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17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2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百日维新亦告失败,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为必须进行彻底的思想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开端
温故而知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陈独秀
1.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后迁到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两大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第四单元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维护专制制度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代表人物与作品
鲁迅《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又是一阵咳嗽。 “睡一会罢,--便好了”。……
中国底层的民众仍旧无知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口号?
人教版八年级思考上册
胡适邀请提倡维护文言文的黄侃先生做官。黄侃决定以“不去”为题,请学生用文言代拟回电……




“才学疏浅,
恐难胜任,
不堪从命。”
“干不了,
谢谢。”
思考这两种说法的区别?
第四单元
③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体形式
文体内容
胡适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主张
陈独秀
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思考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14 孔子 1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表1:1913年 江苏师范 表2:1924年 北京大学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新风貌:
比较下列表格,找出民主共和与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意义:(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
漫画读史:
《大换血》
没有好的了,全部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
不会全坏了吧,总有些还好的,应该留下吧!
思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
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图文并茂 感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兴起标志
意义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