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丙
B.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C.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1000
等高线m800
6.下列关于图中四地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800新sN
A.甲处垂直高差可能是770
B.乙丙之间相对高度为500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第5、6题图
D.丁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汩罗江地处湘东北,长250千米,向西注入洞庭湖。汩罗江上中游及大部分支流穿行于山区,
水位变化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该河流在雨季结束后,常出现夏旱、秋早或夏秋连早灾害天气。完
成7、8题
110
113°
30
次数
16
■暴雨次数
14
12
口大暴雨次数
10
罗江
月份
2345678910
202
湘
25
图例204峰河流
第7、8题图
湖泊
7.汩罗江流域干旱发生时,河流仍不会断流,此时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冰雪融水
B.雨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8端午节前后,汩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当地称之为“端午水”,影响汩罗江“端午水”现象的
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洋流
右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曲线图。完成9、10题。熟米秒1
9关于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热量支出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800
热量收入
④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
发耗热
400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①④
高二地理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010°20°30°40°50°60°70°80°90°N
第9、10题图
10.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温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各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速度基本一致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图2为图1中甲地盐场景观图,有1300多年的手工晒盐历史。当地大部分盐田由多根木柱搭
架,架上用泥土铺成平面夯实,四周筑以泥梗栏。完成11、12题。
100
人|木
木
图例
不)木
木山地
河流
\个八一国线
第11、12题图1
第11、12题图2
11.甲地采用木柱搭架方式晒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D.植被
12.形成甲地深切河谷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波浪式“陀螺状”丹霞地貌广泛发育在我国黄土高原向沙漢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春秋季多
寒潮霜冻,夏秋多暴雨。地质学界认为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早白垩世(距今约1.37亿年)的风
成沙漢相砂岩,晚白垩世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完成13、14题。
13.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风化侵蚀一风力堆积
B风力堆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
C.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一固结成岩一风化作用一风力堆积
14.目前,下列地质作用中对该地区丹霞地貌改造最明显的是
A.流水溶蚀
B.地壳抬升
C.生物风化
D.冻融作用
第13、14题图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
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
要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谷地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北侧冰川风变化显著,图为冰川风
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变化能导致冰川风风速增大的是
梯度风
A.山坡坡度增大
B.昼夜温差变小
C.植被覆盖率降低
D.地形起伏变小
第15、16题图
高二地理学科试题第3页共8页2021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 12 月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I(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A A C A D A D C A D B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D C B D A
二、选择题 II(每小题 3分,共 15分)
21 22 23 24 25
D A D B 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45分)
26. (1)冬季(1分)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1分)
(2)东北风(1分) 大 (1分) 戊地的等压线更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1分)
(3)下沉(1分) 冷锋(1分) 大风、降温、阴雨天气(1分)
(4)D(2分)
27.(1)终年温和(1分) 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1分)
纬度位置(1分) 地形(1分)
(2)降水总量较丰富(900mm),(1分)降水量年内变化大,年内旱季时间长,(有明
显的旱雨季)(1分)
(3)受山地抬升影响,降水丰富(1 分),径流量大(1 分);地势落差(起伏)大,
(1 分)河流流速快(写含沙量大也可)。(1 分)
28. (1)大气环流(1分)
(2)非洲板块(1分) 消亡(1分)
(3) 大气降水(1分)
(4)变质(1 分) 在地质历史上,该地是古地中海(曾经是海洋),(1 分)有大量
石灰岩形成(1 分);后来由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地,同时由于岩浆活动剧烈(1 分)
石灰岩(与岩浆接触)变质(1分)。形成大理岩。
(5)叶子特点:叶片不大,叶子坚硬,(1分)叶面多有“蜡质层”(1 分)。
原因: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植物叶子的这种特点可有效减少水分蒸腾(1 分)。
29. (1)温带季风气候(1分) 地形(1分)
(2)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流水作用给 1 分)原有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
发展、深切、变宽,(1 分)顶部面积减小,变成长条形的黄土墚。(1 分)
(3)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1 分);於地造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1 分);
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1 分);优化土地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1 分)。
(4)使黄河下游沿岸土壤肥力下降;(1分)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甚至海岸侵蚀
后退;(1分)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1分)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水
灾害可能减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