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复习测试题
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2.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长江流域
B. 北京人的头部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 已懂得人工取火
D.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包括( )
①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烧制陶器 ③人工取火 ④用耒耜开垦土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他们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A )
A.能够使用火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能够种植水稻 D.懂得交换物品
5. 某科教电视栏目准备制作一期《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专题片,为了真实还原史前时期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下列情景符合史实、可以采用的是( )
①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
③北京人结成群体捕猎 ④山顶洞人在制作兽牙装饰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北京人
B. 北京人 山顶洞人
C.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D. 河姆渡人 半坡人
7.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织制衣 ③烧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9.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黄帝 B.孔子 C.大禹 D.仓颉
11.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下列关于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B. 交战的双方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C. 战争的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D. 战后黄帝的势力和声望大增并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12.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启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中华民族“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炎帝和黄帝
13.“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B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14. 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一记载( )
A. 验证了大禹治水传说
B. 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C. 有利于研究中国文明
D. 时代久远不足为信
15.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大禹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古人类的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阅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四处古人类遗址,请分别写出C、D它们代表的名字。它们分属哪一大河流域?
在图中四处古人类遗址中,哪些属于原始农耕时期?它们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相同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按时间先后排列四处古人类遗址。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一中的“神州轩辕”指的是谁? 他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什么贡献? 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认识。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中的“尧”“舜”当时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他们授受的是什么职权?
材料三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材料三中提到的是谁的事迹?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材料二、三中部落联盟首领通过什么方式继承?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8.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古时期华夏部落的主要活动区域。华夏族是在哪两个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的?
材料二 如图
简述图二中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图三中的文物代表中华民族的什么形象?
材料三 如图
图四、图五分别是谁的陵墓?请各用一句话简单评价他们。
答案
1-5BBBCD 6-10DADDA 11-15DDBAD
16、(1)C:河姆渡人遗址,属于长江流域 D:半坡人遗址,属于黄河流域
(2)C处的河姆渡人遗址和D处的半坡人遗址。特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B—A—C—D。
17、(1)黄帝。他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中国是文明古国,祖先的创造和发明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禅让制。他们大公无私、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具有奉献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战胜困难,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18、(1)黄河流域。黄帝部落、炎帝部落。
(2)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等。
(3)龙。
(4)黄帝;禹。
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逐渐形成华夏族,黄帝与炎帝一起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治水,造福人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