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他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2.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3.广州起义: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为继续革命做准备。4.同盟会: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5.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是核心。5.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6.探索层面:政治制度层面7.奠基: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8.标志: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9.重要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c.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0.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1.性质: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12.地位:辛亥革命上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3.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在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教训和遗憾:1)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3)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三、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1.袁世凯独裁统治 破坏责任内阁制;刺杀宋教仁(“宋案”);镇压二次革命;撕毁《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末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3、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天下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底,蔡锷等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死去,护国战争结束。4.北洋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有以冯国璋和曹锟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皖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5.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毅然举起了“护法”大旗。于1917年秋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贵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妥协,孙中山遭排挤,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失败。
易混易错、知识点拨与拓展
1、【易错易混】
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完善,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民权主义是核心,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即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的全部。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完成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制度才真正结束。
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6).“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终结。
7).北洋军阀是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拓展延伸】
1)、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请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看法:康有为推动了百日维新的进行,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他们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辛亥革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政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习俗:促进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西式礼仪习俗传入。
3)、辛亥革命精神:
(1)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3)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
(4)无私无畏、前赴后继、忠贞奉献的博爱精神
(5)胸怀全局,求同存异的团结协作精神
(6)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4).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1)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两者是统一的。它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革命的直接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成功的。
(2)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从这一结果来看,它又是失败的。所以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5)、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政治上的软弱和妥协。
(3)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和彻底的革命纲领(如旧三民主义未明确反帝,未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也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4)武昌起义后大量旧官僚和立宪党人混入革命阵营,他们对革命的破坏。
6)、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
(1)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都是在制度层面进行的探索。
(3)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7)、孙中山革命活动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
A. 实现平均地权的革命目标
B. 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C.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了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 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 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D.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018年是孙中山诞辰152周年,下列对他评价正确的是( )
A.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C. 新中国缔造者 D. 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
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日本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在成立仪式上,孙中山与会员们一一握手,并兴奋地宣称:“从此后你们便不再隶属于清朝。”他们成立的组织是()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国民党 D. 同盟会
历史学家蒋廷黻描述一位历史人物:“他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并创办《民报》。这是我民族初次公开的革命团体。”这里的“他”是
A. 孙中山 B. 袁世凯 C. 黎元洪 D. 蒋介石
孙中山先生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其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的民权主义,对应的是同盟会纲领中的(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平均地权 D. 创立民国
重庆渝中区有一条街道叫“邹容路”,它是为了纪念一位重庆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而命名的,这位思想家所写的著作是 ( )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猛回头》
C. 《革命军》 D. 《新青年》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他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他是 ( )
A. 章炳麟 B. 梁启超
C. 邹容 D. 陈天华
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意义 D. 目的
武汉有“英雄城市”、“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同盟会成立 C. 黄花岗起义 D. 兴中会成立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同盟会 B. 武昌起义 C. 中华民国 D. 北京政府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A. 清朝皇室告别了皇宫
B. 体现了皇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 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 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列内容中限制袁世凯权利的是
①清帝必须退位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办法由各地方自定之。”据此可知,《临时约法》()
A.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B.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C. 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D. 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灭亡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 封建军阀垮台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A. 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B. 都是武装斗争
C. 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 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A. 篡夺革命果实 B. 镇压二次革命 C. 公然复辟称帝 D. 出卖了维新派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护国战争②宋教仁遇刺③袁世凯称帝④二次革命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回放)
材料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最终放弃从医生涯走上了革命道路,那么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列举两个即可)。
(知识辩论)
(3)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和知识辩论,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摘自1930年何应钦在双十纪念日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三民主义是指什么?
(2)你同意何应钦的说法吗?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说明理由。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 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和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材料三中的条款出自哪一重要文件?该文件有何地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C.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会长为黄兴,副会长为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等人。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与赞同其主张的进步华侨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创立的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光复会的宗旨与次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十分相近。故C正确。
AB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孙中山(1866-1925)”“28岁那年”可知,指的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故A正确。
B.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时间是1905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
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时间不符,故C错误。
D.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解析】A.依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A正确。
B.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对林则徐的评价,故B错误。
C.新中国缔造者是对毛泽东的评价,故C错误。
D.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是对邓小平的评价,故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1905年”“日本”和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正确。
A.兴中会是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的,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
B.华兴会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与题干不符,故B错误。
C.国民党成立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由题干信息:"他在日本组织同盟会,井创办《民报》。这是我民族初次公开的革命团体。”可知,这里的他是孙中山。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故A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B.均属于民族主义,故排除AB。C.属于民生主义,故排除C。
D.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创立民国),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邹容的作品。据材料“邹容路”可知,这条街道的命名与邹容有关。结合所学可知,邹容著有《革命军》,故选C。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题文描述了辛亥革命的意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其次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影响。
11.【答案】A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第二天,新军占领武汉三镇,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故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错误。
B.武昌起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错误。
C.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法令,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成立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故C正确。
D.北京政府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政府,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C.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被迫退位,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故C正确。
A.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享受优待条件,可继续在皇宫生活。直到1924年冯玉祥将他驱逐,皇宫才成为今天的“故宫”。故排除A。
B.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信息,故排除B。
D.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已经成立,故排除D。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②③④.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任等条件。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②③④正确。
①.清帝必须退位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排除①。
故选B(②③④)。
15.【答案】D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蓝本,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故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主要是效仿的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故A正确。
B,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
C,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
D,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而不是封建制度的灭亡,且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矛盾都指向北洋政府。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共同点,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ABD.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都是武装斗争,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A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AB.这两项不是主要理由,故排除AB。
C.据“1916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袁世凯在1915年称帝,后爆发护国运动,1916年3月取消帝制。此后,中国进入北洋各系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导致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故C正确。
D.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是19世纪末,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①袁世凯称帝在1915年底。袁世凯改“中华民国”国号为“中华帝国”,准备在1916年的元旦登基。
②护国战争发生于1915~1916年,袁世凯称帝是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
③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④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是在宋教仁遇刺后。
故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C。
21.【答案】(1)辛亥革命;因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活动:创建兴中会,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等。
(3)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失败,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学习他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22.【答案】(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答案一:判断: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还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等一系列法令,形成了竞办实业的浪潮,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二:判断:同意。理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没有实现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23.【答案】(1)中国同盟会,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或者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A:武昌起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或: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