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6.2《六国论》课件(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16.2《六国论》课件(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2 21: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六国论
Srs as
一认识作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长于散文,尤
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
集》传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
千古,峨嵋共比高”)均被列入“唐宋八
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
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Srs as
认识作
大器晚成:
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立下决心发奋读
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
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
《几策》等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
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辛读争皇三父青寒思并发方年当
勤书诵城人子丝窗究同奋知已年
第不洵震中进根少人与书用十老
一晚名惊举京白年语女籍功七泉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其特点
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
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Srs as
解题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
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
“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
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国家就可以安
定了。
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
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Srs as
解题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其二子的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
借题发挥,写作目的不在于挖掘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而在于警告宋朝
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 )
借古喻令,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淘高出其二子
的地方。
文史是一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好文章都与述(评)历
史有关。如:
《荆轲刺秦王》
《过秦论》
《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


太原C
东路

河东路/
O青州

9兰州
京东
京东东路
凤路

西路
京形所人分③天天

凤翔府O
淮南东路

京西南路
利州路
襄阳府⊙
寿春府
童川府6
淮南西路

成都府
江陵
成都府)

(两
浙路
潭州
隆兴府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福州
大理
福建路
静江
南东路
R广州
地方行政中
大越
AAA运河
北宋地图
主要道路
27年后南宋和金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