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2.1. 船的历史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2.1. 船的历史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8: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单元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性能,对船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发明,感受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4个部分。
第1课“船的历史”是单元起始课。在引出学习主题,了解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之外,还将引导学生在比较船的不同中,认识船只的科学技术演化特点,并借助体验活动生发后续研究的问题和兴趣。
第2~3课“用浮的材料造船”和“用沉的材料造船”,引导学生经历两次“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认识到相应结构对船功能的影响以及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4~5课“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给船装上动力”,都是在研究船只的改进,渗透了最优化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技术进步。
第6~7课“设计我们的小船”和“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是对前五课学习成果的综合运用。学生需根据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重要特点,设计和制作一艘符合一定性能标准的小船,同时还需要反复优化自己的设计、进行成本控制、自我评估与反思改进,这是深化学生技术与工程等实践能力、展现创意创新的重要活动。
对于船,五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他们能说出许多种船的名称,知道一些常见船的用途。然而,他们对船缺乏深入了解,不清楚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对船在行驶中如何保持稳定、减少阻力等认识模糊。因此,本单元通过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进行分项实践性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工程产品的完整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增强动手能力,实现科学思维与知识、技能的多维融合。
1.重视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在造船和改进船只的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在教学时,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研讨,不能直接给出结论。并且需重视过程性评价,对积极思考解决办法的同学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以评促思,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重视船只的迭代设计。第一次造船活动结束之后,集体研讨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测验。在这个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让学生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内化。
第1课 船的历史
(教材P21~2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船的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知道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同时期船的特点。 2.通过制作独木舟模型的活动,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样子和船的载重量、稳定性和水阻特性。 3.通过“独木舟负载物体”“船型与阻力关系”的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船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发明和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到船的外形、结构与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独木舟制作方法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1图片。)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教学提示:出示“东风号”的图片。)“东风号”远洋货船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它的性能在当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揭题:从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船在不断地发展,它们的功能及性能也在不断地完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船的历史。(板书:船的历史) 【设计意图】先出示小船的图片唤醒学生对船的原有认知,再出示先进的“东风号”图片,突显船的发展演化,激发学生探究本节课内容的欲望。 船:能航行或停泊在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交流关于船的知识 1.过渡:相信大家都有乘船的经历,或者对船有一定的了解。说说关于船,你们知道什么?还想研究什么?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交流对船的认识(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角度描述。)和想研究的问题,并将内容简洁地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探索二:了解船的发展历史 1.过渡:大家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真不少!想研究的内容也很多样。那么,我们先从船的发展历史开始研究。 2.活动:出示独木舟、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3.提问: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们发现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预设:船体材料、构造、载重量、动力系统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4.活动: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比较摇橹木船与轮船,并完成记录表。 探索三:研究独木舟 1.活动:(教学提示:出示独木舟的图片。)独木舟的材料取自天然存在的、能在水中漂浮的树干。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视频,了解独木舟的制作方法。(教学提示:播放独木舟制作方法视频。) 2.过渡:船在水中行驶,最重要的是保证稳定、不侧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用独木舟来研究船的稳定性。 3.活动:分发独木舟模型、水槽和水、钩码,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尝试让独木舟负载重物。提醒学生放钩码时要轻放,放置要均匀。 4.提问:大家用独木舟负载重物的情况如何?(预设:独木舟可承载的重物较少;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那么,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呢?(预设:增大船体,将重物在船内均匀放置……) 5.追问:我们的独木舟的船首是什么形状的?(预设:圆形的。)什么形状的船首比较好呢?为什么?(预设:尖形的,可以减小阻力。)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6.活动:出示船型模型,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7.小结: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使船行驶得更快。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讨论,调动学生关于船的前认知;阅读6种典型船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尝试让独木舟装载重物,引导学生发现独木舟的缺点,并思考如何改进;探究船首形状与阻力的关系,让学生发现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船使人类拥有了跨越河流、远航大海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生活资料和文化的交流。船经过不断地发展和改进,载重量、稳定性、动力系统等都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2.拓展:简单介绍中国船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让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我国船舶的发展历史,布置课后自主学习我国航空母舰发展现状的任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 2.1船的历史 船的发展:船体材料、动力系统、构造、载重量等明显进步 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不稳定、容易侧翻等缺点 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教学反思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两艘不同类型的船的介绍揭示本课的主题——船的历史,并通过小组交流、阅读资料和探索实验来一步步丰富学生对船的认知。探索一中为了充分展露学生的前认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达;探索二中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船,注意准备的资料要尽量简洁,突出重点;探索三的探究实验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发现独木舟的缺点以及尖形船首能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课后作业 见对应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