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3.5《岩石、沙和黏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19: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岩石、沙和黏土
(教材P52~5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岩石、沙和黏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知道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岩石、沙、黏土的图片,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岩石、沙、黏土的图片。)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提问: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预设:岩石成块状,比较坚硬;沙比较松散、干燥;黏土较湿润、紧实。) 3.揭题:岩石、沙和黏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三种物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岩石、沙和黏土) 【设计意图】用简短的文字讲述岩石在多种自然因素影响下被风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风化”的初步观念。
探索与研讨 1.过渡:要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首先需要采集样品,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呢?(预设:自然公园、山上、海边、河边、田野、沙滩……)自然界中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学们提前采集到了岩石、沙和黏土,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三者之间的不同。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开展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观察比较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三者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岩石、沙和黏土是相互关联的。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小结: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大块的岩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岩石坚硬、粗糙;沙松散、颗粒较小;黏土细腻、较松软、易成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围绕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开,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念。 观察活动前,通过对岩石、沙和黏土发现地的提问,让学生重视对岩石、沙、黏土所在地点的观察,建立起三者之间的关联。在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观察活动中,采用眼看、鼻闻、手摸、团小球、涂痕等方法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并对特征进行描述,描述要求准确、客观。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用扇闻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做完全部观察实验,要收拾干净桌面,并把手洗干净。在研讨环节,引导学生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观察比较过程进行研讨交流,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后作业 二、判断题。 1.岩石、沙和黏土的发现地对认识它们很重要。 ( ) 2.山上的岩石有很多裂缝,这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表现。 ( )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其中摸起来最细腻的是沙。 ( ) 4.一般山上的岩石比较大,河里的岩石比较圆,农田里的岩石比较小。 ( ) 参考答案 二、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