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2 22: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清照千秋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赵明诚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朗读讨论:诗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学 习 活 动
叠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1. 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2. 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3.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
运 用 叠 字
一连用七组叠词,起句不寻常。叠词极富音乐美,朗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若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希望寻求些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孤寂清冷的气氛所包围。紧接着再写一句“凄凄惨惨戚戚”,更觉彷徨愁苦、孤独凄凉。此三句,逐层深入,写出了寡居妇人四顾寻觅的恍惚、惘然若失和悲愁凄凉。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境
若有所失
寂寞凄清
悲愁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法国诗人、戏剧家克洛岱尔(1868-1955)改写《声声慢》
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
梦!梦!梦!/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
选 取 意 象
这些意象是如何来体现愁情的?
回忆所学的诗句,探究意象的寓意。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是“愁”的载体。
酒能醉人形,不能醉人心。多少悲情,借酒而发;多少凄苦,借酒道出;多少悲怆,借酒以倾泻;多少情愫,借酒以描摹。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美酒),
 白泠泠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元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雁触发离愁、怀乡思亲之情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1、雁声凄惨
2、鸿雁传书,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一种诗人孤独憔悴的写照。
结论:
无心赏菊,菊花就是诗人愁心的体现。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结论:
雨是哀愁、愁丝的象征。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以声衬情 顿生凄凉之感
淡酒——浓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漂泊、怀乡、思亲
黄花——憔悴
梧桐——悲秋、凄苦
细雨——愁丝
一重未了一重添 
铺叙手法 
小结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凉
情感:传递出孤寂愁苦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通过把握意象的内涵来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泄无遗
小组讨论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减字木兰花》《一剪梅》三首词,讨论它们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减字木兰花 ①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②。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③。
【注释】①新婚之作。时李清照十八岁。②一枝春:一枝花③比并:唐宋时俗语,相比的意思
一剪梅 ①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元伊世珍:“易安结缡( 女子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背着书箱)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时李清照二十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1084年:出生,名门之后。
1101年:结婚,夫妇志趣相投。
1103年:赵明诚出仕,两地相思。
1127年:北宋灭亡。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此后李清照在江南辗转漂泊。
1132年:再嫁非人、离异入狱。
1151-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资 料
秉承家学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的士大夫之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华美富丽),逼近前辈”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
爱情是找到对的人
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传说赵明诚年少时有一次梦中读书,见书上有“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等句子,他把这个梦告诉父亲,父亲为他解梦,看来你要娶个才女做妻子了,这个 梦中读书的故事富有浪漫色彩,他们的美满姻缘成了词史上的一段佳话。
赵明诚学识渊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酷爱收藏金石、古籍、名画,夫妻俩志同道合,意趣相投。
婚后,琴瑟和鸣,绮窗画眉,绿荫对弈,觅词填句,互竞巧思,沉浸在无边幸福中。当丈夫离开她之时,她黯然神伤,写出了像“醉花阴”“一剪梅”这一类缠绵的作品,婉约别致。
二人志同道合,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他们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他们把钱都用在收集金石书画上,编写刻印《金石录》耗费了财产的大半。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围攻汴京的消息传到淄州,夫妻俩非常不安,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人攻陷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数千人,以及大量的珍宝文物,北宋宣告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在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开始了历史上的南宋时期。
李清照的一生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当时她44岁,金兵的铁骑结束了她恬静的生活,从此她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困境中受尽煎熬,开始了坎坷悲苦的后半生。
人生转折点
 
 
李清照的一生 分为两段时期
时间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次年,北宋灭亡,夫妻南渡。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 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 居浙江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5年 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书籍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李清照终于看清这个小人的真面目。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想离婚谈何容易,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得鱼死网破,李清照决定告发张汝舟谎报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骗取官职,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亦身陷囹圄。后经亲友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情 感 比 较
《如梦令》:少女时的快乐。
《减字木兰花》:新婚时的幸福。
《一剪梅》:离别时的相思之愁。
《声声慢》:晚年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流离之苦以及曲高和寡的孤独,是对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小 结
李清照词作所抒发的愁情都在《声声慢》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声声慢》包含了生命中不同的况味,在词人个人不幸的命运中又反映了时代的灾难。而且《声声慢》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李清照创作的最高水平。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