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22 22: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溪县第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⑦
2、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们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绝大多数细菌死亡,但有个别细菌能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将其后代接种到含有相同浓度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发现大多数都能存活下来,并都能进行繁殖。重复上述操作,最终该浓度的青霉素对细菌不起作用(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能够存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具有抗青霉素的突变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了定向进化
B.青霉素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有利变异
C.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抗青霉素能力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在青霉素的不断选择下最终存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的物种
3、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 )
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在无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③马和驴能杂交并产生活的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④野兔伪装性较好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⑤若某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A.①③ B.②⑤ C.④ D.④⑤
4、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
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6、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7、下列相关的叙述中, 正确的有几项(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④人体从炎热环境到达寒冷环境后,身体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
⑤抗体、抗生素和溶菌酶等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物质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到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和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⑦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⑧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
A. 6 项 B.4 项 C. 2 项 D.0 项
8、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可用曲线d表示
B.饮用1L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饮用1L生理盐水后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饮用前水平
D.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随着排尿量的增加,血浆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
9、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项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 B.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下丘脑、垂体和各内分泌腺间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0、下列关于生物调节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这些现象分别与大脑、脑干、小脑相关
C.在养殖四大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D.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11、为了研究植物激素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将琼脂块A用不同条件处理后,按图1操作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有培养时间和对琼脂块A的处理条件
B.分析曲线可知,GR24对切段侧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随培养时间的延长,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实验结果表明,GR24和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12、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t1、t2表示10~30℃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13、三碘苯甲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阻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抑制茎顶端的生长,促进侧芽的萌发,从而使植株矮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碘苯甲酸是植物体内产生的
B.适宜浓度的三碘苯甲酸溶液能阻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适宜浓度的三碘苯甲酸溶液可提高植物体抗倒伏的能力
D.适宜浓度的三碘苯甲酸溶液可提高棉花的产量
14、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该河流的AB段上,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被大量消耗
B.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D.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5、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密度种植挺水植物可以大幅度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B.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物种不断取代的过程
C. 对矿区进行修复时,引种的植被类型应该首先考虑其适应性
D. 生态农业中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
16、大象原本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草原等地带,云南大象异常迁徙,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与云南的温度变化波动异常,平均气温升高有关,有人认为是太阳活动异常引起的磁暴,激活了云南象故有的迁徙本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象的存在可以加速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大象迁徙可以提高迁入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保护云南当地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D.气温变化和磁暴对于大象而言属于物理信息
17、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研究某区域的生态系统,得到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然后又采用不同体积的样方来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段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应该明显大于N
B.调查该地段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V3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结果会偏低
D.若图1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摄取的两种生物的生物量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500kg生物量
18、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
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
19、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脊髓灰质中的传出神经元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该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灰质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感觉障碍,某些反射活动也可能消失
B.浆细胞接受脊髓灰质炎病毒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结合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口服“糖丸”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来预防脊髓灰质炎
D.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特异性地进入脊髓灰质中的传出神经元内
20、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将它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色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蛙无论放在明处还是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色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蛙褪黑色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21、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将生长10天的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添加est(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和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培养液中培养24 小时,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
B.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
C.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
D.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更显著
22、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B.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C.田鼠种群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D.在研究该群落时,可通过统计多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调查植物丰富度
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种群数量介于K/2和K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不会影响演替的方向
24、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幼虫(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
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
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
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
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
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
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
25、鸟类对栖息地和环境变化异常敏感。研究表明,人为干扰频繁的城市环境具有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对鸟类的组成、结构、分布、繁殖及营巢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鸟类构成一个群落
B. 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C. 在垂直方向上,鸟类的分布不存在分层现象
D. 人为干扰并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二、填空题(共50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
26.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1分)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属于_____。
(2)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由于_____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基因交流。
(3)下图为一段时间内某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在_____时间段内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在_____时间段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原因是_____。(3分)
(4)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请写出实验思路:__
__。(4分)
27、(20分)I、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 ,使下丘脑的__ __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 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对垂体分泌激素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 ,引起机体散热_____ 。
(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 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该刺激传至 ,促进 _____ _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__ __,使尿量减少。
= 2 \* ROMAN II、图甲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是部分细胞物质交换的具体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在人体内,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的组成包括图甲中的A、B、C三种液体,其中A代表的液体是 。B、C的成分和含量与A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 ,所谓的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3)图乙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4)在图乙中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分)
28、黄河三角洲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人们对甲、乙、丙三个试验区域实施不同修复措施,3年后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18 27 37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生态修复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_____演替。
(2)黄河三角洲湿地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的结果。
(3)藻类在湖泊中大量繁殖,导致水华,对当地生物及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造成当地的_____降低,通过投放鲢鱼和鳙鱼可以滤食水体中的藻类,有效地改善当地环境。在湖泊中鲢鱼和鳙鱼能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是_____,植食性鱼类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和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2分)。
29、西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种植范围最广的水果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土壤盐渍化会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嫁接是克服盐害的有效措施。科研人员以西瓜为接穗,葫芦为砧木,嫁接后培养获得嫁接苗,并探究了嫁接西瓜的耐盐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Na+在植物细胞中积累会导致生物膜系统受损。研究人员利用高盐和普通培养液,分别培养了西瓜的自根苗和嫁接苗,并检测了各组植株不同部位的Na+含量,结果如下图。
①图中结果显示高盐处理后,自根苗体内的Na+主要分布在_____中,而嫁接苗体内的Na+主要分布在_____中,可推测嫁接苗_____以减少Na+对植株地上部分生物膜的影响。
②研究发现,高盐处理下嫁接苗的产量高于自根苗。比较图中_____组结果,推测原因可能是嫁接苗叶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受损较轻,对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产量有所提升。
(2)同时,研究人员对各组植株根和叶中的激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器官 根 叶 根 叶 根 叶 根 叶
ABA含量(ng·g-1) 180 35 115 40 90 45 50 60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 6.8 5.5 9.0 4.9 6.2 5.0 12 4
①ABA大量积累会促进气孔关闭。表中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的嫁接苗叶片中ABA含量较
高。由此说明,嫁接苗可能_____,(2分)提高西瓜的耐盐性。
②上表显示,高盐处理后嫁接苗根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说明高盐环境下,嫁接苗通过_____,(2分)从而增强西瓜嫁接苗对高盐环境的
适应性。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个体水平上对进化进行解释的,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②符合题意;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③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之一,④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⑤符合题意;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⑥符合题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⑦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存在抗青霉素能力的差异,然后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不断积累,抗青霉素能力增强,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敏感性基因频率不断减小,这是自然选择不是人工选择,A正确,B、C错误;在青霉素的不断选择下最终存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一定是新的物种,D错误。
3.答案:C
解析:
4.答案:B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题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故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维持,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如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的乳酸钠需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5.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能对体内的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A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神经细胞可产生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激素,免疫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或抗体,三者均可释放化学物质,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缺乏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D错误。
6.答案:C
解析:A、图中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该图只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A错误;
B、细胞1的分泌物可能是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固醇等有机物,B错误;
C、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垂体细胞还可以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与性腺细胞,因此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或性腺细胞,C正确;
D、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相应细胞,并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加速血糖分解,因此细胞2可以是肝细胞、肌细胞、组织细胞等,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8.答案:B
解析:饮用1L生理盐水后,由于人体需要排出增多的NaCl和水,排尿量略微增多,可用曲线d表示,A正确;饮用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因此下丘脑合成、分泌并通过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B错误;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但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饮用前水平,C正确;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减少,排尿量增加,随着排尿量的增加,血浆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D正确。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相关实验。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时间和琼脂块A的处理条件,因变量是侧枝的长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48h以后,在同样培养时间下,GR24作用的侧枝长度低于对照组,因此可推出GR24对侧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由曲线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AA组与对照组侧枝长度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NAA对侧枝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正确;与单用NAA组比,加入了GR24的一组(即NAA+GR24组),对侧枝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说明GR24和NAA对侧枝的生长调节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12.答案:C
解析:蔬菜的贮藏应该是选择呼吸速率低的环境,另外自身成熟要慢。A项错误,t2时有利于叶片贮藏,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消耗的有机物少,且贮藏时间长。B项错误,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叶片提前衰老的速度快,不利于贮藏。D项错误,从图上的曲线可以读出t1>t2。C项正确。故本题选C。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关知识。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好氧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A正确;藻类大量繁殖需要大量的无机盐离子,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B正确;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D错误。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B
解析:大象不一定能提高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带来更多破坏,B错。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土壤中生物的物种数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在N或在N值上下波动,不会明显大于N,A错误;V2是物种数目达到最多时对应的最小样方体积,故调查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物种数的样方体积最好是V2,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种群密度时,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数量×重捕数)/重捕标记数,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分母减小则调查结果会偏大,C错误;若图1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时,摄取的两种生物的生物量相等,则E每增加10kg生物量,若求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生物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E增加10kg则消耗D25kg,D消耗B125kg,E消耗C25kg,C消耗A62.5kg,消耗B62.5kg,C消耗B312.5kg,共计消耗B125kg+62.5kg+312.5kg=500kg,D正确。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及其过程。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A错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是浆细胞不会识别抗原,B错误;“糖丸”是一种口服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口服“糖丸”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予以预防脊髓灰质炎,C正确;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只有核酸注入到宿主细胞内,且不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D错误。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D
解析:A、看图可知: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幼叶和根系中生长素的合成,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叶片中生长素的合成不受细胞分裂素合成诱导剂的影响,B正确; C、看图可知:幼叶和根系细胞对细胞分裂素敏感,成熟叶片细胞比较迟钝,C正确; D、随着幼苗的不断长大,细胞分裂素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D错误。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等相关知识以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可能是丙,因为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A正确;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可能捕食丙,或者丙捕食乙,或者乙和丙共同捕食甲,乙、丙为竞争或捕食关系,B正确;据图示可知,乙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随季节发生变化,C正确;调查群落中的植物丰富度时,取平均值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D错误。
23.答案:C
解析:A种群的空间特征指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在空间上有集群、均匀、随机分布,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分布;B种群数量在K/2和K之间时仍然处于增长过程,因此该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为增长型而不是衰退型;C选项,跳蝻为蝗虫的幼虫,无翅,能跳跃,和蚜虫一样符合“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特点,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B
解析:A、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
B、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正确;
C、在垂直方向上,鸟类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C错误;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故选:B。
26.答案:1.共同进化
2.地理隔离
3.Y3-Y4;Y1-Y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让两个种群的鸟相互交配,观察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
27.I、答案:(1)致热性细胞因子 体温调节 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甲状腺激素(TH)
(2)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
(3)大于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
II、答案:(1)细胞外液;血浆;血浆(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B、C)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酸碱度;溶质微粒;无机盐、蛋白质
(3)血浆和组织液
(4)CO2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低于组织细胞
解析:(1)在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其组成包括图甲中的[A]血浆、 [B]组织液、[C]淋巴液三种液体。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图乙中毛细血管壁细胞与血浆和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4)CO2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由于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导致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低于组织细胞,所以CO2不能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28、答案:(1)水平;盐碱度;次生
(2)共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消费者;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1)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据题意,由于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再结合优势物种和生态修复措施的不同可知,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盐碱度,在此基础之上,生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态修复是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黄河三角洲湿地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3)藻类在湖泊中大量繁殖,导致水华,使得水中溶氧量减少,鱼类大面积死亡造成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投放鲢鱼和鳙鱼增加了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植食性鱼类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可以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9、答案:(1)①接穗茎;根;将Na+截留在根中;②d和b;光反应
(2)①使西瓜叶片的水分散失减弱;②升高;促进根的形成和生长,促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1)本题结合曲线图和数据表格,考查植物激素、光合作用等知识。①通过图示可知,自根苗体内的Na+主要分布在接穗茎中,而嫁接苗体内的Na+主要分布在根中,由此可推测嫁接苗将Na+截留在根中以减少Na+对植株地上部分生物膜的影响。②研究发现,高盐处理下嫁接苗的产量高于自根苗。则比较的是高盐处理下的嫁接苗和自根苗,即比较图中d和b组结果;推测原因可能是嫁接苗叶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受损较轻,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和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两个阶段,由此可见,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产量有所提升。
(2)①表中结果显示,高盐处理的嫁接苗叶片中ABA含量较高。ABA大量积累会促进气孔关闭,这说明嫁接苗可能使西瓜叶片的水分散失减弱,提高西瓜的耐盐性。②如表显示,高盐处理后(b组和d组)嫁接苗根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升高,说明高盐环境下,嫁接苗通过促进根的形成和生长,促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增强西瓜嫁接苗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