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作文审题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作文审题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2 17:5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养精蓄锐 磨砺以须
【原题回放】
如何审题?怎么行文?
【他山有石】
【202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任务指令】
场合: 班级读书会 文体:发言稿
身份: 班级代表 对象:班级同学
写作内容: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梳理材料,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是故事的结果,原因有三:
第一,齐桓公的志存高远、胸怀豁达、知人善任;
第二,鲍叔不计私利,知人举荐的广阔胸怀和无私包容甘居其下的礼让(贤在知人礼让,本质是心怀家国);
第三是管仲的治国之才。
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呢?齐桓公志存高远、唯才是用是前提,鲍叔的知人与举荐是关键,这两者是管仲得以宏才大施的两大条件,最终君臣一心,实现霸王之业。
据此,可从齐桓公、鲍叔和管仲三个角度立意写作。
【立意参考】
齐桓公不计前嫌、豁达、心胸宽广——领导者、企业、国家(历史和现实事例均有,深刻启示),
参考立意: 知人善用,重视贤能,
胸襟宽广,善于纳谏
疑而不用,用而不疑
成大事者必有包容之心
管仲贤能——千里马(历史和现实 启示)
参考立意: “真才能”“硬实力”方能助力国家发展
鲍叔慧眼识才——伯乐(历史和现实 启示)
参考立意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甘居人下,高风亮节
【原题回放】
【解读任务指令】
场合:班级“读史品史”活动 体式:发言稿
身份:班级一学生 对象:班级同学
写作内容:“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梳理材料:
从李牧的角度 李牧成功的原因:
:李牧在驻守雁门时,让军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是在养精蓄锐,磨砺以待;他每日都要杀牛给士兵们吃,是在激励士卒,鼓舞士气;他坚守不出,是在韬光养晦,示之以弱;再被起用后,善于精心准备,抓住时机,一战功成。
一,韬光养晦,示弱低调,
二,养精蓄锐,磨砺以待,
三,激励士卒,鼓舞士气。
赵王
不明就里,没有调查研究,轻易换帅,招致失败;幸亏醒悟过来,重新启用李牧,才挽回败局。
从赵王的角度参考立意:
1、要善于调查研究,
2、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替换李牧的将帅
逞匹夫之勇,莽撞蛮干,屡战屡败,与李牧形成鲜明对比。 勿逞匹夫之勇
士卒
知耻后勇,精神振奋。
从士卒的角度 参考立意:知耻而后勇
分析典型习作情况:
游离卷——审题、构思均不合要求
试比较:以下习作与上篇习作有何不同?
蔓延卷
蔓延卷
蔓延卷失误原因:未读懂题目要求,误作引申类作文
引申类VS评述类
引申类:(由事(材)引理型)
材料多是故事、寓言、某些漫画、诗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包含着某个道理、人生哲理等
从材料中引出这个道理,然后以这个道理作文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写作重点是由事引理。
评述类:(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型)
材料一般是一种社会现象或一个现实事例,也可以是故事等。这类作文题往往要求“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议论”
材料是论述对象,是论题,只能围绕材料规定的内容进行议论,可略作拓展; 或对材料(社会现象)表达态度,并说明理由。写作重点是就事论事。
试比较以下两篇习作
读历史,谈感悟——就事论事。但情景意识不够强
读史品史,注重情境
拼凑卷
【小结】
1、认真审题,分清类别、看清要求。本次作文为论述类作文,要力避蔓延卷、游离卷。
2、作文材料涉及到几个方面就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尽可能不要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力避平凑卷。
3、本次作文仍为情境式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意识很重要。应用文体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作为演讲稿,行文中 要有交流意识,应当“合体”“合题”,即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契合写作任务及具体写作情境。(复习作文7)
4、学生立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小结】
4、学生审题立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比较下面正确审题和错误审题。)
1) 偏题: 坚持、决心、积累、团结、休养生息、不慕虚荣、乐观、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淡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
2)用词不当(实际是审题不准):厚积薄发 积累、准备 不等于 “养精蓄锐 ”
3)笼统:做事要有策略,却不能分析李牧有哪些策略。只是泛论策略
4)多角度:李牧+赵王 (吸取教训)
正确审题立意:
从材料出发提炼观点:—— 主要角度是李牧 , 即李牧成功的原因:
: 李牧在驻守雁门时,让军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是在养精蓄锐,磨砺以待;他每日都要杀牛给士兵们吃,是在激励士卒,鼓舞士气;他坚守不出,是在韬光养晦,示之以弱;再被起用后,善于精心准备,抓住时机,一战功成。
一,韬光养晦,示弱低调,
二,养精蓄锐,磨砺以待,
三,激励士卒,鼓舞士气。
看 题目提示语: 写作内容:“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
“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紧扣材料论述,引申类不等于评述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