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19:1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海的女儿》
《丑小鸭》
我们从小就听过或读过不少童话。你还记得这些童话叫什么吗?
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
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走进作者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
诗意的童话
字词学习
分外( ) 称职( ) 愚蠢( ) 滑 稽 ( ) 圈定( )
爵士( ) 头衔( )
勋章( )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fèn
◆生难字
chèn

xián
jué

hài
chǔn
quān
xūn
yùpìn
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称职:
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可救药:
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滑稽: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骇人听闻: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随声附和:
◆词语集注
皇帝( )新装 --- 开端
骗子( )新装 ---
君臣( )新装 ---
游行( )新装 --- 高潮
小孩( )新装 --- 结局
理清课文结构
发展
学习检测:
1.复述故事(标记关键词句,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
文章写了一个酷爱新衣的皇帝
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
的新装,赤身裸体的参加游行大典,
最后被一个小孩揭穿新装骗局的故事。
开端
爱新装
重点解读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皇帝喜欢爱新装的痴迷程度。
骗子是怎么引诱皇帝上钩的?
能织出人类所能想到最美丽的布
布的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
布的特性:奇怪的特性
愚蠢的人看不见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他们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又利用他们所做衣服的特性,既满足了皇帝爱慕虚荣的心理,又迎合了他自负、多疑的个性。所以才能够骗过皇帝。
发展
做新装
看新装
重点解读
发展:
老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
大臣和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官位。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皇位。
思考:面对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没有人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高潮
游行展新装
百姓为什么不敢说实话呢?
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三类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私欲
结局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
一 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小孩揭新装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重点解读
真相被揭穿了,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如果“戏”就此收场,皇帝害怕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名利、私心
为什么那么多大人都不敢说真话,一个小孩子却敢?
皇帝
官员
百姓
名利、私欲
小孩
天真单纯
没有太多私心和杂念
不相信自己
深入文本、思考探究
“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 “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 “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公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这段情节里的三向话,有着递进的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最后所有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
作业布置
文中刻画了皇帝、大臣、骗子、百姓、小孩的等人物形象,请在文中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