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十三章 实数小结与复习
课型
复习课
撰写
张建华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小结与复习,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图。
2、进一步复习本章知识,强调有关概念、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及 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有关概念和运算的变化情况。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实数的相关知识并会灵活 运用,体会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有关概念、运算。
教学难点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等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引导学生复习知识要点:
1、平方根和开平方:
(1)如果 ,那么 叫做的平方根.的平方根记作 。若≥ 0,则 叫的算术平方根
(2)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平方 互逆 开平方
(3)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注:具有双重非负性:①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0.②算术平方根本身是非负数,即 ≥0。
练习 1: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① 169 ; ② 1 ; ③ ; ④ 14 .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11; ② ; ③ 0.0004.
(3)25 的算术平方根是 ,平方根是 ;
2、立方根和开立方:
(1)如果,那么叫做的立方根,的立方根记作。
(2)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 立方 互逆 开立方
(3)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 的立方根为0
练习 2: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① -27; ②; ③ ;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 ② ; ③ ; ④
3、实数:
(1)实数定义及分类: ①按定义分类 ② 按正负分类
(2)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大小比较、 运算律、运算顺序、运算法则对实数同样适用。
(3)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4)两个一一对应:
实数 一一对应 数轴上的点;有序实数对 一一对应 坐标平面上的点
练习 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可能是有限小数 C、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π 是无理数, 故无理数也可以是有限小数,
(2) ,的倒数是 ,3-π的绝对值是 。
(3)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π, 3.14, 1.732,3.464664666,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4)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的点可能是 ( )
A.P B.Q C.M D.N
(5)计算:①、_
②、
4、重要公式
(>0)
= = 0 (=0) ; ()
- (<0)
(取全体实数) ; (取全体实数)
练习4:
(1)、若,则 。
(2)、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5、估算及比较大小
练习5:
(1)、在两个相邻的整数 和 之间。
(2)、比较大小:;4与;3与。
6、利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知识解方程
练习6:
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3)、 (4)、
(二)、师生共同总结本章知识框架图
有理数 平方根
开平方
实数 ; 乘方 互逆 开方
无理数 开立方
立方根
(三)、课后巩固练习
1、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平方根是±4,求a+2b的平方根.
2、求下列各式中的值(1)、 (2)、
3、已知m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a+3和2a-15,求m的值。
4、若互为相反数,试求的值。
5、如果,求的值。
6、已知,求的平方根
7、当时,求的值。
8、已知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求代数式的值。
9、判断下列各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①、 ②、 ③、 ④、
10、若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
11、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
结果为 .
12、化简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