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14: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
阶段特征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北齐
西魏
北周
十六国
北朝
西

南朝


东晋
北魏
东魏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上承秦汉
下启隋唐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林俊杰《曹操》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烽火连天不休
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

根据以下两则材料,指出东汉末年怎样的社会景象?并根据本课导语内容说出该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景象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原因 州郡割据 战乱不已
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材料:“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第16课 三国鼎立
问题:
“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哪次战役? 曹操是如何“以弱为强”的?
----诸葛亮《隆中对》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以弱为强”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上:招揽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曹操
官渡之战的影响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统一全国;没有实现;赤壁之战中失败,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刘备
孙权
论从史出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三国志》
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3、曹操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曹操
刘备
孙权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公元200年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还有指挥者的用人,心态,战略战术,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等其他因素。
赤壁之战后
曹操-经营关中,统一北方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向西南发展
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三方都不具备完成统一的绝对力量。
第二篇章
尔虞我诈是三国
根据教材第82页,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
曹操死 三国始
材料 这个时期在大量的消极现象掩盖下,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一规模准备了条件,民族间的斗争为新的民族关系的协调准备了条件。
——何兹全:《中国通史(第五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协调新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根据材料,评价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地位?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国鼎立
措 施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三国时期的经济
意义:北方生产基本恢复
措 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三国时期的经济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措 施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三国时期的经济
魏蜀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汉
隋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东 晋
局部统一
统一
短暂统一
分 裂
统一
中国历史进程中,要么统一,要么走向统一。
中国历史长河中,分裂是插曲,统一是主流。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一 结论 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第三篇章 纷纷扰扰话三国
问题2: 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
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判断标准
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
1.群雄并起 三大军事集团
政权林立 魏蜀吴政权
2.民不聊生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3.人口锐减 人口增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军阀割据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等记载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 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火攻
文学作品
史学著作
问题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结合陈寿《三国志》,创作了《三国演义》。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
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有个别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增加大量的虚构成分。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的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