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1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入新课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 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课标要求: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应用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自主学习:
根据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勾画要点。(5分钟)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
2.地点:
3.八路军为什么要组织这次战役?
4.为什么选择在这里?
5.战役的结果:
6.意义: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1937年9月
平型关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保护太原。
平型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
1.时间:
2.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
3.最后胜利是谁的?为什么?
4.《论持久战》的发表有何意义
1938年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建立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1.1937—1940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创建了哪些主要的根据地?
2.这些主要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有何特点?
3.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
延安
主要分布在日军侵占地区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作战方法
地道战
人民游击战争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措施
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1.1937—1940年,抗日根据地力量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1937—1940年,抗日根据地力量有何变化
3.带来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原因
日军为封锁根据地设置的碉堡、封锁沟、铁丝网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1.日军为什么要封锁根据地?
2.日军为封锁根据地采取的这些措施被称为什么?
3.如果你是当时的八路军将领,面对日军的封锁,你会怎么做
4.八路军是怎么做的?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
囚笼政策
组织了百团大战
3.百团大战—经过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1.时间:
2.指挥者:
3.发动此次战役的目的是什么
4. 观察八路军进攻方向,说明此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3.百团大战—影响
持续 时间 作战 次数 毙伤日、 伪军 破坏 铁路 破坏 公路 桥梁、 隧道 一度恢复
县城
3个半月 1800余次 2.5万多人 470多千米 1500多千米 260多个 四五十座
由上表和材料可知这次战役战果丰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此次胜利的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立即给我来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组织一两次?”所以这次战役是取得了不少胜利的。 -《彭德怀自述》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能力提升
比较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目的/目标
结果
经过与 意义 相同点
不同点
1937
破袭日军交通线
林彪
保护太原
彭德怀
华北地区
1940年下半年
平型关
将日军全部歼灭
战果辉煌
规模:
主动性:
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都是八路军组织的;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都沉重打击了日军等。
课堂小结
平型关大捷
根据地建设
游击战争
百团大战
敌 后 战 场 的 抗 战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壮大了抗日根据地
创造地道战、夜袭战、“麻雀战”,打击日军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当堂检测
完成学案第二部分(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