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15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课件 24张PPT+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15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课件 24张PPT+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6:23: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模块二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第15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作业
1、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 B. 质量相同
C. 电子数不相同 D. 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2、以下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C. 在原子中,电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分子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B.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 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构成物质的离子几乎是不运动的
D. 离子结构相对稳定不能再得失电子变成原子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原子和离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生火煮饭离不开氧气 氧气具有可燃性
9、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  )
A.KClO4     B.KClO3     C.CaCl2     D.Cl2O
10、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B.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 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C.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7 D. 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12、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 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1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14、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水的化学性质 B. 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C. 水分子的能量 D. 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15、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gO—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6、)“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浓度为75%的酒精常用作防疫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CO
B.宏观分析: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C.微观分析:一个丙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17、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观察到的信息写出你所获得的化学知识。
(1)微观上:水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 ;因此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宏观上:水是由 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元素的种类 。
(第17题图)
18、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 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 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 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 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模块二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第15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〇知识框架
〇回归教材
一、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分子都是由 构成的。
2、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3、_______是得失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 带正电, 带负电;
2、原子核由 和 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
3、一个完整的原子中, 数= 数= 数,其中正电荷总量与负电荷总量 ;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注意:
(1)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_________。
(2)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上。
(3)原子核内_ ______决定了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4)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的得或失,使物质的 发生改变致使物质的 发生变化。
(5)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 顺序排列的。同位次的元素中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如,自然界中的氢以氕(1H)、氘(2H)、氚(3H)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
三、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
1、道尔顿:实心球模型——首先提出原子论。
2、汤姆生:枣糕模型(西瓜模型)——发现电子。
3、卢瑟福: 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
4、玻尔: 模型,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5、现代: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四、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_________(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H-1、H-2、H-3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氢元素。
2、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3、元素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4、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 元素的无机盐。其中 元素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繁茂, 元素能有利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健壮生长, 元素能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五、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用该元素的拉丁文的第一个_____字母来表示,若有重复则取前两个字母,第二个字母______。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_____;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_____。
注意: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______时,就只具有微观意义。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六、元素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氢钾钠银_______;钙镁钡锌______;铝 硅 磷 价;铜 铁 显正价,亚铜亚铁少一价;
氟与溴碘________;氯在末尾 ;硫在末尾 ;通常氧显 ;化合价要记清,莫忘单质价为______。
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硝酸根、氢氧根 , 硫酸根、碳酸根 , 铵根 。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显____价。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____。
(3)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4)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
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①按一定顺序写出元素符号;
②在元素符号的 标出化合价;
③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____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一般要约简)。
〇典例剖析
例1、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3
例2、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例3、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例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例5、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a在纯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碳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例6、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_____。
(2)在水、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组成的物质是______,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通电前后硫酸钠的质量和性质不变),现有0.2g硫酸钠溶解在99.8g水中并通电,当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25%时,有____g水被电解。
21清风明月(共24张PPT)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二
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第15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〇知识框架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模块二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物质的结构
组成
构成
元素
元素定义同位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离子 原子
得失电子
〇回归教材
一、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分子都是由 构成的。
2、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3、_______是得失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性质
原子
原子
离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 带正电,
带负电;
2、原子核由 和 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
3、一个完整的原子中, 数= 数= 数,其中正电荷总量与负电荷总量 ;所以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 中子
核电荷核 质子数 核外电子
相等
注意:
(1) 原子核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_________。
(2)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上。
(3)原子核内_ ______决定了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
(4)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的得或失,使物质的 发生改变致使物质的 发生变化。
(5)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 顺序排列的。同位次的元素中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如,自然界中的氢以氕(1H)、氘(2H)、氚(3H)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
没有中子
原子核
质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化合价
化学性质
质子数
三、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
1、道尔顿:实心球模型——首先提出原子论。
2、汤姆生:枣糕模型(西瓜模型)——发现电子。
3、卢瑟福: 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
4、玻尔: 模型,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5、现代: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有核
分层
四、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_________(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H-1、H-2、H-3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氢元素。
2、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元素
区别 (1)粒子(成员) (2)既讲_____,又讲_____ (3)从 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 (1)粒子的总称(集体)
(2)只讲____,不讲____
(3)从 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联系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都不会改变
核电荷数
种类 个数
种类 个数
微观
宏观
3、元素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4、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_________ ___元素的无机盐。其中
元素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繁茂, 元素能有利植物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健壮生长, 元素能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氮、磷、钾



五、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用该元素的拉丁文的第一个_____字母来表示,若有重复则取前两个字母,第二个字母______。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_____;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_____。
注意: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______时,就只具有微观意义。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大写
小写
元素
原子
系数
六、元素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氢钾钠银_______;钙镁钡锌______;铝 硅 磷 价;
铜 铁 显正价,亚铜亚铁少一价;
氟与溴碘________;氯在末尾 ;硫在末尾 ;通常氧显_______ ;化合价要记清,莫忘单质价为______。
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硝酸根、氢氧根 , 硫酸根、碳酸根 ,
铵根 。
+1价
+2价
3 4 5
2 3
-1价
-1价
-2价
-2价
0
-1价
-2价
+1价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显____价。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____。
(3)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4)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
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①按一定顺序写出元素符号;
②在元素符号的 标出化合价;
③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____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一般要约简)。
+1
-2
正价
0
0
正上方
0
例1、我国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GaN)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其中Ga显+3价,则N的化合价为( )
A.-1   B.-3 
C.+1   D.+3
〇典例剖析
B
解析:
在氮化镓中Ga的化合价为+3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0,则x=-3价。
所以本题答案:B。
〇典例剖析
例2、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有机物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C
解析:
A.除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碳酸盐外的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是有机物,正确;B.甲烷可作为燃料使用,具有可燃性,正确;C.液态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D.燃烧是化学反应,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C。
例3、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解析:
A、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A正确;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正确;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错误;D、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C。
例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B
金属
MgCl2
解析: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填:B。
(2)第3号元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3)第12号元素(镁元素)和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的化学式是MgCl2。故填:MgCl2。
所以本题答案:(1) B (2)金属 (3) MgCl2 。
例5、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a在纯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碳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都含有氢元素
B
解析:
A.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a是单质,则a是硫,在纯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物质b是硫的+4价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B.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物质c是硫的+6价的氧化物,不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d、e和f分别是硫为-2价、+4价、+6价的酸,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都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B。
例6、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_____。
(2)在水、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组成的物质是______,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3)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通电前后硫酸钠的质量和性质不变),现有0.2g硫酸钠溶解在99.8g水中并通电,当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25%时,有____g水被电解。
原子
氯化钠
水分子
20
2H2O通电2H2↑+O2↑
解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答案为:原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金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硫酸钠在通电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所以电解水完毕后溶液质量为:0.2g/0.25g=80g,溶液质量减少了:0.2克+99.8克-80克=20克。
所以本题答案答案:(1)原子;(2)氯化钠;水分子;
(3) 2H2O通电2H2↑+O2↑ 2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模块二物质科学(化学部分)
第15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作业
1、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相同 B. 质量相同
C. 电子数不相同 D. 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解析] 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错误;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错误;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错误。
[答案]A
2、以下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C. 在原子中,电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分子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解析] A、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C、在原子中,电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分子和原子都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离子不能。
[答案]B
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B. 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 不同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 同类原子与同种原子不同,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类原子,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同类原子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原子,不能把同种原子的统称叫元素,A错;由于同种元素的原子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也不完全相同,B错;又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数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变的,(可以得、失),而质子数不变,所以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C错。
[答案]D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构成物质的离子几乎是不运动的
D. 离子结构相对稳定不能再得失电子变成原子
[解析] A、分子和原子质量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质量大,有的原子质量比有的分子质量大,故A错;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B正确;C、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都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范围的大小问题,故C错;D、离子结构相对稳定说的是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不能再得失电子是错误的,故D错。
[答案]B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原子和离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A正确;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B不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正确。
[答案]B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说法不正确;B、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D、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变,说法正确。
[答案]A
7、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解析] ①2H中的2表示氢原子个数,②2NH3中的2表示氨气分子的个数,③S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④+2CuCu+2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数值,⑤Mg2+中的2表示镁离子带的电荷数,⑥2OH-中的2表示氢氧根离子的个数,⑦H2O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
[答案]A
8、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生火煮饭离不开氧气 氧气具有可燃性
[解析] A.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此选项错误;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说法错误;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答案]B
9、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  )
A.KClO4     B.KClO3     C.CaCl2     D.Cl2O
[解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A.K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为+7价;B.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 C.CaCl2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D.Cl2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答案]D
10、如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B.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C. 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解析] A、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故A正确. B、由图可知钠原子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得到电子,即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所以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故B正确. C、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故C正确. D、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而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故D错误。
[答案]D
11、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
C.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7 D. 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22,而不是中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12、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 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解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该填原子。
[答案]A
13、“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解析] 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相同,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实质是OH-和H+结合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答案]B
14、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水的化学性质 B. 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C. 水分子的能量 D. 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解析] A、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所以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变,故B符合题意;C、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5、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
C.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HgO—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析] A、2CO中的数字“2”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该A正确; B、NO2中的数字“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Ca2+中的数字“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正确; D、中的数字“2”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16、)“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浓度为75%的酒精常用作防疫消毒液,其有效成分是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CO
B.宏观分析: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
C.微观分析:一个丙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基本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解析] 由图可知,甲是C2H2,乙是H2O,丙是C2H6O;甲乙丙都是化合物,甲和乙两种元素组成,丙3种元素组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所以A.符号分析:乙的化学式为CO;不正确;B.宏观分析:甲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正确;C.微观分析:一个丙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正确;D.基本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答案]A
17、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观察到的信息写出你所获得的化学知识。
(1)微观上:水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 ;因此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宏观上:水是由 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元素的种类 。
[解析] (1)微观上: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宏观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改,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 (1)水分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改变,不变,原子;(2)氢元素和氧元素,改变,不变
18、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 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 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 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 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解析]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白灰指的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2)温室效应加剧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等。(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4=0,所以x=+3。(4)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时,是碳酸钾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H2O+O2===2KHCO3。(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8个氢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甲烷分子和4个水分子。
[答案] (1)CaO (2)全球气候变暖 (3)+3_(4)K2CO3+H2O+CO2===2KHCO3_
(5)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