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3 08: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太原会战
1937.9-11
武汉会战
1938.6-10



淞沪会战1937.8-11
徐州会战
1938.1-5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理解敌后战场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课程标准:
敌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人民武装
谁担当
到敌人的后方去
到哪去
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干什么
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
通过持久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目的是


1
敢于亮剑
——小试牛刀威震太行
正确砺剑
——持久抗战避短扬长
2
——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淬成重剑
3
一、敢于亮剑:小试牛刀威震太行
1.平型关前杀声隆
1937年9月;林彪;八路军一一五师
一、敢于亮剑:小试牛刀威震太行
2.奋勇作战看中共
本次战役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一、敢于亮剑:小试牛刀威震太行
3.粉碎神话第一功
材料一: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1)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敢于亮剑:小试牛刀威震太行
材料二:由于八路军在民众中有极高的威信和自己丰富的动员群众的经验,在抗战过程中,吸引了大批精壮的工农自愿地参加八路军。他不仅补充了战争中的减员,而且在四个月当中扩大了三倍。
——《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最近的状况—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向中产国际的报告大纲》
3.粉碎神话第一功
(2)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正确励剑:持久抗战避短扬长
亡国论
速胜论
1.理论:毛泽东《论持久战》
vs
失败
胜利

寡助
小国
速胜

多助
大国
持久
阐明了抗日的战略总方针,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抗战三阶段:
1.战略防御
2.战略相持
3.战略反攻
二、正确励剑:持久抗战避短扬长
2.建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名称  创 建 者
晋察冀 聂荣臻
晋冀鲁豫 刘伯承 邓小平 徐向前
晋绥 贺龙 关向应
苏南 陈毅
江北 张云逸
延安
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正确励剑:持久抗战避短扬长
3.发展: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夜袭战
《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 1938年 1942年 1944年
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 58% 63% 64%
人民游击战术
二、正确励剑:持久抗战避短扬长
4.巩固:
根据地人民在进行民主选举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政治上:
经济上: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材料三 吉原矩大佐懊丧地回顾说:“当时并未重视共军,视其为……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对共产党巧妙扩张提升其势力之实态,惜未能十分认识。”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四 笠原幸雄中将……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促进日军侵华政策的初步转变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1.目的: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2.主要目标:
第一阶段,进行交通总破击战,重点破击正太路,8月20日全面展开。
第二阶段,继续攻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部的日军据点。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日军遭到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
3.结果:
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段铁轨!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4.意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 破坏铁路 破坏公路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2.5万多人 470多千米 1500多千米
近3000个
材料五:“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
——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
1.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4.意义:
材料七: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彭德怀自传》
材料六: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自传》
3.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百团大战 背景
时间
目的
地点
指挥
目标
战果
意义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940年下半年(1940年8月-1941年1月)
为了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士气
华北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打击了……,提高了……,振奋了……。
三、淬成重剑:中流砥柱民族脊梁
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百团大战
材料八:延安窑洞里的朱德、毛泽东,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百团大战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他的军事意义。
——《薛岳将军的秘书——郑兴国 陈锦瑛回忆录》
材料九:“百团大战战果是巨大的……但是,胜利之中也有比较大的欠缺和问题……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攻打我们……报复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军民伤亡巨大……同时,使得蒋介石增警惕……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伤亡巨大……”
——《剑桥中华民国史》
淞沪、太原会战
徐州、武汉会战……
全民族抗战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坚持
坚决
依存
配合
构成
整体
1.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2.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打土豪,分田地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A
学以致用、沙场点兵
A
3.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B
学以致用、沙场点兵
4.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