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东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市东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6 17: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注重能力,突出难点
——上海市市东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摸底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昂立智立方杨浦中心张亮亮
总述
作为摸底考试,市东中学的考卷并没有着重在知识积累方面,而是提升了对能力的要求。下文即依题型顺序,对这份摸底试题进行逐一拆解。
一、现代文阅读:对细节信息做精准把握,对整体信息做全面梳理。
这份摸底考卷也如高考上海卷的,现代文阅读分为社科文和散文两个部分。
本卷的社科文阅读由一道填空题、两道单选题和三道简答题组成,保持高考上海卷的传统。而且,三道问答题的安排也按照老规矩:两道“要点概括题”,一道“解释作用题”都是对全文各部分的大意做出梳理。
散文阅读主观题共有五道题,四种题型:要点概括、解释作用、语句理解和表达技巧。这五道主观题重在考查对细节信息的处理,无论是突出西栅的特点,找寻照应句还是分析句子的语言,都需要考生运用自己的阅读能力,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难度并不大。
二、古诗文默写:文体合理,多考名句。
本卷的八个小题分别选自黄庭坚《水调歌头》、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陶渊明《饮酒》、李清照《声声慢》、《孔子集语》、韩愈《师说》、马致远《远浦归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文体安排合理,两道散文,两道诗,三道词,一道曲,四者的记忆难度逐级降低,而宋词所占比例最大;②名句比例较大,八道题中有六道是名句;③全部来自高中教材,没有初中教材的内容;④没有难字、易混字和通假字。以上四个特点,使得该题难度非常低。
三、古诗词阅读:题型独特,重在技巧。
古诗词阅读题突破了传统的命题方式,采用了一首词和一首诗的比较赏析,考查的重点放在形式方面。在形式方面,15题填空题考查了诗歌的体裁;16题选择题中AB选项考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属于内容方面,而CD选项则是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考生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而问答题要求考生从词中分析情景关系来答题,也是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对情感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同时也要明确情与景的关系。
四、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不拘泥传统,难度上大幅降低。
本卷的文言文没有继承传统的格局,而是两篇全选用了记叙类的古文,没有选择论说类,从而降低了难度。题型为固定的十道题,涉及实词、虚词、翻译、理解四大考点,缺少了赏析题,卷面上有两道实词题、一道虚词题、一道翻译题、六道理解题。
初看题型变化不大,但是难度却是大幅降低了。具体来分析:①实词题,“厚”、“第”属于常见实词,“擅”、“游”、“谔谔”属于生僻词,但联系上下文也可作答。②虚词题,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考查了最为常见的虚词“以”和义项较简单的“何”,因此难度是不高。③翻译题,只要注意句式介宾结构后置和关键词,而且关键词都是课文中常见词语,翻译起来也是没有难度的。④理解题,虽然数量增加了,但只是把一道选择题由翻译变成了理解,因此只要考生对文章大意有基本了解即可轻松发现答案。
五、作文:看似简单好写,实则难以写好。
材料如下: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文字的审读并无难度,主要是两点话题:㈠凭借外力成就自己;㈡合作双赢。但多数考生的全篇文章就围绕“凭借外力”或“合作双赢”这一中心,把对于成功来说如何重要进行长篇大论地阐述。此种写法虽可保底,却也易落俗套,可以说是“好写却不易写好”。因此,这篇作文话题少,观点需要深入挖掘,所以说该作文题是整张试卷的难点所在,同时也是重点所在,需要考生养成独立审慎的思维习惯,才能写出超越平凡的格调。
综合以上对所有题型的分析,我们可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市东中学语文试题的命题风格,在对传统的继承中寻求创新,注重考查能力,而减弱积累。
详解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5分)
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
①从康熙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出现过。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两者均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当然,不管是“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会微积分。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巧合的是,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达?芬奇提出了问题, 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 没能解决;直到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在西方,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悬链线”吊桥诞生了。
④比较“悬链线”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出现与发展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在中国这是一个纯粹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所用的方法是归纳法。从来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西方,在达?芬奇提出这个问题后的最初几百年里。这基本上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完全没有实际应用。所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也没人关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用。当然,问题的提出还是来源于实际观察,也算是从实践中来。不同的是。他们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得出了全面的科学结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又应用到实际中去。
⑤为什么西方人会对这样一个在当时看似并无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如此感兴趣.并且锲而不舍地研究了几百年?为什么同时代的中国人尽管在实际中令人不可思议地应用了这种曲线.却对其“所以然”从未深究?这恐怕只能从文化传统中找原因了。正如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所说,“如果让牛顿一直呆在霍屯图特(一个在南非的原始部落)文化中,他会像霍屯图特人一样进行原始的计算”。西方文化根植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几何学一贯极为重视。而在我国古代,几何学乃至整个数学从来没有取得过能与哲学并驾齐驱的地位。尽管我们的祖先也曾取得过不少辉煌的数学成果。像圆周率的计算,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等等都比西方领先很多年。然而这些成果大都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缺少更高层次的抽象内容。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国数学家讲的常常是形象的“鸡兔同笼”,西方则是抽象的x和y。尤其像素数、黄金分割率公理体系这类纯抽象的概念,从未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之中。古希腊几何学则是从公理出发,以严格的逻辑推导为根本,从而奠定了西方数学重视演绎法的传统。而演绎法正是通向近代数学乃至近代科学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
⑥长久以来,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为什么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悬链线”的故事倒是为此提供了一介颇县说服力的例子。
1.“样式雷”屋顶做成“悬链线”形状,主要是出于对 的考虑。(2分)
功能 (或实用),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要点概括能力。
2.第③段的两个 里,应填人哪一项( )?请选出正确项并说明理由。(1分)
A、却 也 B、而 竟 C、却 竟 D、也 而
选A;说明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笛卡尔和达芬奇一样都没能解决,所以用表并列的“也”(因为第二个分句并非强调对悬链线的问题,笛卡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所以不用“竟”)。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使用和文意的理解。
3.下列对“悬链线”的介绍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悬链线”其实就是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
B.“悬链线”在工程中得到应用,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
C.“悬链线”问题在西方一直是一个抽象的纯数学问题。
D.“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是以微积分发明为前提的。
选D;“悬链线”是数学上的一条曲线,因此A选项错误;文中的“样式雷”与迎仙桥就是“悬链线”的应用,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没有经过理论上用微积分来研究,因此B选项错误;西方在微积分的基础上解决了“悬链线”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运用到造桥工程中,所以并非一直是抽象的纯数学问题,C选项错我。
4.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
文化传统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把形象的内容进行抽象的概括。
5.文章谈“悬链线”问题,既然以“样式雷”功例,为什么还举“迎仙桥”的例子?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意图。(4分)
(1)
(2)
(1)从另一角度(静力学)说明悬链线在中国的应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殊途同归)。(2)表明注重实践而不深究其“所以然”,有其文化传统上的原因。(3)与达?芬奇的事例相照应,表明中西方几乎同时关注“悬链线”问题(但解决方式不同),答中其中两点即可。本题属于分析例证,需要结合作者的论点,带入到例证中去论述,因此首先要能够概括各段的要点。
6.本文揭示了中国文化“没能孕育出近代科学”的原因,请概述其中一个原因并加以评析。(4分)



开放性题目,需要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找出重实际应用,轻抽象理论(或重归纳,轻演绎)的内容概括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1分)
西栅的梆声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而又深沉。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我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沭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筋骨,实在强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的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⑤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两岸的房屋,好像晾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桨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
⑥我留下来游览西栅。游过西栅,天色已昏。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九点一刻,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西栅。
⑦石板路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起来。点缀着夜晚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顾客。刚停下脚步,就见柳树丛中闪出一只猫来,雪白雪白的,它好像赶赴什么约会,飞也似地越过石桥,去另一岸了。猫离去了,一个清扫员出现了。她一手拎着撮子,一手提着扫帚,打扫石巷。我看了看撮子,里面最多的是落叶。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树呀?”船娘答:“香樟树。”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然后鱼似地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7. 第①段运用比喻和比较的写法,突出了西栅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2分)
轻灵;高贵而又深沉;本题属于要点概括题,“特点”是指向某种能修饰西栅的形容词,到文中找寻相应关键词即可。
8. 第②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一例加以赏析。(2分)
文中的这3种景物都用了修辞手法,能找出修辞便可作答,属于比较容易的表达技巧题,而且是三选一,难度较低。白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云朵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状态;晨雾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
9. 文章从第③段起按__________顺序写来西栅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此外,第⑤段“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与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前后照应。(2分)
第③段起以游览的时间为线索,因此答案是时间;主要考查“昙花”这个意象,与最后一段“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付与流水”中“一季的盛花”是同一个主体,因此前后照应。
10. 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3分)
此题难度很低,考查表达技巧中比喻修辞的作用,是以“眼”来比喻灯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灯的柔和,表达作者对西栅的依恋和温情。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6分)
A. 作者认为“船娘”性情温婉,最适合在乌镇西栅这宁静的江南水乡摆渡。
B. 第⑤段用“逃跑的新娘”比喻太阳和月亮,是因为“我”讨厌西栅雨雾。
C. 第⑥段承上启下,由对西栅白日风光的描绘过渡到对文章主旨的阐发。
D. 第⑦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白猫、舟中问答和梆声来表现夜下西栅的静。
E. 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栅景色,是为了强调要珍惜自然,保护古镇文化。
F. 文章巧用修辞,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语言清新自然,细腻生动。
A F;文中西栅雨雾营造了一种梦幻、柔和静谧的气氛,“我”并不是讨厌西栅雨雾,因此B项错误;第⑥段承上启下,过渡到了对夜晚西栅的描写,并没有阐发主旨,C项错误;白猫、舟中问答和梆声是从侧面反映夜下西栅的静,因此表现手法是反衬或侧面描写,而不是对比,D项错误;E选项中对于文章的主旨理解错误。
12. 有人说第⑦段“乌镇再怎么江南,也是秋意阑珊了”中“乌镇再怎么江南”不通,你的看法如何?(2分)
开放性题目,需要理由充分并与观点一致。认为不通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江南”作为专有方位名词不可充当谓语中心语,属于主谓成分搭配不当,或疑问代词“怎么”(程度副词)也不能修饰名词“江南”。认为恰当的,可从词语活用和修辞角度分析:“江南”活用为动词性的“处于江南”,或借代“温暖”,使语言表达更加简练、新颖而富有感染力。
13. 文末说“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4分)
本题需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即喻指作者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内心亮堂起来,表达作者返朴归真、追求淡泊宁静的思想情感情。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4. (1)朱弦已为佳人绝, 。(黄庭坚《水调歌头》)
(2)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4)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5)树欲静而风不止, 。(《孔子集语》)
(6)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7)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归帆》)
(8)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青眼聊因美酒横;(2)楚天千里清秋;(3)心远地自偏;(4)怎一个愁字了得;(5)子欲养而亲不待;(6)闻道有先后;(7)落花水香茅舍晚;(8)水澹澹兮生烟。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7题。(8分)
望江南
李煜(南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所作。
题多景楼
王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楫,船桨。晋祖狄渡江北伐,中流击楫而誓曰:“祖狄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5. 从字数看,李词《望江南》属于词中的 ;从体裁看,王诗《题多景楼》属于近体诗中的 。(2分)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李词是小令,王诗是七言绝句。
16.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两首诗词在内容(情感)上都是表现对故国的怀念。
B.两首诗词的感彩截然不同,李煜的词表现的是亡国之君的哀戚,而王琮的诗则表现了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
C.《望江南》中用“多少恨”三字起笔,虽寓情于景,委婉含蓄,却有触目惊心之感。
D.王诗写萧瑟秋景,残烟,衰草,西风,点染出一派苍凉,肃杀的秋意中却有几分悲壮与豪迈。
《望江南》中 “多少恨”的“恨”字即亡国破家之恨,属于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含蓄,因此C选项不正确。
17. 两首诗词都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但具体技巧有所不同,王诗是以哀景衬豪情,那李词是什么?请结合李词对此做简要的赏析。
李词是以乐景写哀情,即借描写梦中旧时春游上苑所见繁华之景,突出梦中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其悲苦哀伤之情。本题需要对诗词的表达技巧有相关的了解,属于知识的积累。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秦桧为相,久擅威福。士大夫一言合意,立取显美,至以选阶⑴一二年为执政⑵,人怀速化之望,故仕于朝者,多不肯求外迁。重内轻外之弊,颇见于时。时有王仲荀者,以滑稽游公卿间。一日,坐于秦府宾次,朝士云集,待见稍久。仲荀在隅席,辄前白曰:“今日公相未出堂,众官久伺,某有一小话,愿资醒困,何如?”众知其善谑,争竦听之。乃抗声曰:“昔有一朝士,出谒未归,有客投刺⑶于门,阍者⑷告之以某官不在。客勃然发怒,斥阍曰:‘汝何敢尔!凡云人之死者,乃称不在。我与某官厚,故来相见,某官独无讳忌乎!而敢以此诅之耶!我必俟其来,面白以治汝罪’阍惶恐谢曰:‘小人诚不晓忌讳,愿官人宽之。但今朝士留谒者,例告以如此,若以为不可,当复作何语以谢客?’客曰:‘汝官既出谒未归,第言某官出外可也。’阍愀然蹙额曰:‘我官人宁死,却是讳出外二字。’”满座皆大笑。
                 宋·岳珂《桯史·卷七·朝士留刺》
(注):⑴选阶:朝廷候选官员的等级。⑵执政:宋代宰相副相都称为执政。⑶投刺:投名贴求见。刺,名帖。⑷阍者:看门人。
18.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久擅威福 (   ) ⑵以滑稽游公卿间。(   )
⑶我与某官厚(  )   ⑷第言某官出外可也。(   )
⑴独揽、据有;⑵交往、交游;⑶交情深;⑷只,只要;本题的“擅”、“游”都不在300个常见实词中,“游”的意思大致可猜出来,而“擅”的意思较生僻,有一定难度。
19.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⑴阍者告之以某官不在/面白以治汝罪 ⑵汝何敢尔/当复作何语以谢客
A. ⑴用法相同 ⑵用法不同 B. ⑴⑵用法都不同
C. ⑴⑵用法都相同 D. ⑴用法不相同 ⑵用法相同
B;⑴表示对象,相当于“把”/表示目的,“来”“用来”;⑵作状语,副词,“为什么”“怎么”/作定语,形容词,“什么”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重内轻外之弊,颇见于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有一小话,愿资醒困,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官场这种)看重京城做官而轻视外地任职的不良现象,在当时很常见。重点:“内外”的指代义、介宾结构后置;⑵我有一个小笑话,希望帮助大家提神,怎么样啊?重点:“某”、“资”。
21. 从文中看,阍者先是“惶恐”,而后又“愀然蹙额”,都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惟恐犯了主人的忌讳; 属于从文中找关键词概括。
22.这则故事主要讽刺了 (3分)
奸相当道,士大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时弊。要点:秦桧独断专行、胡作非为,官员不愿外出作官,贪求富贵。
(参考译文)宋朝秦桧做宰相时,长久专权作威作福。士大夫中有人说了合他心意的话,立刻就可以获得显赫的权势,甚至有的低级官员升至副宰相这样的执政高官也只需一二年时间。人们都怀着飞黄腾达、迅速升迁的愿望,所以在京城做官的都不愿意到外地去任职,这种情形在当时已十分普遍。当时有个叫王仲荀的官员,以滑稽的处世方式与士大夫们交往。一天,秦府里聚集了许多宾客,大家分等级按次序坐着。但是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秦桧也没有出来接见他们。王仲荀坐在偏远的席位上,他就上前说:“今日宰相还未出堂,众官员等得久了,我有一个小笑话,希望帮助大家提提神,免得困倦,怎么样啊?”大家都知道他善于开玩笑,就争先恐后伸着脖子听他说。于是他大声地说:“从前有一个当官的,出去拜访客人还没有回来。这时有一个客人来访,他递了名片求见。看门人告诉他主人不在。客人便勃然大怒,斥责看门人说:‘你怎么那么大胆子!凡是说人死了,才能说不在。我与你家主人交往很深,所以才来拜见,难道你家主人就不忌讳这种说法吗!你竟敢用“不在”来诅咒他,我一定要等他回来,当面告诉他,让他治你的罪。’看门人慌忙谢罪道:‘小人我确实不知道这个忌讳,希望官人您能原谅。只是今天早晨来拜访我家主人的官人,我全是这样对他们说的。您认为不妥,那应当用什么话来谢客呢?’客人说:‘你家主人既然出去未回,你只要说外出了就行了。’看门人听了皱眉说:‘可是我家主人宁可死,就是忌讳‘出外’二字。”满座的人听了都大笑。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3分)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夫子将何以令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之曰:“大夫反,无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23.从周舍说话的内容看,他“愿为谔谔之臣”中的“谔谔”应解释为________ (2分)
A.寡言 B.直言谏诤 C.专司记录 D.作为惊人
B;从下文的“司君之过而书之”可以看出是周舍做的是进谏的工作。
24.周舍事奉赵简子的时日并不长,从本文看,周舍为赵简子做了些什么事?请注明依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赵简子直言谏诤,依据为“不如周舍之谔谔” ;②向赵简子提供用人的建议,依据为“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25.赵简子对周舍的态度前后是有变化的。不了解周舍时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了周舍后视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站在门外等待三日三夜;吾友;两个答案很明显,均可在文中找到。
26.从全文看,赵简子泣周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本文的最后赵简子说的两句话就是答案:“①自周舍死后,吾未尝闻吾过;②人君不闻其非,吾国其几于亡矣。”
27.简谈读此文的现实意义何在? (3分)
联系现实,答到下面两点即可:①人是需要常常听到不同意见的,尤其是握有权柄的人,需要有人监督。制度设置上,应安排“司君之过”的人员和机构;②为政者应自觉接受别人的劝谏和监督,这是关键。

(参考译文)从前,周舍侍奉赵简子,站在赵简子门外三天三夜。简子派人出来,问他说:“先生准备用什么来指教我?”周舍说:“我愿做一个直言诤谏的臣子,让笔蘸饱墨,再拿上竹简,跟随在您的后面,等观察到您的过失就写下来提醒您改正。天天有这样的记录,一个月后就会有效果,一年后就会有大收获了。”赵简子对周舍的回答心里很赞赏,就与周舍住在一起。住了没多久周舍去世了,赵简子优厚地安葬了他。三年之后的一天,赵简子与大臣们喝酒,喝到正酣畅的时候,赵简子低声哭起来。大臣们都起身围到赵简子身边,说:“我们都有死罪,可是我们自己却不知道啊。”赵简子说:“回到座位上去吧,你们没有罪。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有一句话,说是‘百张羊皮比不上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你们这些人唯唯诺诺,都比不上周舍直言诤谏。从前商纣王因昏惑而国亡,武王常听直言诤语而国家昌盛。自从周舍去世后,我再也不曾听到说我的过错了。所以凡是听不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或者听到了却不改正的国君,他的国家必定灭亡,我们国家也许就要灭亡了,所以我伤心流泪呀。”
二 作文7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这个材料的话题无外乎两点:㈠凭借外力成就自己;㈡合作双赢。
可写的观点差不多有这么几种:
㈠①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学习,才能厚积薄发。
②君子善假于物,任何事都讲求方法和技巧。
③借助外力提升自我,是实现自身价值、取得社会认可、获得别人尊重的重要因素。
④每个人都有缺点,及时发现并努力改正正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
⑤不要一味找寻别人的依靠,最强大的其实是内心。
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有个性才有价值。
㈡①社会在发展,成功不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一群人。
②合作就是各尽所有,各取所需。
③市场经济的原则是需要合作的根本原因。
④合作是以集体利益为先,要做好牺牲部分个人利益的准备。
⑤道不同也可相为谋。
昂立智立方杨浦中心张亮亮
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