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课 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23 18: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外国美术鉴赏
一、人类最早的绘画
旧时期时代,19世纪在欧洲西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
野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
西班牙
此画产生于15000年至2000年前原始洞窟壁画,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等形体巨大及行动迅捷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细致的观擦与准确表现。
二、古埃及绘画
宴乐图(壁画,局部)公元前1390年(埃及)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为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如同雕塑。人物表现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脸部为正面,眼睛呈正面。胸部肩部为正面,下肢呈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这主要与埃及人的宗教观念相关。
三个乐女
壁画
局部
公元前1390年埃及
是埃及及新王国时期贵族墓室壁画《宴乐图》的一部分,画中三个乐女体态轻盈秀美、顾盼多姿。人物设色不多,深浅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装饰韵味。
三、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欧洲绘画
壁画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结合历史讲解什么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之前是崇尚宗教,文艺复兴之后开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崇尚科学。(此绘画象征自由)
然后举例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代表画家和作品并分析。
达·芬奇(1452---151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科学家、建筑家、雕刻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1498年完成了《最后的晚餐》1506年完成了肖像画《蒙娜丽莎》。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这一幅图的特别之处在于黄金三角形构图,这位圣母和我们生活中慈祥的母亲形象相结合,不再像文艺复兴之前无人间烟火的形象。
岩间圣母 油画,1483---1485年 达芬·奇(意大利)
草地上的圣母
油画,1504年
拉斐尔
(意大利)
文艺复兴绘画的杰作代表之一,作者借助于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拉菲尔笔下的圣母,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和谐、匀称、纯洁、优雅,用这些词汇都难以表述画家所描绘的艺术形象的丰富内蕴。
埃克河边的磨坊
油画
1670年
雷斯达尔(荷兰)
2.17世纪荷兰绘画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稳定,人们的把精力放在绘画的研究上更加崇尚绘画写实,人物画风景画发展迅速。
画家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绘画的写实主义传统,用娴熟的技巧描绘普通市民的生活细节。仆女倒牛奶的司空见惯的举动被定格在布上,成为永恒。画面上人物朴素自然、各种物品的质感、光线色彩描绘的无懈可击。反应作品能如此令人难以忘怀。
倒牛奶的女仆 油画,1658年维米尔(荷兰)
主要描绘西班牙皇家织造厂的室内场景。画家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巧妙地处理在同一画画中,自然妥帖。前景中纺织女的繁忙疲惫与背景中正在欣赏壁毯的宫廷贵妇的悠闲轻松形成鲜明对比照。画家着重描绘了纺织女的背部,恰当的传达出其对劳动者的同情与赞美。
3.17世纪西班牙绘画
纺织女(油画,1657年)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1808年 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戈雅(西班牙)
画面强烈逆光强化事件矛盾冲突。对比鲜明,显示了画家构思的新颖独到和敢于直面血淋林的现实的非凡气魂。
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浪漫主义先驱哥雅的力作,描绘的是拿破仑入侵者枪杀西班牙爱国起义者的场面。起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子手的惨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4.19世纪法国绘画
达维特 (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 )的油画《 马拉之死 》, 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 · 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 , 看来 , 这就是马拉办公用 的 案台 ,“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 ,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4.19世纪法国绘画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感。
暗色的背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突出。但黑色之中自左向 右 渐 渐变亮,仅使单纯的背景富有变化,而且似乎隐含着画家的某种寓意。
马拉手持的纸条是凶手作为阴谋暗杀手段而递给他的一张便条。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 日,安娜 ·马丽亚 · 沙洛特科公民致马拉:我虽不幸,但能得到您的怜悯,我就心满意足了。”
木箱是马拉泡在浴盆中坚持工作的小桌,在画中好像是为英雄所立的一块纪念碑。木箱上放着一张小纸条和纸币,纸条上有马拉遇刺前写下的一段话:“ 请 将 这5 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 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马拉之死》(油画,1793年)达维特(法国)
鹅毛管笔是马拉战斗的武器。他至死也没有放下他手中的武器。
自由引导人民 油画 1830年 德拉克洛瓦(法国)
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作者以具象再现的手法描绘1830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与统治者进行街垒战的情形,并且用充满激情的笔触表现象征自由与正义的女神形象,将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画面强烈、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三等车厢(油画,1863---1865年)杜米埃(法国)
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的作品,画家把画笔伸向社会下层,描绘三等车厢中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寄寓了画家对下层民众的同情与关注,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
四、其他地区的绘画
身体高大,体态丰满,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右手轻捏一朵青莲花,左手斜垂,姿态优雅,双目低垂,脸上露出悲天人的沉思表情,肤色浅淡,用晕染手法表现出明暗和体积感。其周围物象纷杂,光怪陆离,色调较深,很好地衬托出菩萨的超凡脱俗普度众生的情感。
持莲花菩萨
阿旃( zhān)陀壁画
约580年 印度
持莲花菩萨
阿旃( zhān)陀壁画
约580年 印度
日本古代绘画与中国绘画有密切关系,在学习技巧上逐步形成自身的民族特色,浮世绘版画是日本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类之一,是在17世纪发展起来的反映市井社会生活的绘画,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繁荣。主要描绘市民阶层男女的闲情逸趣,以美人画最有特色。主要采用线条勾勒形象,平涂着色,画面具有装饰意味。主要代表人物有:铃木春信、喜多川哥磨、容松斋长喜、葛饰北斋等。
《三美人图》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绘” 式的美人画代表作,突出体现了其绘画作风细致、华丽,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画中的三美人均纤眉、细眼、小口,是当时日本美人画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日本浮世绘版画受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版画的影响,二者技艺上有相通之处,均以线勾勒形象,平涂设色,体现了东方绘画的特点。
三美人图
浮世绘版画
约1800年
喜多川哥磨(日本)
喜多川哥磨 (1753—1806)是日本浮世绘的杰出代表,擅长美人画。多采用特写式的布局,即头部占据画面的大部分空间,着重描绘美人的面部特征,这种形式的美人画被称作“大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