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现代史
中考考标要求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工业化的起步 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的严重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
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文化大革命”十年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板块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板块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今天
1949.10.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大改造完成
1978底
1956底
1919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板块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3-1956年底)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一化三改一宪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个一五计划
目的:
基本任务:
时间:
成就:
背景:
意义:
目的
任务
时间
成就 工业
交通
运输
业
意义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③
1953年--1957年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即“三个第一”)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②新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即建成“一桥三公”。)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工业化的起步
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 年增加近 30%。
—引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1953—1957 年是我国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工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改造
对象 所有制形式 改造方式 所有制
形式 实质
完成的意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
主义
工商业
建立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集体 所有制
国家 所有制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底完成,标志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民所有的小私有制
手工业者所有的小私有制
资本家所有的 资本主义私有制
创举:赎买政策
建立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P23---25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 年增加近 30%。
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合作化道路
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
请结合图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底)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工业化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
会议
内容
性质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结合表格,自主复P20-21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板块二: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年底-1978年底)
美国独立战争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P27
1. 了解会议背景。
2. 掌握会议的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1958年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运动
工业大跃进
瞎指挥
高指标
农业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 “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中心和特点。
以钢为纲
盲目追求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风
材料三 ……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据材料三,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大二公
年度 粮食产量 比去年
1958年 4000亿斤
1959年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80亿斤
1962年 3132.9 6.2%
1963年 3496.3 11.6%
1964年 3968.3 13.5%
结合数据,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1)对处于的社会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缺少经验
(3)急于求成
(4)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党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P27
发动者:
①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②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③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①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 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
动乱:
灾难:
抗争:(1) (2)
原因:了解
文化大革命P32-34
时间:
1966-1976年
毛泽东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国情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探索中的失误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建设成就
(1)工业产品的增长
(2)新兴工业
的发展
电子工业:
原子能工业: “两弹”P94-95
航天工业: “一星”P95
1.经济:
P29
2.外交: P87-88
3.科技:P96
科学家的努力
党和政府的重视
国家的独立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两弹”一星震惊世界
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
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国防
1966年“第二炮兵” 成立
农业
探索时期模范人物
探索时期的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经济、外交、科技等,模范人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宪法
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 .1954年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
A.1952年底 B.1953年底
C.1954年底 D.1956年底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A
D
C
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好干部”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6.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完成三大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开展整风运动 D.发展社会生产力
8.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 )
A.互助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D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