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期末复习必刷卷
一、单选题
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3.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由西向东运动 B.由东向西运动
C.静止的 D.无法判断
4.一个物体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运动,第1秒、第2秒、第3秒、第4秒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m,那么该物体在4秒内的运动(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是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是速度逐渐增大的变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2s
②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③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于小球由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
④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m/s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6.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7.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某家用轿车在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 用相机每隔 0.5s 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6km/h B.54km/h C.72km/h D.90km/h
8.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大于乙的,分别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在同一桌面同一起点同时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4s时甲、乙运动的路程之差为16m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右运动
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的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0.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月4日凌晨,经历七次轨道机动后,卫星成功抵达地球同步轨道。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星箭分离前,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B.星箭分离后,若以长征五号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C.实践二十号抵达预定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D.实践二十号进入同步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是静止的
11.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12.a、b两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a车以速度v0出发,先加速再减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还是v0;b车也以速度υ0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到达乙地时的速度恰好也是υ0。两车所用时间分别为ta和tb,其大小关系是( )
A.ta=tb B.ta>tb C.ta<tb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s,这有助于后方车辆驾驶员及时作出反应。假设后方车辆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 0.5s 的时间内,后方车辆前行的距离为________m。
14.质量相等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的。经过6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差为_______米。
1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记录了小球每隔0.01s的不同位置,小球由左运动到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6.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小华做______直线运动,2s时小明在小华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2~8s内,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m/s。
17.如图所示,“80”表示前方限速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个标志牌处到达南京,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18.2019年12月17日,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开始进入上航母时代,图为国产歼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的情景,此时以航母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航母飞行时跑道长300m,经弹射装置助推后,飞机3s后速度可达40m/s,6s后便达到离开甲板的起飞速度80m/s,则飞机在跑道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
三、实验题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上显示的时刻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选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__________dm,=__________s,=_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0.如图甲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1s,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所用时间为1.5s。
(1)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小车从B到C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
(4)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B运动情况的是______。(填字母)
四、计算题
21.现有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正前面有一辆因故障而停止的小货车,于是紧急刹车。汽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到紧急刹车所需反应时间为0.5s,刹车后经过10s汽车停止,在刹车后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求:
(1)从司机发现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m?
(2)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多少m?
(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为多少m?
22.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23.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质量为1650kg的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4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可知其速度为
由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m/s;
所以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A。
2.D
【解析】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物理学中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该同学与汽车的位置发生变化,且同学在汽车的东方距离越来越远,故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由西向东运动,故A正确,符合题意,B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析】AC.物体沿平直公路在每秒运动的路程相等,但在各个1s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
B.若该物体在4秒内的速度逐渐减小,则每秒内运动的路程不可能都是10m,故B错误;
D.若该物体在4秒内的速度逐渐增大,则每秒内运动的路程不可能都是10m,故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①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用时2×0.1s=0.2s,故①正确;
②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6.5cm,故②错误;
③AB之间的距离为sAB=7c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AB=0.1s,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D之间的距离为
sBD=30cm﹣7cm=23cm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BD=0.2s,BD段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小于小球由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故③错误;
④AD之间的距离为s=3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t=0.3s,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
故④正确;可见只有①④正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B
【解析】因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即
设钢轨的长度为,则声音在钢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
由题意知
解得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故选B。
7.C
【解析】由图可知,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相机曝光了2次,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5m,所以,总路程
s=5m×4=20m
总时间
t=0.5s×2=1s
轿车的平均速度
故ABD错,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时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4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右运动,所以第4s时两者相距
s=12m- 4m= 8m
故A错误;
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质量大于乙质量,则甲对地面压力大于乙,又因为甲、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甲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即甲受到的拉力大于乙受到的拉力,故B正确;
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
所以
v甲>v乙
所以甲做速度为3m/s的匀速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左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A.该图像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路程,从图像可知,小明在每一个相同时间段内的路程都相等,所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在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不一定相等,小华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
B.前两秒内,在相同的时间里,小华运动的路程更多,所以,小华跑得更快,故B错误;
C.8s内,小明的路程为40m,所以小明的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8s内小明和小华的路程均为40m,两人的路程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A.星箭分离前,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B.星箭分离后,若以长征五号为参照物,实践二十号与长征五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C.实践二十号抵达预定轨道后,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错误;
D.实践二十号进入同步轨道后,为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同学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表示乙同学的路程没有改变,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则乙的速度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a、b两车都是从甲地到乙,总路程相等。而a车是先加速运动,假设加速到速度为v1时,进入减速阶段,速度从v1减至v0,而v1> v0,则a车全程的速度都大于v0,所以a全程的平均速度va>v0。而b车以v0的速度出发先减速再加速,则b车的速度变化是由v0减小到0,再由0加速到v0,则b车全程的速度都不大于v0,那么b全程的平均速度vbvb。在经过相同的路程时,平均速度越大,所用时间越小,所以ta<tb。
故选C。
13.5
【解析】汽车的速度
v =36km/h=10m/s
在0.5s内后车前进的距离
s=vt=10m/s×0.5s=5m
14.运动 2.4
【解析】[1]由图像知道,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
根据题意知道,甲、乙两小车在平直轨道上从同一点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v甲>v乙,乙在甲的后面,即乙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改变,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由图像知道,经过6秒,乙通过的路程是s乙=2.4m,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0.8m/s×6s=4.8m
此时两者相距
s=s甲-s乙=4.8m-2.4m=2.4m
15.0.8
【解析】从由左运动到右的距离为4.00cm,而时间为0.05s,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16.变速 后方 1.25
【解析】[1]由图像可知,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经过原点,但不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速度大小在变化,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明运动的距离比小华小,所以2s时小明在小华的后方。
[3]根据图像可知,小华在2~8s内,通过的路程
这个过程经历的时间
则根据可知小华的平均速度
小华的平均速度是1.25m/s。
17.80km/h 45
【解析】[1]标志牌的含义:80代表从此地到南京最大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 60km代表从此地到南京的路程是60km,汽车最快的时间
t==0.75h=45min。
18.运动 50m/s
【解析】[1]国产歼舰载机歼15从航母上起飞,此时以航母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相对于航母甲板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说以航母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2]飞机在跑道上走过的路程是,飞机在跑道上从经弹射装置助推,到离开甲板使用的时间是,那么飞机在跑道上的平均速度为
19. 刻度尺 停表 缓 5.00 1 0.300 大
【解析】(1)[1][2][3]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2)[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得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下。
(3)[5]由题中的图可知
(4)[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测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20.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1 大 C
【分析】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根据图示读出路程,然后根据表示出小车从B到C的平均速度;
(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测量时间会偏小,利用分析测量的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4)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找出符合题意的图像。
【解析】(1)[1]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需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应让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长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2)[2]根据图示可知,BC间的距离
sBC=50.0cm=0.5m
由题意可知,BC段所用的时间
tBC=tAC﹣tAB=1.5s﹣1s=0.5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
(3)[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
(4)[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A.由s﹣t图像知,路程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s﹣t图像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s﹣t图像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
D.由v﹣t图像知,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1.(1)15m;(2)150m;(3)165m
【解析】(1)根据可得,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路程
(2)已知在刹车后汽车的平均速度v2=15m/s,根据可得,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
(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
答:(1)从司机发现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15m;
(2)从刹车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150m;
(3)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为165m。
22.(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2)0.3s
【解析】解:(1)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准确,即甲计时员记时准确。
(2)计时相差时间
答:(1)甲计时员记时准确;
(2)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0.3s。
23.(1)2000m;(2)16m/s
【解析】(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
(2)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用时为
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时间为
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答:(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2000m;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6m/s。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