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坐井观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15: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 12 坐进观天
难点名称 通过读好小鸟和青蛙对话,明确它们争论的问题;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课语言故事内容浅显,但寓意深刻,对二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难度,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通过学习文章使学生认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成整体,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还需要通过更广阔的天地来充实自己,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来使学生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十分必要的。
难点教学方法 填写示例 1、通过情境诵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2、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动画导入 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出示动画,当播放到小鸟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好像在和它说话,暂停动画,) 从前,小青蛙每天都在井底望着天空,白天看着飘动的云朵,晚上看着闪闪的星星,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它遇到小鸟,青蛙和小鸟都各执一词,争论天空的大小,那么这节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一起来看看到底是青蛙说的对还是小鸟说得对。 2、伴有青蛙呱呱的叫声,出示情境图,引入课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通过着重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内容来进行难点突破。 1.读第1自然段。 “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问大家一个问题,小鸟落到井沿的目的是什么?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这真是一位自以为是的青蛙。 4.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5.着重讲解出现的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6.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7.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举例上节课进行的“纸筒看窗外”的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从井里看天和我们纸筒看窗外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最后小鸟再次强调青蛙错了,并劝告它跳出井口感受天之大。 引导学生想一想 “小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原因。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到底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耐心劝告的语气。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想一想 1、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产生分歧? 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井底的青蛙代表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一类人。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 目光短浅又固执己见的人不会真正认识事物的原貌。
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在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固执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