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10: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
汉高祖刘邦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汉高祖)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平准书》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生活得不到温饱。
根据这一史料,分析说明汉初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史料研读:
启奏陛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因轻摇薄赋,予民休整。
准奏!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衍。
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
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面对汉初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汉高祖刘邦实行什么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P55,完成表格的填写
时期 内容 结果
汉高祖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
乡务农
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
的人释放为平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
徭薄赋等
使汉初的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的结果是“治世”局面的出现。
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在这种情形下,恢复和发展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主观上:汉朝初年的统治者,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汉初,一批有识之士研究秦朝二世而亡的经过,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提倡节俭,自己则身体力行,厉行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修;苑林很小,不再扩建。当时的宴游之所面积小,不够用,需要再建一座露台,但他一看预算,需用“百金”,眉头就皱了起来,说:“这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太奢侈了,不建了。”
汉景帝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重视农业生产
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自主学习:P55,归纳“文景之治”措施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的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动脑筋:
“文景之治”表现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准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成由勤俭败由奢
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
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以史为鉴
西汉初建,民生凋敝,政权不稳
高祖吸取教训,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