都有谢惠连的才华;惟独我吟诗作赋,惭愧不如谢灵运。幽雅的景致观赏未尽,高妙的谈论又转向清雅。铺开丰盛的筵席,坐在花丛里;飞快传递着酒杯,大家尽情沉醉在月光下。没有美妙的诗篇,怎么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果有谁赋诗不成,就按照金谷园宴会的规矩罚酒三杯。
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比喻
拟人
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 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一词多义
良
良有以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感我此言良久立
良庖岁更刀,割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因求假暂归
(确实)
(优秀)
(很)
(好的,高明的)
(美好的)
(给予)
(借助,凭借)
(假期)
探究:
(学生研读课文,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一、人生短暂
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
二、古人也秉烛夜宴
这里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
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
三、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
这次宴会的气氛如何?
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欢乐的,写的是乐事,那么具体写了哪些乐事?请按“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乐的是……”这样的句式,来说出你的看法。
1: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就是宴饮本身,乐在时间很好,春夜;地点很好,桃花园,环境很好,又是与兄弟们相会,天伦之乐是天下第一乐。
2: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观花赏月,乐的是眼前的花月和整个世界都是有情的。你看,那暖融融的阳春也是有情的,她正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们呢;那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情的,她妆扮了绚丽多姿的美景来献给我们。
3: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大家一起吟诵诗篇,乐在来会的堂弟们个个都是聪明人,多才多艺,这情景就像我们现在唱卡拉OK之类,当然是一大乐事。
4: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大家的谈天说地,乐在大家可以高谈阔论,也可以是会心的清论,自由自在,话题一定是大家感兴趣的,白天里想说而不能说的可以自由地说,白天里一定要说可以不理不睬。
5: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将进酒,杯莫停”,乐的是桃花丛中明月相伴,尽情地一醉方休。
6:我看到李白写的一件事是喝到尽兴写诗,写不出就罚酒,乐在气氛热烈,文人雅兴,自然是第一乐事。
再读课文,感受宴会的欢乐气氛。
课文解读
赏美景
序天伦
高谈转清
饮酒赋诗
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但春天的美景在召唤他,大自然的形象、色彩、声音等在吸引他
缘由
乐事
一乐主客同吟;二乐纵情谈论;三乐赏花醉月;四乐盛宴高雅。
崇山峻岭
茂林
修竹
同学们尝试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先喜而后悲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情绪,他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
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本文的感情基调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乐观开朗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典故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运用对偶,语言凝练
本 文 特 点
1. 本文为以诗笔、骈句创作的散文。辞短韵长,耐人寻味。属序跋体,内容以抒情感怀为主。
2. 起首将天地之永恒无限,与人生之短暂有限对比,使一场华美的琼筵富有知性色彩,引发人生哲理的反思。
3. 面对现实生命的乖谬,以及急遽的时代变动,流露出青春易逝、生命无定、不可抗拒的深层悲哀,转而择取及时行乐的方式,实欲以超越生命悲剧的觉醒精神,标榜出主体生命之自由与自主。
课堂小结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气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序言记叙了他和堂弟们相聚桃园饮酒赋诗的情景,实际上是抒情散文,字数少篇幅短,但抒发了他清新潇洒的风格。李白擅长以骈句筑文,本文也不例外。他用流畅自然的笔触,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他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和曹操“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有相似的豪迈之处,更能表现出李白特有的那种高傲蔑俗、放荡不羁的性格。(共34张PPT)
助兴为歌诗中酒
千古成就一谪仙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4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1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1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5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1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8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1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6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28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29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0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31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4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8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1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5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王维《渭城曲 》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李白《白马篇》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白居易《问刘十九》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客中行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李白《将进酒》
杜牧《江南春》
晏殊《浣溪沙》
李白《行路难·其一》
李白《白马篇》
1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8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19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2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6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28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29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30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31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孟浩然《过故人庄》
黄庭坚《寄黄几复》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将进酒》
杜牧《清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陆游《游山西村》
李白《将进酒》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宋祁《玉楼春·春景》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杜甫《曲江二首》
李白《把酒问月》
秋瑾《对酒》
李白《行路难·其三》
张孝友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时间:
*人物:
*事件:
*地点:
春 夜
诗人与从弟
宴饮
桃花园
从(cóng)-堂房亲属。
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题意: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
所作的序文。
解读文题,走进文本
序,文体的一种。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呐喊自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文学常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自主诵读,疏通文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再读课文
有酒必有诗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
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
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
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读课文
逆旅
浮生若梦
秉烛夜游
阳春
烟景
大块
文章
桃花
芳园
天伦之乐
群季
惠连
吾人
幽赏
高谈
琼筵
羽觞
佳咏
雅怀
金谷酒数
过客
康乐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逆旅
浮生若梦
秉烛夜游
阳春
烟景
大块
文章
桃花
芳园
天伦之乐
群季
惠连
吾人
幽赏
高谈
琼筵
羽觞
佳咏
雅怀
金谷酒数
过客
康乐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逆旅:客舍。逆,古意“迎接”。
过客:过往的客人。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有以:有原因。
烟景:风景
大块:大地,大自然。
假:借,助。
指兄弟聚会之乐。
序:通"叙"。
参考译文:大地像万物的客栈,时间像百代的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持着蜡烛游玩,确实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吸引着我,大自然把绚烂的色彩提供给我,大家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的天伦之乐!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
惠连:谢惠连,幼聪敏,以诗文著称,与其族兄谢灵运相亲相知
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华美的宴席。
坐在花丛中。
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于月光下。
金谷,园名
参考译文:弟弟们人品俊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当哥的吟咏诗歌,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举怀痛饮以醉观月色,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
康乐,指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谢惠连
羽觞:又名羽杯、耳杯,酒器,一般为玉质,浅腹,平底,两侧有双耳,状如鸟羽。羽觞出现于战国,延续至魏晋,其后逐渐消失。
“酌羽觞兮销忧。”——西汉 班婕妤
“开琼筵(yán)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在明月下飞动酒杯畅饮。
“飞”字用的好,与羽字对应,有飞动之势,写出了场面的热闹,参与者情绪的高昂。是全篇高潮所在。
逆旅:
旅舍。逆,迎接。
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
秉烛夜游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古人“秉烛夜游”,是因为人生苦短需珍惜光阴。
质疑: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呢?
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阳”: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
“烟景”: 春天地气上升,自然景物阳气蒸腾,一片烟霞,生机昂然;
“文章”: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召”、“假”:拟人化手法。使阳春有情,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自然)”也有情,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我又岂能辜负这大好春光?
桃花芳园 天伦之乐: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序:“叙”也,说。
人生苦短,快乐不多。应珍惜快乐时光。况且此时正值良辰美景,自然都如此多情,我们再不领情,再不行乐,岂不是太无情?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亦谓之“清言”。这些谈论多超脱现实,表达洒脱的胸襟,出尘脱俗。因此谈论的人是越谈兴致越高,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幽赏未已
清幽的景致尚未赏玩尽兴,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幽:清幽的景致。形-名
高谈转清
议
叙
夜宴之
及时行乐
体现李白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延伸思考,出情入理
本序通过记写兄弟春夜宴游之乐,表达作者热爱生活和自然的雅兴逸致。虽有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格调积极,显示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性格特点。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为一般套路。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阳春,月下,美酒,共享天伦;咏歌,畅谈,赋诗,其乐融融。
比较本课与《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体会李白境界的不同。
诗酒成就了李白,李白则点亮了盛唐气象。正如余光中所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的诗章烙印着盛唐时代的乐观、自信、豪迈、豁达。今人亦当有得于谪仙之诗文。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设想你是李白的其中一个从弟,请为这次夜宴和诗一首;
(2)以“我与李白论人生”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500左右,抒发你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两项任务可二选一,也可都写)
布置作业,训练提升(共51张PPT)
饮酒赋诗,
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酒是水质的诗,
诗是心酿的酒
琴棋书画诗酒花
七雅:
七俗: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
三国时的郑泉
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西晋刘伶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
序,文体的一种。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既然是一篇序文,当然要交待: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事件、
为何作序。
可由于文章篇幅短小,作者就把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作者与诸从弟)、事件(宴饮)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作了交待。
那作序原因是什么?
注音解词
(1)、逆旅(nì,迎接。)
(2)、过客(旅客。)
(3)、秉烛(bǐng,拿着,握着。)
(4)、假 (借,引申为提供。)
(5)、序 (同“叙”,叙谈,畅谈。)
(6)、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 的席。泛指筵席。)
(7)、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1、大块:(古)大自然(今)肥胖;身材高大魁梧的人。
2、文章:(古)锦绣山河(今)连缀成篇,具有一定结构、内容的文字。
为欢几何:几何:(古)多少(今)数学的一门科目。
词类活用:
1、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2、秉烛夜游(夜,名—状,在夜里。)
3、高谈转清(清,形—名,清新的话题。)
4、如诗不成(诗,名---动,写诗)
一词多义:
以:①良有以也。(原因,名词)
②开琼筵以坐花(用来;来。连词)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 章。(用,介词)
之:①万物之逆旅也(的)
②会桃花之芳园(补助音节,不译)
良
良有以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感我此言良久立
良庖岁更刀,割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因求假暂归
(确实)
(优秀)
(很)
(好的,高明的)
(美好的)
(给予、提供)
(借助)
(假期)
成语
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
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
真正实行, 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
光阴是百代的旅客。
人生漂浮不定,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
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大自然把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现在聚会在桃李芬芳的花园里,
畅谈兄弟间的乐事。各位从弟,文采隽秀,就像谢惠连一样;
大家吟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幽美的景色还没有欣赏完,
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
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
罚[依金谷]酒数。
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下。没有好的诗篇,
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果写诗不成,
就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新的话题。摆出丰盛美好的宴席而坐赏名花;
一、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人生不过一场梦而已,欢乐时光又有多少呢?今夜正乐,当然应宴饮作诗,以恣欢乐了。
二、古人秉烛, 我辈夜宴
这里宕开一笔,借古人之行为说自己之行为。古人夜宴是有原因的,那么自己夜宴也是有原因的。
不直接说自己,而说古人,着实巧妙。
三、美景在前,不容辜负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美如画,春光暖人心,一切都是那么融和,春宵一刻值千金,岂能虚度?
四、共享天伦,机会难得
能和兄弟们一起共度良宵,实在不易,为人生一大乐事。再加上“群季俊秀”,那就更要一展才华,不传千古,也能聊以自慰了。
恰当的时间,美好的情境,欢乐的气氛,怎不生感慨,发诗情?
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哪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与群季相聚咏歌
B. 欣赏美景,高谈阔论
C. 痛饮狂欢
D. 相约赋诗
四美并
情感:对人生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夜宴的原因
夜宴的经过
议论
记叙
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
是否表现了一种消极思想?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滕王阁序》
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 《金谷诗序》
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游斜川诗序》
《古文观止》的编者评价说:
“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虽显得不高,但是在李白却有其社会原因,这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中却是普遍存在的。但这句只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下,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夜宴上,洋溢着健康的快乐。意境是高雅的,格调是明朗的。不但不会因为这句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还能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小 结
这次筵席是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
切莫因为浮生若梦就消极地追求享乐。这样会使生命之花过早凋谢,哀叹人生苦短会让生命白白地消磨。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从路②,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
阅读延伸题:《送友人入蜀》中诗人感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也就是说人的进退升沉早已命中注定,不必去问算卦占卜的君平。请联系李白(或其他诗人)的经历,谈谈你对人生进退升沉的看法。
延 伸
参考答案
李白了解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他借用君平的典故临别赠言,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不要沉迷其中。此可谓谆谆善诱,情谊深挚。
李白虽然满腹经纶,却在长安遭人排挤,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但他能泰然处之。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坎坷和磨难,必须以达观的态度来对待;人应该有追求,但决不能沉迷于功名利禄而不能自拔,只有看透了这一点,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
别伤害自己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平 静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 40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上帝只掌握一半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诗意地生活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补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丑陋”选择了她,她却选择了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得只是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 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束地遨游于纷繁的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精神的负责,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的准则,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 诗意地生活,是对自己的褒奖,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择悠闲的方式体验轻松与自在。 诗意地生活,更是勇敢的体现,不为利禄所羁绊,只为寻得心灵的享受,超然世外。 选择诗意地生活,选择精彩的人生。
作业一:
就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写一篇文章
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她美在何处,试做简要分析。
原因有二: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三、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万物之逆旅也逆 逆:迎。旅:旅店。
B.古人秉烛夜游 秉:持,拿。
C.群季俊秀 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
D.而浮生若梦浮 浮生:轻生。
E.开琼筵以坐花 琼筵:盛宴 。坐花:坐于花间。
F.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咏:诗歌。伸:伸展。
G.飞羽觞而醉月 飞:使动用法,使……飞动。
I.高谈转清 清:清新的话题。
D、F
浮生:指人的一生。
伸:表达,说明。
四、翻译三个句子。
(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
大自然把锦绣风光提供给我们。
人生漂浮不定,好似梦幻一般,欢乐的日子能有多少呢?
摆出丰盛美好的宴席而坐赏名花;
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下。
五、.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缘故。意为: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着烛光游玩,实在是有缘故(有道理)啊。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天地;“文章”,绚烂的文采。即“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此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岂能辜负!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D.“惠连”是人名,很有才华,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表现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六、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在这个快乐的仲秋节里,石钟山和他的小朋友们提着灯笼秉烛夜游,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良夜。
(2)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3)门外爆竹声声,门内欢声沸腾,吃着丰富的团园饭,我们一家人共聚天伦。
(4)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又惊又喜,乐不思蜀。
秉烛夜游:指及时行乐。 不三不四:不象样子。 共聚天伦:共同聚集,享受亲人团聚的快乐。 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多用于贬义。
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
拓 展
后人评价李白:
李白与杜甫在唐诗坛上双峰并峙,世称“李杜”。
(1)“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2)“白也诗无敌,漂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安石《苕溪渔隐丛话》
(5)“唐三百年一人”——李攀龙《唐诗选序》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他人眼中的李白:
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积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豪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