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1物质通常以固态
液态
气态的形态存在,物
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
温度变化。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水的沸点是
100℃
4.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形变化。
水收热量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放出热量凝
结成小水滴。
5判断下列现象是水的蒸发还是水蒸气的凝结。(均填“蒸
发”或“凝结”)
点点
衣服被晒干了
烧水时锅盖内
淋浴后浴室镜
侧的水珠
面上的水珠
发
凝结
凝结
6.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水温越高,水蒸发得越
7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温度高的物体的温度会降
低,温度低的物体的温度会升高。
8.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
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9热传递有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三种方
式
10.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固体、液体、气
体都能传递热。
11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在金属中是以
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物体我们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3画出热传递的方向。(黑点表示加热点
如图所示。
14在生活中,常见的锅用铁来制作,这是利用了它的传热
能力强的特点;而锅柄一般用塑料制作,这是利用
了它的传热能力弱的特点。
15.空气也能传递热量,与金属相比,空气的传热能力较
16我们一般选择导热性能差的材料作为保温的材料,
比如塑料
泡沫等,可以戚慢(填“减慢”或
“加快”)热量的散失。(共8张PPT)
期末复习
重点知识归纳
1.在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时,要采用对比实验的方
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2在研究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时,每组放3粒甚至更多粒
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狱性。
放冷藏室放常温下
土堁
温度
无照
4.种子发芽需要水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
和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氦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
成分。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
7.动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蚯蚓更喜欢黑
潮湿的环境。
8.当环境改变时,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
特殊的行为
9每年春季,丹顶鹤会迁往东北的繁殖地,入秋后再飞回南
方越冬,这是一种近徙行为。
10.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
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
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的网状
结构,称为食物网
12.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它而获得能量。
13写出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包含的食物链:树
蝉→>螳螂→>黄雀。
14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群落里
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15生态瓶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平衡,生物才能
很好地生存下去。
16.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去盖
A
B
(均填字母)
A.种水草、放浮萍
B.放鱼、虾、田螺
C.铺沙装水(共8张PPT)
1到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的星
球。它给生命提供了水、食物、空气等生存必需
的条件。
2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
生物
矿产
能源等多种资源。同时海洋生物也
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3.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有些是由自然灾害引
起的,有些则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
4.现在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等。
5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
短缺
6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7.现在全社会正在采取的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
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节水揩斾
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8.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
9根据“四分法”,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
有害
垃圾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10.解决垃圾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减量化
资源化和
无害化
1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12堆肥腐熟后的厨余垃圾可以作为种植花草的底肥。
13.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我国的电能组成主要有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和
火电,但目前还是以火电为主。
14.煤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
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它们会
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作“
温室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节约
每一度电,开发新能源等。
15.地球上的有些资源被消耗就不可再生,如煤
石
天然气等。而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
塑料
玻璃和纸
16.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
卫生纸等。
7纸的再生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18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
事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
不同的态度。(共8张PPT)
从船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船在外形、体积、船体材料
动力和功能等方面不断变化与发展。
2.独木舟的材料来自自然环境,很容易在水中漂浮,但它
存在不稳定、容易侧翻、载重量小的缺点。
3.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都可以制造船,改变船的
形状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4.大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5利用竹竿(木条)制作竹筏(木排)时,截取的竹竿应该两
端有节,木条要进行防水处理,避免水流进入竹竿内
部或木条吸水而降低浮力。
6竹筏(木排)的底部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
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但也存在乘船者
和货物容易浸水等问题。
7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
船型后,能更容易地漂浮在水面上。
8.钢铁造的船不但坚,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9.渡船和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与它们底部宽阔的构造有
关。
1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越来越大的船来满足交通和
运输货物的需要。
11.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12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
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
越大
13.将船进行分舱处理,有利于提高船的稳定性。
14.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改变船的动力系统,推动船的发
15.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
16.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初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
和上浮。
17.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
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