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普通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主讲老师: 马旭军 莱州市第五中学
【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五
四
运
动
的
原
因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二: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主义运动推向了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
五
四
运
动
的
原
因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外
政治
经济
思想
阶级
五
四
运
动
的
原
因
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
西方入侵
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
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新青年》杂志的出版
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
西方入侵
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
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
《新青年》杂志的出版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军阀混战,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外来侵略加剧,中日矛盾激化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 间 事 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他们高喊“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5月5日 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5-6日 北京总商会召开紧急会议并通电全国,由上海商界带头,掀起了罢市浪潮,店铺张贴“罢市救国”“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等标语。
5月7日 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5月9日 上海各学校全部罢课
5月19日 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组织“护鲁义勇队”
6月3日 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 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6-8日 罢工规模扩大
6月10日 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12日 商人开市
6月28日 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
四
运
动
的
过
程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
四
运
动
的
过
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19年5月4日起 1919年6月3日起
中心 北京 上海
主力 学生 工人、学生、商人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方式 罢课 罢工、罢课、罢市
结果 学生被捕 释放学生;撤销撤销曹、章、陆职务;拒绝和约签字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谈话
五
四
运
动
的
性
质
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加深理解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革命意义
感悟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谈话
五
四
运
动
的
性
质
通过习总书记的讲话,加深理解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革命意义
感悟
1
2
3
4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传
播
开始:
十月革命后
中心:
北京和上海
①报刊:《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学会:李大钊在北京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
③翻译: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封面
1920年4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方式
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 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 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被日本攫取
A
诞
生
条
件
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
(3)组织基础:
(4)外部因素: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注意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帮助。
诞
生
标
志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诞
生
标
志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红船精神”指的是什么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诞
生
意
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诞
生
意
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如何理解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力量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工人、农民和人民大众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思考
诞
生
意
义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结合陈独秀的话,分析中共二大的进步之处。
一大奋斗目标 二大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消灭阶级差别, 主义的压迫。
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充分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制定并修改了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的内容包括( )
①明确提出了共产党的最高革命纲领 ②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③选举了当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明确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A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
共
合
作
条件
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1923.3)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
共
合
作
条件
工人运动失败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的必要性
中共三大(国共合作问题)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
共
合
作
条件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兴起
发展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北伐,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高潮
失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国
民
革
命
①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②1925年,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主观原因:领导人陈独秀放弃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
(1)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大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要掌握革命的武装。
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国
民
革
命
思考
思考
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马林、陈独秀
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斗争的具体目标相结合
③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彻底否定了旧三民主义的基本政治主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④
A
1927
1919
1921
1924
1926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巴黎和会风波起,五四运动寻真理,
马列主义传中国,南陈北李树党旗;
国共合作齐北伐,孙吴主力遭清洗;
蒋汪阴谋搞政变,国民革命空欢喜。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给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要求》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