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四击头,
窦尔敦,典韦,鸳鸯瓦……”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联系,感受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文化。
过程与方法:
结合听唱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体会其表达的特点和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脸谱的基本知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脸谱的几种颜色的代表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单元导入:
生活需要一种良好心态,当你认真去品味生活,你会发现身边的许多美丽,许多韵味。牡丹有牡丹的美丽,野草有野草的韵味;成功有成功的甘甜,失败也别具一番风味……
(二)课文导入
1.你喜欢听戏曲吗?你知道那些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秦腔……)
2.你喜欢京剧吗?对京剧有什么印象?(正面,负面都可以说)
3.播放京剧《唱脸谱》你听过这首戏曲吗?听后有什么感觉?
二、导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注意字音:喳zhā 多音字,在叫喳喳中读zhā
哇wā 愣lèng 尔ěr
注意读通:窦尔敦 魔鬼斗夜叉 鸳鸯瓦
注意字形:猴和候要注意区分,中间不要多写一竖。
韦,勾,尔可以添加偏旁,组成新字。扩大词汇量,丰富字词积累。
(2)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了课文中哪些人物和专业术语的意思?
交流,补充
四击头:京剧—— 戏曲锣经,音响﹑节奏均强,由于大锣在小锣和钹的
配合下共击四记而得名,用以配合剧中人的亮相等动作。也称四记头。
窦尔敦:窦尔墩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地主打活,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因不满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遂涉足绿林,抗清反暴。当时,献县以北,河间城以南的方圆数十里区域内,就是他与绿林好汉们经常啸取聚义举之所。窦尔墩一生未婚,他获取的钱财,多用于济困扶危,个人坚持过简朴清贫的生活。当地百姓对他有口皆碑,十分敬仰;而那些豪门富户和反动官府对他却闻风丧胆,恨之入骨。
典韦:陈留己吾人。三国时曹魏猛将。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曾为友
人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
鸳鸯瓦:京剧脸谱的画法。以一种颜色作底色,用黑色勾画眉、眼、鼻三
窝,分割成脑门和左右两颊三大块,形状像三块瓦一样。如晁盖、马谡、关胜等。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 自由读,思考:课文列举了哪几种脸谱?你喜欢哪一种?他们代表的人物分别是谁?
2.分组描述自己找到的花脸脸谱,分组描述有关脸谱上的故事。
3.可以先以课文中的脸谱为例,做示范 ,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描述?
4.学生尝试描述,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5.回归整体,读文章。
6.再放歌曲,跟唱,感悟京剧魅力。
三、巩固练习
比较一下,然后再组成词语。
猴( ) 围( ) 拨( ) 你( )
候( ) 违( ) 拔( ) 迩( )
侯( ) 纬( )
四、课堂小结
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凝聚着祖国文化的精髓。这节课,我们一起感
受了《唱脸谱》这首戏曲的韵味,了解了京剧中的脸谱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知道了这首戏曲中涉及的人物,收获不少。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2. 收集有关地方戏曲的知识,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品读课文,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戏曲唱脸谱中领悟了京剧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再
次走进京剧,走进戏曲,了解更多的祖国戏曲文化。
二、导学新课
(一)感情读文,体味韵味。
1.读课文,思考:从脸谱中的故事人物中,你体会到在脸谱中,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什么?
2. 脸谱的颜色与角色的人物性格、命运和品质有关。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则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绿脸:同上。
黄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白脸:同上。
金脸:神秘,代表神妖。
脸谱起源于上古宗教和舞蹈面具,许多地方戏中也保留了这种传统。
3.了解了每种颜色的意义,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读出不
同的韵味。
4.练读歌词。
5.不仅如此,这首歌词词句对仗,富有浓厚的京腔京味,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音韵美。
如:“愣”“简直”(读出不可思议的感觉)
(二)观察发现,积累写法
1.脸谱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但课文却偏偏从外国人说起,使人更能感受到脸谱的奇妙及其广泛的世界影响。
2. 第二,三小节并不仅仅停留在图案怎样神奇,而是从脸谱带出许多历史故事,引人入胜。
3.第四节四行,每行都以“一XX”的形式开头,整齐,生动。
4.练习仿写
(三)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1.关于京剧
说一说,唱一唱。
2.关于地方戏曲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家乡戏曲,重点介绍戏曲特点,在欣赏中品味
其韵味。通过互相介绍,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感受戏曲艺术的韵味及魅力!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本名为《秦腔》的长篇小说。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又清脆。 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三、巩固练习
再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长脸谱》的韵味。
四、课堂总结
歌曲《唱脸谱》的歌词,活灵活现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样式。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2. 摘录:关于我国戏曲。
六、板书设计
唱 脸谱
鲜艳 包含人物 蕴含故事
品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