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课件(3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课件(3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五单元复习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时间: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国共合作的实现
背景:
1924—1927年
(1)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在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标志:
基础:
方式:
影响: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黄埔军校建立
时间/地点:
领导人:
作用:
1924年;广州黄埔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战争
目的(对象):
开始:
战果: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英勇善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意义:
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2)北伐战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支持;(3)北伐作战方针正确;(4)北伐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国民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意义: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江西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人民军队的摇篮”)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失败后,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创建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原因:
时间: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路线:
瑞金(中央根据地)→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10)→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36.10)。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意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转折点:遵义会议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即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工农革命运动、工人武装起义等。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2.工农武装割据: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新理论。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名词解释
1.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的比较。
项目 武昌起义 南昌起义
时间/地点 1911年;湖北武昌(武汉) 1927年;江西南昌
领导者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打击目标 清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结果 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成功,主动撤出南昌
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联系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近代中国人民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走西方人的路。表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走俄国人的路。表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城市中心革命论)。
(3)井冈山道路。表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失败了?
知识理解
北伐战争虽然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转变为代表帝国主义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三次大的挫折:①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②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受挫;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战胜挫折:①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中总结经验,独立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与右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B 
2.如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部分)。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B 
3.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成立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B 
4.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是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是由于(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国共两党的合作 D.国民政府的成立
C
2.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林伯渠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执委会总人数的1/4。另外还有大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地方执行部的工作。这一历史情形的出现(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扩大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D.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B 
3.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持下,武汉国民政府与英国谈判,于1927年2月19日和20日,先后签署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协定。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蒋介石叛变革命 
D.五四运动爆发
B 
4.漫画通过夸张、形象的手法来描述事件,对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5.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里的“国民政府”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C 
6.1927年,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B 
7.(2019重庆)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A 
8.(2020改编)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以改革、改良的方式反帝反封
B 
9.(2019河南)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B 
10.(2019日照)“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B 
11.(2019泰州)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C 
12.如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B 
13.(2020改编)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确定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方针
D.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B 
14.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C 
15.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  )
A.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
B.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