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期末综合培优卷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期末综合培优卷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4 12: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期末综合培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配制450 mL溶液采用450 mL容量瓶来配制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甲 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 将自来水倒入烧杯中,小心给烧杯加热
乙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mL 将称好的氯化钾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丙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 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溶液
丁 取出分液漏斗中的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选择正确的是
A.配制240mL0.1mol·L-1FeSO4溶液需要选择240mL容量瓶
B.配制1mol·L-1H2SO4溶液,为了节省时间,可将浓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
C.配制1mol·L-1AlCl3溶液时,将氯化铝晶体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加水稀释
D.移液时,玻璃棒下端紧靠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位置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部分操作正确的是
A.用20 mL量筒量取15 mL酒精,加水5 mL,配制质量分数为75%酒精溶液
B.在100 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0.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0.1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C.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 g/cm3)配制1.84 mol/L的稀硫酸,需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适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
D.实验室配制100 mL1.0 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15.2 g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溶解,转移到100 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mL浓盐酸
C.配制1L0.1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NaCl固体
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
6.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5.85gNaCl溶解在1L水中,可以得到0.1mol·L-1的NaCl溶液
B.将100mL0.1mol·L-1的NaCl溶液分成20mL和80mL两份,每一份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将100mL0.1mol·L-1的NaCl溶液分成20mL和80mL两份,每一份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D.向50mL0.2mol·L-1的NaCl溶液中加入50mL水,可以得到0.1mol·L-1的NaCl溶液
7.配制溶液的操作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1前需用称量纸称取质量为的
B.操作1确认完全溶解后,应立刻进行操作2
C.操作4如果俯视,则溶液浓度偏大
D.操作5后液面下降,需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
8.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2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总物质的量为0.6 mol
B.将62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C.用1 L水吸收22.4L氯化氢(标况下)所得盐酸的浓度是1 mol/L
D.10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0ml 18.4 mol/L的硫酸浓度相等
9.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0.体积为VmL,密度为的ρg/cm3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c= D.
11.把VL含有Cu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铜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铜;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12.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钙、磷、钾、硫、镁、钠等常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组成元素中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牛奶中的钠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下列有关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
C.的电子式: D.NaCl的电离方程式: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质量比是4∶5
B.17gOH-与19gH3O+所含电子数相等
C.14g14C和12g12C所含的中子数相等
D.11.2LCO2与常温常压下8.5gNH3所含分子数相等
14.现有下列几组粒子:①N2、CO;②NH、OH-;③O、CN-;④PO、ClO。对上述四组粒子归类正确的是
A.①中质子数相等、电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 B.②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
C.③中电子数相等、质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 D.④中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
15.已知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及其他未知离子,某同学取适量试液分成4等份加入4支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①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②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③若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④若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a+,但不能确定是否有K+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I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为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
(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填序号)。
(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填名称)。
(4)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5)仪器上标有温度的是____(填序号)。
‖.请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混合物,并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 萃取分液; B 升华; C 结晶 ;D 分液 ;E 蒸馏 ; F 过滤。
(1)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分离CCl4和苯(二者互溶)的混合物。
1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CaCO3、K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此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②将足量稀盐酸加入白色沉淀中,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均填写化学式)。
(2)上述实验中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18.欲用18.4mol L-1的浓硫酸配制成浓度为3mol L-1的稀硫酸100mL。
(1)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盖上瓶塞反复颠倒摇匀
B.用量筒量取浓H2SO4
C.稀释浓H2SO4
D.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洗涤烧杯和玻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F.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处
G.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数)。
②量取时仰视读数将使最终所配浓度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④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浓度__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19.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质子数均小于18。已知A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1/2,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D是四种元素中质子数最大的,则:
(1)A、B、C、D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C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A.蒸馏时,使用温度计测量蒸气的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A正确;
B.酒精与水混溶,因此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B错误;
C.分液时应该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C错误;
D.实验室中没有规格是450 mL的容量瓶,应该选择使用500 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然后从中取出450 mL溶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C
【解析】A.在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制备蒸馏水不能在烧杯中加热,故A错误;
B.容量瓶中不能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故B错误;
C.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故C正确;
D.分液时为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实验室没有规格为240 mL的容量瓶,应选择规格略大于配制溶液体积的容量瓶,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稀释浓硫酸,B错误;
C.氯化铝易水解,将AlCl3溶于浓盐酸中可抑制AlCl3的水解,C正确;
D.移液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位置,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用20 mL量筒量取15 mL酒精,加水5 mL,不能配制质量分数为75%酒精溶液,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小于75%,A错误;
B.在100 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0.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0.1NA个金属离子,则硫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个数比是3:2,所以该盐化学式是A2(SO4)3,其物质的量是,由于溶液体积是0.1 L,故该盐的浓度为c=,B正确;
C.浓硫酸在烧杯中进行稀释时,应该注酸入水,而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否则会导致酸滴飞溅,C错误;
D.实验室配制100 mL1.0 mol/L的硫酸亚铁溶液,需溶质的物质的量n(FeSO4)=1.0 mol/L×0.1 L=1.0 mol,根据Fe元素守恒可知需称量绿矾质量为m(FeSO4·7H2O)=1.0 mol×278 g/mol=27.8 g,然后将其放入小烧杯中溶解,转移到100 mL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A
【解析】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干燥,因定容时还需要加水,故A正确;
B.量筒的感量为0.1mL,可量取9.8mL浓盐酸,无法量取9.82mL浓盐酸,故B错误;
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可称量5.8g固体,无法称量5.85gNaCl固体,故C错误;
D.定容时,胶头滴管要悬空正放,不能紧贴容量瓶内壁,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A.5.85gNaCl为0.1mol,而0.1mol·L-1的NaCl溶液的含义是每1L溶液中含有NaCl为0.1mol,5.85gNaCl溶液在1L水中,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A错误;
B.将一种溶液分为两份,不管溶液的体积如何,溶液的浓度总是不变,B正确;
C.将溶液分为两份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溶质的物质的量n=cV,由于两份溶液的体积不等,故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错误;
D.50mL溶液与50m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0mL,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称量纸称量,A错误;
B. 操作1确认完全溶解后,应冷却到室温、再进行操作2,B错误;
C. 操作4如果俯视,则导致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
D.若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则导致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D错误;
答案选C。
8.D
【解析】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Na+和SO物质的量,故A错误;
B.62g Na2O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配成1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故B错误;
C.用1L水吸收22.4L氯化氢(标况下)所得盐酸的体积不是1L,无法计算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
D.根据公式,则10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0mL 18.4mol·L—1的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答案选D。
9.A
【解析】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mol,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l3+)==mol·L-1,c(SO)=c(Al3+)=×mol·L-1=mol·L-1。
10.A
【解析】A.,A项正确;
B.,B项错误;
C.,C项错误;
D.,则,D项错误;
答案选A。
11.A
【解析】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Cu2++2OH-=Cu(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n(Cu2+)=0.5amol,另一份加BaCl2的溶液发生Ba2++SO=BaSO4↓,由方程式可知n(SO)=bmol,忽略水的电离由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溶液n(K+)=2bmol-2×0.5amol=(2b-a)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2b-a)mol÷0.5V=mol·L-1。
故选A。
12.A
【解析】A.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 ,A表示错误;
B.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则质量数为23,钠原子:,B表示正确;
C.Na+的核外有10个电子,则最外层满足8个稳定结构,则电子式:Na+,C表示正确;
D.Na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Cl=Na++Cl-,D表示正确;
答案为A。
13.B
【解析】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氧气和氖气的摩尔质量分别是32g/mol、20g/mol,所以其质量比为8∶5,故A错误;
B.17gOH-与19gH3O+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OH-和H3O+含有的电子数目都是10,所以二微粒含有的电子数相等,故B正确;
C.14C和12C是同位素,质子数相等中子数不同,虽然14g14C和12g12C 的物质的量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C错误;
D.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B。
14.D
【解析】A.①中N2、CO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等于14,原子数均为2,A错误;
B.②中NH、OH-的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相等,电子数都为10,B错误;
C.③中O、CN-的原子数相等,O中含有18个电子和16个质子,CN-中含有14个电子和13个质子,电子数和质子数不同,C错误;
D.④中P、Cl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为15、17,酸根离子中所含原子数都为5,所含的总电子数均为50个,电子数相等,两种酸根离子的质子数不相等,D正确;
答案为:D。
15.C
【解析】①无法排除、、Ag+等的干扰;
②Ba2+BaSO3SO2;
③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则已排除、、Ag+等的干扰;
④黄色火焰会掩盖K元素的紫色,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
16.容量瓶 冷凝管 ②⑥ 试管 ②④⑧ ⑧⑨ F C D E
【解析】I.(1)⑧为容量瓶,⑩为冷凝管,故答案为:容量瓶;冷凝管;
(2)分液主要用到分液漏斗,同时用到烧杯盛放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故答案为:②⑥;
(3)能作反应容器的有烧杯、试管、烧瓶,其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4)配制溶液时,溶解过程用到烧杯,定容时用到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②④⑧;
(5)容量瓶和量筒上标有温度,故答案为:⑧⑨;
‖.(1)固液分离用过滤,故答案为:F;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故答案为:C;
(3)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分离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用蒸馏,CCl4和苯为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可用蒸馏分离,故答案为:E。
17.Na2SO4、CaCO3、BaCl2 CuSO4 KCl CaCO3+2H+=Ca2++H2O+CO2↑
【解析】(1)①将此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则一定不含有 CuSO4,可能含有 CaCO3,还可能含有 Na2SO4、BaCl2,还可能是同时含有 Na2SO4、CaCO3、BaCl2;
②将足量稀盐酸加入白色沉淀中,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只有碳酸钙是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且产生气泡,一定是生成了硫酸钡,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定还同时含有 Na2SO4、BaCl2;
综上可知,一定含有的是:Na2SO4、CaCO3、BaCl2;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CuSO4,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KCl。
(2) 第一步白色沉淀中有Na2SO4、BaCl2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 Ba2++SO42 =BaSO4↓。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是碳酸钙是溶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 =BaSO4↓,Ba2++SO42 =BaSO4↓。
18.BCGEFDA 16.3mL 偏高 偏低 偏高
【解析】(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故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BCGEFDA,故答案为:BCGEFDA
(2) ①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L,所以,计算得出:,故答案为:16.3mL
②量取时仰视读数将使量取的浓溶液体积偏大,最终所配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③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损失溶质,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④定容时俯视,溶液的液面在刻度线以下,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合可以知道,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19.C P S Cl
【解析】A的次外层电子数若为2,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该原子为碳原子;因核电荷数:B>A,若B有两层电子,不满足题意,若B有3层电子,由此可知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即B为P;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C为S;因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质子数均小于18,结合C为S,由此可知D为Cl。
(1)A、B、C、D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P、S、Cl;
(2)B为P,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C为S,其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